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中国再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中国改革:历史与伦理的
试论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
50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
中国通史的一种读法——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顾颉刚与《当代中国史学
近百年来的中国哲学史研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最新热门    
 
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现代化事业重大政治抉择的历史回顾

时间:2009-7-24 13:43:19  来源:不详

  摘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负起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使命。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党的四代领导集体,为探索中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在事关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几个关键时刻,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出了重大政治抉择,创建了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经济实现了起飞,保证我们的国家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奋勇前进。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现代化;政治抉择
  
  美国著名学者W·罗斯托是一位强调政治过程和政治动机对国家现代化作用的经济史专家,他在《经济增长的阶段》中分析了20多个国家的现代化历程后发现一个共同特点:在大多数国家的现代化初期阶段,一个国家的现代化事业不单纯是一系列的经济决定、经济变动,而决定性的因素是政治上的,“要等到一个准备把经济的现代化作为严肃的,最重要的政治事业的政治集团的出现”,以国家为基本单位的现代化才会进入起飞阶段。这一论点对于我们观察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深刻影响有借鉴意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由于它是中国先进社会阶级的代表,肩负着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历史使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人,在总结中国共产党近20年实践经验后,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作出了建立新民主主义新中国的政治抉择;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第二代领导人,立足于建国以来20多年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一心一意搞现代化的政治抉择;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际风云变幻,世界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曲折之际,作出了坚持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政治抉择;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代领导人,在总结改革开放20多年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发展观,作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治抉择。以上四次重要的抉择,是不同时期党的领导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发挥理论创新的勇气,为我国的现代化事业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道路。
  
  一、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理论为中国人民找到了现代化的入口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承担起实现中国现代化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它以马列主义为革命斗争的指南,致力于创建新中国。在最初20年的实践中,党的大多数革命者对于他们所处的国度,与马克思著作中的分析样本是不同类型的国家,缺乏深刻的认识。直到1940年毛泽东在延安发表《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的领导者才意识到东方社会的国情特点。毛泽东在这本小册子中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毛泽东在文章中提出的第一个命题就是真理标准问题:“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只有千百万人民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这一论点,是他三年前所著的《实践论》的哲学思想的进一步发挥,也是对党内长期以来盛行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拨乱反正。二、三十年代掌握中共领导权的陈独秀、王等人,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的某些词句,提出了“二次革命论”和“毕其功于一役”的方针。这些方针与中国东方社会的国情脱节,使中国革命遭受了两起两落的大挫折,党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毛泽东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原则,为他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奠定了科学基础。
  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目标、实践要求呢?毛泽东认为共产党人一切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国家,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