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期待不惟数字论 成学术…
纪念鸦片战争170周年学…
还原一个真实的朱夫子 …
教授称华东师大重要学术…
“经学:知识与价值”学…
追踪朱学勤事件:学术规…
中国青年报:愿汪晖事件…
中国文学思想史国际学术…
《云梦学刊》举办“知名…
“中国古代诗学与诗歌史…
最新热门    
 
从学术评奖看学风:浮躁和不正之风侵蚀“净土”

时间:2010-8-3 11:19:31  来源:不详
bsp;

  薛凤旋还指出,SCI和SSCI文章总量差了3000%,前者文章引用次数是后者的30倍,如果自然科学方面的文章被引用30次,其实它的重要程度等于社会科学文章被引用1次。SCI文章比较短,往往很多人一起写,篇幅小;社会科学往往几十页纸,并且一个人写,每期最多三四篇,一个被认可的自然科学学术杂志一期可发多达20篇的文章。因此,二者之间应该有换算的比率。

 

专家要有学术眼光和学术良心

 

  任何一种体制都不可能完美,但应力求尽善尽美。针对学术评奖暴露出来的问题,专家们也谈了自己的建设性意见。

 

  关于评审机制,专家普遍认为,要把一些量化的指标变成一种综合评议。孙正聿建议,应该坚持分类评审、专家评审、公开评审和复议评审四种方式相结合。分类评审也包括分层评审,即对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采取不同要求,基础研究成果要求应深,对学科建设有所增益;应用研究成果要求应实,要具有操作性。另外,不怕评奖评滥了,而是怕标志性的奖评坏了,一般的奖项起不了太大作用。同时,还应该从现实角度出发,更多地关注一些大奖的评审,对学术界产生重大影响、具有学术导向性的大奖评审,必须格外严格对待。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所有采访对象都特别强调评审专家的学术水平和学术良知。孙正聿认为,评审专家应是一个学术共同体里大家能够公认的,有深厚学术根基,对学术前沿有透彻把握的一流专家。“他还要有学术眼光和学术良心,一个人缺少学术眼光,那么他的学术良心也会弱化,因为他不尊重自己;只有有学术眼光的人,才会更加注重自己的学术良心,害怕染黑他的羽毛。”

 

  叶险明则建议,要建立科学的回避制度和严格的问责制度。每个申报奖项的人,可以向有关机构提出5—10名回避人,以避免一部好的作品毁于不同的学术见解,甚至人格上的分歧。假如鉴定结果推翻了原先相关学科评审组的看法,就要恢复名誉,同时规定原来的相关评委不能再担当评委。目前,中国学界的评委责权不统一,应对评委建立一定的奖惩机制。

 

  丁国旗则提出,要建立事后补偿型学术评奖制度,对真正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追加奖项。另外,不能让“学术明星”当评委,评委要对评奖人负责,能够踏踏实实坐下来把“选手”的东西看一看,而不是抱着功利和私心的目的。当然,作为评奖人,本身也要心态平和,对奖励应有正确的认识。

 

  路漫漫其修远兮,也许,完善我国的学术评价体系和评奖制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每一位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学者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都关乎学术评奖的权威,关乎中国学术的尊严。

责任编辑: 林杏子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