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宗教信仰 >> 佛教 >> 正文
詹福瑞:图书馆的参天大…
国家图书馆举行活动纪念…
王蒙:追念任继愈先生
《哲人其萎 风范长存—…
金春峰:怀念任继愈先生
林可济:任继愈与老子哲…
任继愈:教育的出路在恢…
任继愈:教育的出路在恢…
任继愈:教育的出路在恢…
胡锦涛等对任继愈辞世表…
最新热门    
 
任继愈:未写出自己观点的哲学史

时间:2010-5-29 10:46:51  来源:不详

  《我们心中的任继愈》一书出版 本报专访任继愈家人学生

  在人们心中,他是著名的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是国家图书馆的名誉馆长;在学生的眼中,他不但是一位慈祥的长者、一位兢兢业业的研究者、还是一位对学生们关怀备至、为培养青年人才尽心尽责的老师;在家人眼中,他还是一个极富童心,而又朴实无华、生活非常简朴的兄弟。他勤勉、严谨、对于学术的研究精益求精;在最后的几十年中,他把所有的时间和心血都投注于中华古籍的整理和抢救中。这位老人,就是我国著名学者任继愈先生。

  《我们心中的任继愈》一书日前由中华书局出版。本报记者日前专访了与任先生共处、合作几十年的学生以及任先生的家人,听他们讲述自己心中的任继愈。

  弟弟任继周忆二哥:

  一个杯套,他用了30多年

  在弟弟任继周的眼中,少年时代的二哥任继愈其实是个非常有童心的人。他在书中回忆说,二哥在读县立初中时一直住校,只有每个礼拜天或假日回家,而他回家的时候则是自己最欢乐的日子。

  “他带我看蚂蚁打群架,蜘蛛结网捉蚊蝇”

  “他带我看蚂蚁打群架,蜘蛛结网捉蚊蝇。他站在院里太阳底下,把小镜子照在堂屋的大镜子上,叫我看反射在天花板上晃动的小太阳。我很惊奇,他怎么知道屋里房顶上有一个小太阳?”

  最让任继周开心的事情是,二哥时常带着大家玩,而且能玩出各种花样,养狗,养猫,他组织猫、狗还有自己和三哥赛跑,弄得全家一片欢笑声,即使是为生活和家务常年操劳的母亲,也会在这个时候难得一见的开怀起来。

  在任继周的心目中,朴实无华是二哥任继愈的基本风格,从内到外都是如此。逢年过节,到任先生家中聚餐,从来不去酒楼,孩子们买回一些半成品,回家自己加工,凑在一起,食物居然也非常丰富。

  任先生的日常生活甚至简朴到了苛刻的程度。任继周回忆说,他一直使用的一只茶杯,是一个罐头瓶外加尼龙丝套的杯子。这个杯套是侄女读小学时的手工作业,上世纪七十年代,这种杯套很时兴,街头小摊上都有卖的,当时两位侄女给长辈们每人送了一个,大家的都早已丢了,只有任先生的一直使用着,三十多年了,这杯套在医院里陪伴他度过最后的日子。

书信往来都用旧信封,常自己动手翻新信封

  学生李申从读研究生时起就发现,老师的许多文稿都是写在一种他至今也叫不出名、非常粗糙的草纸上,或者是废旧信封的背面,有些甚至呈不规则形状。他和同事朋友间的书信往来使用的都是旧信封,有些信封要翻新,他常常自己动手,“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实行邮政编码,这一情况才有所改变。”

  尽管对自己极为苛刻,然而任先生资助学生却不计付出。李申回忆说,任先生在北大起就经常资助困难同学。著名学者李泽厚至今还念念不忘恩师资助他的那份情谊,“他究竟资助过多少学生,自己恐怕都难以说得清楚。”

  学生李申忆恩师:

  追随数十年几乎从未聊过天

  李申从师从任先生读硕士、博士,再到后来跟随恩师做学问、搞研究,前后有三十余年时间,相随如此之久并能够进行多年合作的,这在近代师生关系中是不多见的。李申日前在北京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追忆自己心中的恩师。

  “一生中能够遇上这样的老师是我的幸运。”李申对本报记者说。

  1978年,李申研究生复试时,端坐在他面前的考官并非想象中的老者,而是几位年轻的师兄。一位老者坐在旁边。“回答问题时,我说孟子讲过,‘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旁边一位老者说,不对,那是董仲舒讲的。我当时一愣,说,错了。老者说,不要急不要急,接着往下答。”

  后来,任先生专门到旅馆去看望参加复试的考生。那时李申才知道,原来面试时坐在一旁的老者就是任先生。当时,任先生不过60出头,但由于眼神不好,总是拄着个拐棍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