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德国《中国时间》8月开
中国首发“牛郎织女”邮
七夕节流行显示中国传统
中国首发牛郎织女邮票 
冯骥才:七夕是“中国爱
“我们的节日——中国七
七夕被认为是中国最浪漫
中国人藏冰用冰史
中国电影产业呼唤分级制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
最新热门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吴宗济先生逝世

时间:2010-8-17 10:28:54  来源:不详

吴宗济先生生平

 

  吴宗济(1909-2010),字稚川,笔名齐鲁,籍贯浙江吴兴,生于山东济宁。1934年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授文学学士学位。1935-1940年任中研院史语所助理研究员。1956- 1977年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1979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语音研究室主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生院语音学导师。同年当选为国际语音科学会议常设理事会理事、《声学学报》和《Chinese Journal of Acoustics》编委。1981年起,历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声学学会语言与生理声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语言学报》第5、6期主编。1995年被聘为北京语言学会顾问。1999年当选为国际语音科学会议常设理事会荣誉理事。2000年被聘为国家863智能计算机成果转化基地顾问。2006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授予荣誉学部委员。

 

  吴宗济先生从1933年起,师从罗常培和王力先生学习音韵学和语音学;1935年起,师从赵元任和李方桂先生从事方言调查和少数民族语言调查以及语音的实验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除了前期参加过推广普通话和语音教学工作以外,主要致力于汉语普通话语音的实验研究。1957-1958年间,他奉派赴捷克、前东德、瑞典、丹麦等国考察进修实验语音学。1988年,应美国俄亥俄大学邀请,赴美考察该校及麻省理工学院等八所院校的实验语音学教研工作。从1982年以来,多次出席在日本、前苏联、法国、瑞典、丹麦和中国等召开的国际语音学会议并发表演讲。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从事汉语协同发音、语调特性及韵律模型方面的开创性探索。先后发表了近百篇中英文学术论文,对汉语普通话的声学、生理特性的各个方面利用现代实验语音学仪器设备进行了全面的、开创性的探索。他的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在国内首次系统地采用声学和生理测量的方法,通过对汉语普通话元音、辅音及声调的系统实验分析,揭示了汉语元音、辅音和声调的客观生理和声学特性,推动了实验语音学在中国的发展;(二)首开中国协同发音研究的先河,通过对普通话不送气塞音和擦音音节内部及音节之间辅-元、元-辅音之间的协同发音考察,归纳出相关的声学模式,从发音生理上解释了汉语语音顺向或逆向的同化现象。同时,还运用协同发音原理解释汉语的连读变调现象;(三)采用乐律上的“半音”作为研究和处理字调与句调的度量单位,并提出了从赫兹标度换算为半音程标度的原理和方法;(四)继承和拓展了赵元任先生的语调思想,揭示了汉语语句中的必然变调规律和或然变调规律,在进一步阐述声调和语调关系的基础上,发现短语调群在不同语气语调中遵从“移调规则”,解决了赵元任当年“暂时没有想出好法子”的难题,建立了从中性语调到感情语调的转换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为语音合成制定了相应的韵律标注系统和合成规则。(五)开创了汉语篇章韵律的探索,他以愤怒兼命令的感情句为例,对情感语调和篇章韵律的声学表现进行了考察;同时,还巧妙地吸收和融会贯通自然话语跟诗文、乐律及书法、绘画等艺术表达手段的某些共通性,进一步深入剖析了汉语篇章韵律的特点。

 

  吴宗济先生是国际著名语音学家、中国实验语音学的奠基人,开创了中国语音学研究与国际接轨的先河,在国内外语音学界享有极高的威望。吴先生在语言学和语音学领域的学术生涯已逾70余年,他这70多年不平凡的音路历程,恰似一部中国现代语音学发展史,代表着二十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现代语音学发展的光辉历程,同时也折射出世界范围内现代语音学及言语工程学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前进步伐。他对中国语言学、特别是现代语音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吴宗济先生因病长期医治无效,于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