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西泠印社与日学者交流频…
中日学者共话汉诗辉煌和…
“申遗热”席卷全国 学…
众学者达成《五台山华严…
国内知名学者将在陕西咸…
学者杜维明:中华价值也…
学者出书挑战曹操高陵定…
汪晖沉默 朱学勤高调:…
敦煌学者首次完整公布莫…
欧美学者解读清华简《保…
最新热门    
 
学者谈《唐山大地震》:达到国产片多年来未到深度

时间:2010-8-7 11:11:06  来源:不详
冯小刚导演新作《唐山大地震》自7月22日公映以来,以其强大的情感攻势冲击着观众的泪腺,在全国掀起一股久违的“感动效应”。与之相对应的,是影片票房的一路高歌猛进。截至8月1日24时,《唐山大地震》的票房已突破4亿元,冯小刚之前设定的5亿元目标指日可待。 
  1
  主打亲情牌掀起“感动效应”
  23秒的地震之后,徐帆扮演的母亲失去了丈夫,又面临着一对龙凤胎儿女“两个只能活一个”的痛苦抉择,她选择了救儿子。母亲的选择被废墟下的女儿听到。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女儿被一对解放军夫妇领养,此后32年间,女儿一直受困在被遗弃的痛苦中不能自拔。母亲则终日被愧疚囚禁,以自虐的方式惩罚自己。32 年后,因为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女儿终于解开心结,理解并原谅了母亲,撕裂的亲情在时隔32年后重新缝合。这正是《唐山大地震》讲述的故事。 
  《唐山大地震》虽然被出品方定位为灾难片,影片开始不久的地震特效场面也确实令人震撼。但观众普遍认为,灾难片只是《唐山大地震》的外壳,家庭和亲情才是影片要表现的核心所在,也是影片催人泪下的关键。冯小刚说:“《唐山大地震》是一部内容大于形式的灾难片。在表现灾难带来的毁灭性视觉震撼的同时,我们更着重希望让观众感受到地震亲历者内心的创伤,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能够将观众内心的善和暖安全地释放出来,唤起人们对善对爱的渴望和记忆。”
  影片放映后,其感人的亲情和温暖的主题获得了大多数观众和媒体的好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7月25日特别报道了《唐山大地震》掀起的“感动效应”,评价其“以人性的大爱和亲情的温暖感动了观众。观众不仅重温了历史,更多的还感受到了灾难面前凸显的人性光辉和温暖”。
  对于唐山大地震,广西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教研室主任王建平教授有着比别人深刻的感受。当年他在天津上大学,亲历过地震的恐怖,和同学们在球场上住过帐篷,“天津有很多房屋倒塌,也死了人。”他有一位同学是唐山人,地震时侥幸逃生,同学的好朋友却不幸遇难。后来好朋友的母亲去学校看望这位同学,忍不住凄然泪下,一宿舍的同学都悲伤不已。王建平认为,影片重心不在地震本身,而在表现地震对人们心灵造成的创伤。“唐山虽然很快重建,但心灵的创伤久久不能愈合。影片中女儿被母亲放弃,心灵遭受重创,怎样抚平创伤?冯小刚给出了药方,那就是理解、体谅、包容,女儿后来理解了母亲的选择,母女冰释前嫌。《唐山大地震》虽然是悲情片,但态度乐观、积极,充满人文关怀,情感质朴真挚,催人泪下。在对人性与情感的挖掘上,影片达到了国产片多年来未达到的深度。”
  影评人李滨夙认为,影片对于人性和心灵复苏的刻画与表现远远高于对地震和灾难的讲述,冯小刚没有把重点放在特技制作上,也没有故意卖弄他的艺术灵感和手段,他全神贯注地关怀人的心灵,关注心灵的重建和复苏。
  2
  哭完了,还有什么?
  《唐山大地震》热映,影片引起的争议也是前所未有的激烈。
  其中,“哭完了,还有什么?”的论点是观众议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影片营造出一波强于一波的感伤气氛,观众们浸染其中,很难忍住眼泪。导演张扬说:“听朋友说片子很感人,我看的时候还故意绷着,没想到还是自然而然流泪了。”有媒体将影片喻为“重磅催泪弹”,称它是继《妈妈再爱我一次》后又一部催泪大片。
  媒体人金莹认为,“如果电影可以只以是否能赚人热泪来评价的话,那《唐山大地震》无疑是成功的。从头到尾,大部分人都不能克制眼泪。遗憾的是,哭过之后却是空的心情”。
  对于“哭完了,还有什么?”的评论,冯小刚是这样回应的,“《唐山大地震》是我把一贯推崇的人道主义推向了一个高潮,我相信这部电影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善。哭是一种宣泄,你会哭,但是哭完了之后,你心里是暖融融的”。
  王建平认为,一部电影不可能承载太多的东西,能让人感动,让观众自发走进电影院,就是成功的。
  另一个引起较多争议的是影片的情节。作家锦璐认为,“从地震到后来一家人团聚的32年间,影片讲述显得太过符号化,情节因为过于匆忙的叙述而显得空洞。人物像被按了快进键似的在观众眼前闪动,缺乏让人印象深刻的细节”。
  这一点似乎是电影的一大软肋,很多人看后都有同感。李滨夙也认为,情节是稍微有点长,矛盾不是特别集中,主要是导演想表现的东西太多,对于情节的取舍不够准确。
  对影片的评价,唐山人民应该最有发言权。7月12日,《唐山大地震》在唐山首映,1.5万人雨中观影,哭声一片。电影很快在唐山引发震动,一时间观者如潮。在一片感动声中,唐山退休教师李佐友和妻子李天如说出了不同的看法,作为大地震的亲历者和参与拍摄的群众演员,他们认为仅仅让人流泪是不够的,这部电影的遗憾之处在于忽略了历史的真实。李佐友说:“这部电影没有反映出唐山大地震的特殊精神,叫《大地震》就行了,加上唐山二字不合适。”他说,唐山大地震震前、震中和震后有大量素材可以挖掘,然而在电影中却没有体现。比如,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救援队伍无法及时赶到,地震后的三天内,唐山人都是靠顽强自救完成的救援,但这一点在电影中只是模糊处理。他觉得影片没有反映唐山大地震背后的真实,对唐山人拼搏重建一笔带过,“就像一部挂着大地震名头的言情片”。
  3
  主旋律电影也可以这样拍
  《唐山大地震》总投资达到1.3亿元,其中,唐山市政府以“有偿赞助”的方式成为最大的出资方。该片唐山方的制片人姚建国说:“我们坚持要占有至少 50%的股份,成为大股东,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在影片中的话语权,才能保证我们所需要的‘主旋律’和‘主流价值观’,我们希望影片既‘主旋律’又要充满人性、直指人心。”
  怎样拍出叫好又叫座的主旋律电影,冯小刚给出了他的答案。面对地震这样一个宏大的题材,冯小刚选择“以小见大”,他将镜头对准一个普通家庭,表现地震带给这个家庭成员的心灵创伤,以及其后30多年的心灵重建史。
  媒体人黄金献认为,要表达主旋律、呈现宏大背景,冯小刚放弃以往主旋律电影陈旧的叙述模式,而是展现被挟裹进历史洪流中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将亲情的作用和价值放大,直接击中人心最柔软的地方,这是最聪明的切入角度和表现手段。
  冯小刚的电影一直坚持走平民路线,从《集结号》到《唐山大地震》,冯小刚在电影、主旋律、商业的“三结合”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冯小刚的成功,对中国电影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主旋律电影也可以这样拍。
  王建平认为,以往的主旋律电影之所以拍得不好看,往往受意识形态局限,高高在上,不接地气,观众自然不买账。很多事实证明,传统主旋律电影模式已经走不下去。其实,主旋律与商业并不是对立的关系。《阿凡达》也是非常主旋律的,很多好莱坞大片也都是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关键是要表现人性,人性是永恒的主题,也就是永远的主旋律。
  记者 赵 娟 本报实习生 蔡金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