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张建智:观澜与交融——…
宁夏:慈善“买单”贫困…
来新夏:蒲松龄与王渔洋
来新夏:文如其人《籍海…
阿来新著《格萨尔王》在…
来新夏:《史记选》今昔…
来新夏:文澜阁上说书事…
来新夏:闲话读书
最新热门    
 
来新夏:散论读书

时间:2010-7-30 10:09:32  来源:不详

去年九月,应邀到鄂尔多斯,参加全国第七届民间读书会。到会者有学者、作家、基层民间文化工作者、新闻媒介朋友以及社会人士等,约近百人,真可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呈一时盛况,会议比较随意,既无官员,又不拘形式。我因为是会上年龄最长的一个,所以东道主张阿泉老弟按齿定我为第一个发言人。事先既没有准备,但又颇愿与这么多真正读书人沟通交流,于是即兴发言,散论读书三事。

 

    谈到读书,首先是该怎样读书的问题。我记得小时家里长辈教育我的两句话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后来我渐渐不以为然,。我觉得这副对联的下一联应该改为“学海无涯乐作舟”。一字之差,读书态度大不一样。我的祖父来裕恂先生是一位老学者,清朝末年的留日学生。他的思想非常活跃先进。我的启蒙教育是祖父的言传身教,他不仅教我学习传统启蒙教育必读的《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还经常讲述一些历史掌故。通过这些掌故的讲述,我很喜欢去找与此有关的书来读,引发了我查找文献的兴趣。此后,每当祖父讲完一个掌故,我便会去查找书中的文献记载。“口碑与文献相结合”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快乐。所以我说“学海无涯乐作舟”。我在南开大学担任图书馆馆长多年,对现代很多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和大学生读不读书的现象,是深有体会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就任馆长时,每当图书馆开馆时,人们便会蜂拥而至,甚至有一次将图书馆的大门玻璃挤碎了,后来管理人员把这事讲给我听,我说:“挤破了好,挤破了证明大家要破门而入,表明了大家如饥似渴地想来读书啊!”后来图书馆条件越来越优雅,设施越来越先进,借阅的手段越来越现代化,但走进阅览室的人却越来越少,最后少到了屈指可数的地步,而经常来读书的人又总是那几位“老主顾”。高等学府读书状况达到如此地步,令我感到万分诧异。近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发展,读书生活却日益落寞,电脑网络突飞猛进的发展给人以极大方便是一种原因,但其中是否有更深的根源?眼下大家把读书当做一件过于“不可捉摸”的事情,于是这些年人们在读书时常考虑所读书籍的思想主题、中心内容是否合乎主流、是否属于“异端”等一系列问题。这样,大家就被一个无形的圈子套住,也就丧失了读书的兴趣。所以我认为人们不应该也没有必要去这样“苦读”。而是应该随意性大些,快乐地去读自己想读的书。

 

    其次,我想谈一谈我自己的读书体验。平时人们夸赞别人聪明,记忆力强,读书进度快,便会说“一目十行”之类的话,而我认为应该改为“十目一行”才对。“一目十行”是骗人的鬼话,这是老一辈人用来评价先贤的不实之词。古人为了区别先贤与常人的不同,就说他们“一目十行”。并把它作为鼓励后学多读书的劝勉之语和希冀之词。但其结果非但没能达到劝勉后学的目的,还使人们在读书时变得浮燥起来。我所说的“十目一行”是希望大家读书能专心一点,不追求数量,而要注意质量,要提炼精华。我们有时总爱标榜自己读过多少书,甚至用“读书破万卷”来形容一个人读书之多。但也应意识到,有谁敢说读了万卷书?读了万卷书究竟收获多少?提炼多少?通过读万卷书,究竟创造出多少成果?这些成果和你读书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否能成正比,还是一个疑问。如果我们能够“十目一行”地读书,那么你所读的书,就是你所得的真实收获。今天你读到了一句,就是踏踏实实的一句;明天你认真读了一天,就是实实在在的一天。这虽只是一字之倒换,但却是“谬之毫厘,失之千里”,所以应该把“一目十行”改做“十目一行”。

 

    再次,我想讲“博观约取”问题。这是先贤留下的遗训。现在史学界就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学近代史的人,不了解古代史;学明请史的人,不了解三国魏晋;学中国史的人,不了解世界史。后来,随着学科的进一步划分,学民国史的人,不清楚太平天国史;学太平天国史的人,不了解辛亥革命史。甚至都弄不清楚洪秀全和孙中山的异同。学科越来越专,知识面也越来越窄。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博”一点。但是“博观”并不指什么书都要囫囵吞枣地去读。而是把读书面开阔些同时也善于提炼精华。因为任何书里都有水分,没有水分就不能成书。这就好比水泥不和水便粘不到一起。因此我觉得“博观”之后,应该“约取”。所谓“约取”就是我们应在“博观”基础上,大量筛取,然后把书中的水分大量挤掉,将厚厚的一本书挤成薄薄的一册小书。谁要有本事将书读薄,谁就掌握了学问。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