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宗璞:西南联大和父亲冯…
谢泳:西南联大给我们留…
《抗日战争与中国知识分…
刘宜庆:西南联大教授们…
回望西南联大:到圭山去
昆明拟十亿建博物馆城 …
最新热门    
 
《联大八年》:一种平视的联大文本

时间:2010-7-30 10:09:30  来源:不详

 

 

 

《联大八年》西南联大《除夕副刊》编新星出版社2010年6月

 

联大八年,从时间范畴来说,是指当年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由“长沙临时大学”西迁昆明,正式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名义确定下来开始,即以1938年5月在滇开课,至1946年5月复员为止,是对上个世纪那场关乎民族生存之抗战的另一种书写。《联大八年》是联大学生刊物的结集,1946年初版,作为联大研究的一种原始材料,现在经过重新整理出版。从历史发展比较来看,联大学生那一代人思想之早熟,正如同他们过早背负起国家和民族奋斗的重担是同时发生的。联大学生的早期学术训练,从一开始就影响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就如这本学刊结集收录较多回忆记述性的文字来看,编辑者虽然多数是学生,但是很早就建立了整理史料和保存历史的意识,书中多数文章统一署名“资料室”,显示出集体记录历史的责任感。

 

学生办的校刊,作为历史材料来看,一个显著的优势是取一种平视的视角,相较更能反映出学生作为当时社会民众的特殊群体,面对历史动荡和民族大限时对很多问题的态度,比如在乱世对“国家”的看法,战时对学业的看法。当时联大一个普遍的属于学术范畴的讨论,就是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大学教育是保持和平时期正常的状态,还是实行“战时教育”?提倡“战时教育”的理由是学以致用,在非常时期,学生应该随时准备为国效命,将书生身份转换成军人;坚持“平时教育”观点的谓之大学教育乃国之百年大计,其初衷和侧重不应该因为时局的变化而嬗变,要为未来做长久打算。这是宏观下的争论,最后也有了争论的结果。但是在学生日常的情绪和生活中,这种矛盾究竟如何影响他们,读这样的学生刊物有时才能看出真实情况。

 

从这本书众多位作者记述的情况来看,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联大师生在“联大八年”期间集中的两次集体消沉:一次是在皖南事变之后,因为该事件发生国内两支抗日的主要军事力量之间,学生中普遍产生出对时局的惊惧,无法克服,逐渐消沉。据书中记载:“三十年春天以后,同学大都消沉下来,少数人埋头于功课,其余的闲极无聊……”民国三十年正是1941年,这个时期学生活动明显减少,人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大大减退;有些人迫于生活压力,兼差越来越多,“来往于仰光”,沉迷于show hand和桥牌的人彷徨在茶馆,“有许多耐不住这窒息的纷纷离开了学校”;另一次是在“一二·一”运动之后,人们尚未从惨烈的冲突和牺牲、以及过度亢奋的民主运动中走出来,学生们面对所谓这场运动的“实绩”之虚无和牺牲之重大,对当时罢课后的复课缺乏民主决议,对国是与和平之无望都引发了大面积的消沉。(参见本书《普选在联大》、《胜利以后联大的民主运动》)伴随着这样的消沉和奋起,时隔多年再来看联大时期的学生生活,特别是他们的民主活动,往往给人一种深深的矛盾。从倒孔、民国三十三、三十四年“五四”的纪念活动,最终引发了“一二·一”运动的剧烈冲突,终于带来不可挽回的牺牲。人们即以激烈的左派的方式,去争取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