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故事 >> 中国古代故事 >> 神话故事 >> 正文
周公解梦(文化篇)
焦作忠孝文化源远流长
性文化:皇帝嫔妃之“互
魏孝文帝改革风俗
卷十  孝文本纪第十
最新热门    
 
孝文化与董永

时间:2009-7-25 18:06:28  来源:不详
孔子、孟子二位圣人集这种思想之大成,在其著作中系统地作了阐述,完成了对孝道的创立。     汉武帝时期,为了巩固刘家天下,更好地统治全国人民,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开以后两千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儒学以儒家宗思想为中心,孝道伦理思想是宗法思想的核心。长达几千年的中国封建伦理道德教育成功的最大原因就在于它利用人们孝敬父母的自然感情,演化树立了一整套伦理道德信仰,为封建统治者的德治天下或孝治天下铺平了道路。《孝经》开宗明义第一章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经》把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作为人的立身之本。因此,所谓孝,就是从狭义的“孝父母”到广义的“忠天子”。在家为孝子,在世为良民,在朝为忠臣。尽孝是尽忠的前提,尽职是尽孝的发展,尽忠则是尽孝的结果。忠孝两全自然是最完美的道德境界。如果一个人在家基于血缘感情,接受了“顺从父母”的家庭等级教育,并认为这种绝对服从“合情合理”,那么他进入社会以后,就可能产生对官长、对君王的绝对服从的政治伦理要求,完成从一个自然人到一个社会人的顺利过渡。在家孝父母,在世必然顺从官长,为国必然忠于天子。正如孔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弟,故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这就在家国同构的君主宗法政体中,将孝于父母长辈的家庭宗亲伦理情感转化成忠于国家朝廷的政治道德观念,由家而国完成了情感转移,把各种可能出现的异端思想消弭于无形。可见儒家的整个思想体系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伟蓝图都是以“孝”为本的。     汉代统治者积极倡导“以孝治天下”,汉初设“孝悌力行”一科,实行察举孝廉制度,凡孝行昭著者,由各级举荐,朝廷授予官职荣誉。正如《孝经纬》中所说;“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自惠帝以后各朝皇帝都以孝为谥号。如孝惠帝、孝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