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印尼:新闻记者呼吁司铎…
赵朴初:新中国佛教的领…
单霁翔委员等:新时期应…
寒潮黄色预警:新疆及西…
鲍鹏山:新说《水浒》之…
2009年10大语文差错:新…
成中英:新时代儒学何去…
1949年政协会议:新疆代…
史海回眸:新中国打击地…
上海徐汇区:新学年开学…
最新热门    
 
孙逊:新版《红楼梦》电视剧的成败得失

时间:2010-7-22 17:41:07  来源:不详
戏曲的程式化套路,于影视作品并不可取。

   

唯美风格,越位

   

    新版《红楼梦》的整体艺术风格,也许可以用“唯美”两个字来概括,这也是李少红导演的一贯风格。

   

    “唯美”首先表现在画面和镜头的唯美,新版《红楼梦》把电视剧当电影拍,镜头上很下功夫,画面也很讲究。有两类画面特别令人印象深刻:一类是表现宝黛爱情的画面,如黛玉葬花、宝玉恸哭,拍得极有诗情画意,很好地表达了青春、爱情和生命的美,以及这种美的终将被毁灭;再有一类是表现一些大事件的画面,如元春省亲、贾府抄没两集,场面铺陈,气势恢宏,前者鲜花着锦之盛,后者寒风枯枝之败,前后映衬,形象地展现了皇家的威严和家族的兴衰,让人看后感慨系之。

   

    通观全剧,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李少红导演对于昆曲的酷爱和追求,这种追求不仅体现在上述“铜钱头”上,还体现在贯穿全剧的昆曲音乐上。特别是片首音乐和片首曲《红楼梦引子》,不仅昆曲味很浓,而且用得恰到好处,令人心动神摇;其它如时不时穿插于剧中人物情感纠葛或剧情跌宕起伏时的昆曲背景音乐,对烘托画面、渲染气氛起了很好的作用。但总体感觉似用得多了一些,因为多了,反而显得不珍贵了;而理应贯穿始终的片尾曲《飞鸟各投林》,却反没有了昆曲的韵味,变成一首普通的通俗歌曲了。

   

    与音乐一起引来非议的还有色调的问题,有网友批评全剧色调偏于“阴郁”,比较“压抑”;应该说全剧总体色调是偏于昏黄,但也有明亮的地方;而偏于昏黄正符合处于末世的封建大家族的基色,就如同一个垂暮之年的老人,昏黄是其应有的色调。而“阴郁”、“压抑”更是那个时代的特征,如果明亮、高亢则不是《红楼梦》了。

   

    属于艺术风格范畴的还有一个画面特技手段的应用,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新版《红楼梦》在处理人物行动时经常会突然加速前进,或加速打转,给人感觉非常突兀。这类特技手段用在《聊斋》、《西游记》这些超现实作品和人物身上也许是非常妥帖的,但用在《红楼梦》这种高度写实的作品和人物身上则是不可取的。

   

    最后提一点小小的建议,既然新版《红楼梦》不惜工本打了那么多小说正文文字作为字幕,又何不在每个重要人物出场时,用字幕交代一下人物姓名和身份呢?因为每个看《红楼梦》的人,最难弄清的就是人物关系,不要说像“厨房风波”中那些比较底层的媳妇和小丫头,就是大观园众姐妹,以及宝玉和众姐妹的大丫头,也不是每个人都弄得清谁是谁的,包括研究专家有时也会犯晕。所以犯不着在这些地方测试观众对《红楼梦》的熟悉程度。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