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银汉迢迢鹊桥归路 中国
银汉迢迢鹊桥归路 中国
与子偕老 中国式爱情感
“申遗热”席卷全国 学
推广普通话,不是消灭地
新版《红楼梦》不是烂柿
考古不是挖宝,勿迷失
后宫游戏及其他:争陪皇
当下文学“式微”不是回
接受刘苏里专访 李零:
最新热门    
 
爱情不是七夕的全部意义 七夕,我们歌颂什么?

时间:2010-8-11 11:05:16  来源:不详
  肖  放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民俗文字典籍研究中心民俗室主任

 

  李  松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

 

 

  七夕将至,满城都是爱情,这里是“七夕餐”、“七夕游”,那里搞起相亲会、姻缘角,爱情似乎成为七夕的全部主题,但即使这样,“中国情人节”人气还是不敌西方情人节。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七夕这个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核是什么?有必要把它改造成中国情人节吗?我们到底该如何过七夕?就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三位专家学者。

 

1问:七夕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有什么文化内涵和习俗活动?

 

  肖放:七夕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传统的七夕是女性节日,它关注女性的心理和身体,主要强调“乞巧”,女子希望自己能够心灵手巧。七夕的乞巧活动很多,比如“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以巧芽取针。现在南方很多地区还保留这些习俗。七夕还通过牛郎织女的故事来强调两性的爱情忠贞。此外,七夕还与科举考试有关。据说七夕是魁星的生日,而魁星是主管科举考试的神仙。流传至今,牛郎织女的传说之所以比较盛行,爱情之所以成为主题,这是时代变迁的结果,与社会两性开放程度、女性地位、女性被尊重的程度有关系。

 

  孙建君:过去把七夕叫乞巧节,也叫女儿节,乞巧在过去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表现妇女的聪明智慧,不过现在已经淡化了。还有一个重要内容,是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代表了中国过去劳动人民的淳朴感情。传统的习俗活动挺多的,主要是女红。女红是过去安生立命、修身养性的重要内容。流传至今的各地还是这些,但可能有点变异了,只是在形式上去做。比如乞巧,有些地区有组织地搞妇女技艺展览、评比,这实际也是一种形式。七夕不可能保存到现在还像过去一样。

 

  2问:很多人把七夕看作是“中国情人节”,还有人大代表对此专门提交议案。也有人认为“情人节”不够确切,应该叫“爱情节”。对于这些称谓,我们应该怎么看?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