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故事 >> 历史故事 >> 正文
二战期间宋美龄靠什么赢
心计女人:万贞儿靠什么
武则天究竟叫什么名字
李自成与洪秀全为什么没
孔子坐什么车出行:牛车
为什么明朝覆灭不可避免
康熙初见12岁乾隆:到底
万贵妃靠什么迷住小她1
《水浒》中的蒙汗药究竟
任用太监导致被俘的明英
最新热门    
 
为什么周武王在得到天下后失眠了?

时间:2009-12-20 10:40:12  来源:不详

 战胜商纣王之后,周武王在大局上已经得到天下,然而这位开国君王姬发同志却辗转反侧,睡不着觉,失眠了!
    姬发的失眠是一件大事,《史记》写得很隆重:“武王至于周,自夜不寐。”
    周武王为什么失眠呢?官方大抵会如此解释的:周武王得到天下之后,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他心系百姓、心系江山社稷,昼夜思考治国方略、思考如何为中原百姓提供更好的服务,所以他失眠了...
    司马路倒是想起一个笑话,说一个穷人,虽然一贫如洗,但是知足常乐,夫妻恩爱,日子过得很快活。结果他的邻居、一个财主送他一袋金子,穷人有了金子,反而寝食难安,一会担心小偷来偷、强盗来抢,一会又“温饱思淫欲”,想讨小老婆,结果夫妻一顿撕打,好端端的一家子,为了这一袋金子搞得鸡犬不宁!
    司马路不恭敬地说一句:得到天下的周武王姬发的心态,与得到一袋金子的穷人颇有点相似!
    好在古人还是比较老实的,就算撒谎也不敢太离谱。周朝的史官很认真地记下了武王姬发同志与他的弟弟姬旦同志的对话。
    姬旦同志见哥哥没有按时就寝,关切地询问:“

这么晚了,怎么还不睡?”(周公旦即王所,曰:“曷为不寐?”)
    姬发同志神情疲倦地告诉弟弟姬旦同志,他为什么睡不着,是因为有一件事,他实在想不通。那就是商朝的灭亡。
    古人相信天命论,周人之所以能推翻商朝,依照天命论的解释就是:殷商天子的所作所为让老天爷失望,所以天假手周民族推翻了商朝。周武王的困惑在于:既然天可以抛弃商朝,将来有朝一日也很可能抛弃周朝,那么,武王和他的子孙要怎么做才能保证不被天公抛弃呢?
    司马路把姬发同志的这一思考叫做“专制帝王的开国命题”:中国历史上,但凡新王朝推翻旧王朝之后,借鉴旧王朝教训,发现若干年后,新王朝也将无法回避旧王朝的灭亡命运。由此新王朝的开国君主为后世忧虑不已。
    不但是周武王,后来历代开国君主或王朝初期的贤明君主,但凡有点脑子的,必然会为这个命题而苦恼,譬如秦始皇、汉高祖,最典型的是李世民、赵匡胤和朱元璋,为子孙后代绞尽脑汁,立下一箩筐清规戒律,怎奈后代子孙不争气,守不住清规戒律,纷纷破戒,最终丢了江山,白白辜负了祖先的美意。
    然而这个开国命题究

竟有无答案?
    周武王的困惑,他的弟弟旦给他出了两个主意,一是营造雒邑,保持强大的军事实力威慑东方,令殷商残余不敢造反;二是象征性地“纵马於华山之阳,放牛於桃林之虚;偃干戈,振兵释旅:示天下不复用”,制造一种和平安定、万邦协和的假象。
    周公旦的主意好不好?官方记载说效果很好,可是司马路却分明看到,没有几年东方诸侯便风云而起,掀起一场大暴乱,和平安定、万邦协和的假象纸糊般撕裂。其时武王已死,只能辛苦周公旦自己出征,打了好些年的仗才平定东方。
    不过有一点周公旦的脑子是清楚地,周的江山能不能维持下去,跟老天的心情无关,而是决定于周天子自己有没有足够的实力?
    所以,周公旦在执政期间,推行了一整套的周制改革措施,这些措施,后人统称为“周礼”,实质上也就是中国这个古老帝国的“宪法”,大体上通行至后世不改。
   关于周礼,下回再说。司马路且把今天的话题做了了解,那就是周武王为之失眠的“专制帝王的开国命题”,到底解决了没有?
   司马路的答案是:此题无解!
   道理很简

单,专制帝王的政权都是武力夺取来的。古语说“马上得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司马路加一句:“马上得天下、终究马上失天下”!
   强盗抢来宝藏之后,担心自己的宝藏被其他强盗抢走。可是“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只要强盗法则继续有效,宝藏就一定会被更狠的强盗抢走!
   除非强盗愿意改变规则,改“武力争夺天下”为“选票争夺天下”,譬如近代的英格兰斯图亚特王朝,在血腥的革命之后,最终选择交出实权给议会,让辉格党人和托利党人为了首相与议员席位唾沫横飞。
   从拳头分胜负到口舌分胜负,这是一个质的飞跃,或许也正是“专制帝王的开国命题”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正确答案。只是以周武王的时代,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于是在周武王失眠之后,历朝历代的贤明君主继续失眠,等到神经麻痹的继承者登位,不再失眠,王朝也就走向了末途。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