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宗璞:西南联大和父亲冯…
谢泳:西南联大给我们留…
《抗日战争与中国知识分…
刘宜庆:西南联大教授们…
回望西南联大:到圭山去
昆明拟十亿建博物馆城 …
最新热门    
 
《联大八年》:一种平视的联大文本

时间:2010-7-30 10:09:30  来源:不详
民众的自由和民主,这并不是联大校园里的民主训练,也不是这样的民主训练所希望看到的结果;从技术上说,规范的民主议事不会产生那样的结果。“一二·一”运动后学生们对学生理事会的选举和评议体制进行的重新梳理和广泛讨论,或许可以看作是对上述矛盾的一种痛彻的反思。民主议事在现实面前的失效,将人们推向争取方式的激进,沉郁的代价又迫使人们反思,试图找回民主精神,二十世纪的中国知识人,一直面对这样的迷惑和矛盾。

 

今天的西南联大研究,在笔者看来是一种分裂的情况。即专业研究领域的深度挖掘没有新的材料和观点出来,而青年读者对联大精神的汲取往往还只停留在浅层次的对“无限度的自由学风”的认识,一提及联大就是“史上最牛大学”之类缺乏历史内涵的认识,产生出一种盲目的推崇。《联大八年》这次的重新整理、并且根据出版人的雅意尽量原汁原味重现于世,固然具有一种出版上的意义,但是就材料的使用方面来说,这本书其实是专业研究者的基本参考资料,并不新鲜。相比后来的《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简讯》、《联大校史》北大版、《清华大学史料选编》等材料来说,材料的丰富性和针对性较差,是一般学生办报编刊的特点和视角。国内较早开始研究西南联大的谢泳教授,在他的专著《西南联大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对本书材料引述较少,说明一定问题。此外,《联大八年》作为学刊的精选集,作为独立文本问世,对当年联大教授诸先生们的短评固然是全书的一抹亮色,但从总体收录文章的选择上来看,仍然显示出学生组稿时常见的一种失衡状况。

 

今天我们读这一本《联大八年》,除了感慨,已经能够透过材料表面来观察时代的细部。这本书作为一个独立文本的意义,除去史料的留存,学生刊物结集的纪念,笔者认为更多的是对以往西南联大正统评价的一个补充,或者,竟然有还原其本来面目的作用。人们说联大之大,往往取其艰苦卓绝,教育为国,坚持办学,坚守民族灵魂等诸多内涵,而《联大八年》则显示出联大参差多态的一面,在这样的文字记述中,联大人面对二十世纪国人所罕见的危亡乱世不光有激情,不光有信念,也曾有过彷徨,也曾有过大失望,有过消沉和疑惑。没有这样的消沉和曲折,往往无法说明联大最后坚持之精神,亦无法彰显历史之真实;经历渺小才能映衬出结果之伟大,向来的坚毅或许出自痛苦的曲折,联大的事业,正如同世上其他的事情一样。

责任编辑: 林杏子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