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五夫镇:朱熹的故地 理学…
4月23日 朱熹逝世 莎士…
朱熹后裔捐资50万元建设…
朱熹扬州泰州子孙欲谋面…
公司网上招聘信息称招人…
“72疑冢”辨:受南宋朱…
杜牧登高与朱熹改诗
曹海东:朱熹经典诠释的…
陈鹤:朱熹何曾注解《书…
乐爱国:朱熹与《梦溪笔…
最新热门    
 
朱熹和白鹿洞书院

时间:2010-7-28 11:29:31  来源:不详


    白鹿洞书院棂星门。滕磊摄

 

白鹿洞顾名思义,即指有白鹿的洞。这个地方在江西九江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脚下,山峰环绕,古木掩映,溪水长流,从外面进来曲折幽深、别有洞天,因此有“洞”之称。而白鹿则由唐代洛阳人李渤豢养,他在此地隐居读书,养一白鹿自娱。此鹿通人性,常跟随左右,且能跋涉数十里替主人购置笔墨纸砚和书籍,故时人称李渤为“白鹿先生”,称这里为“白鹿洞”。

    南唐升元四年(940年),南唐政权将白鹿洞正式辟为书馆,专事藏书讲学。宋初,白鹿洞书院与当时的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并称为“四大书院”,被誉为四大书院之首。后书院建筑毁于兵火。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宋代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在南康(今星子县)任职期间,四处呼吁重建书院,并亲自讲学。他还广邀国内著名学者在此讲经论理。白鹿洞书院自此名闻天下,成为宋明理学的研究教育中心,“一时文风士习之盛济济焉,彬彬焉”。

    为了管理学院,约束学生的行为,朱熹还制定了《白鹿洞书院揭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右五教之目。尧舜以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学者学此而已。而其所以学之之序,亦有五焉,具列如左: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右为学之序。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于处事、接物,亦各有要,具列如左: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右修身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右处事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右接物之要。”短短一百来字,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提出了教育的目的、内容,以及为学之序和修身、处事、接物的要领,体现了朱熹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一套儒家经典为基础的教育思想,成为以后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七百年的主要教育思想,并传播到朝鲜半岛、日本和东南亚等地,可谓影响深远。

    宋代以后书院又几经兴废,直到1901年慈禧太后提出“废科举、兴学堂”的新政后才彻底停办。书院冷落,而建筑依旧。如今,书院以礼圣殿为中心,组成了明伦堂、文会堂、御书阁、白鹿洞、朱子祠、思贤台、状元桥、棂星门、碑廊等三百六十余间房屋的庞大古建筑群,与周围的山川环境融为一体。

    (国家文物局 滕磊)  标题有改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