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略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
美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初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招工
“抗日战争”与“第二次
博物馆打造孩子们的第二
展示我国博物馆大发展喜
教学投影片说明第二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亚洲
讨论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热门    
 
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冯玉祥倒曹吴的原因探析

时间:2009-7-24 13:43:41  来源:不详
非一日,今欲追随,乞多指示”[16]298。冯还在他的自传《我的生活》中写到:“我把那份手书的《建国大纲》细细读了两遍,觉得太好了,太完全了,心中涌起了一种兴奋钦慕之情,无从笔述……我说这是我们中国唯一的对症药方,必定照着这样办,中国才能够成为自主的现代国家,卓然独立于世界,自从读了这个,我完全成为中山先生的信徒了。”[10]352
  1923年10月23日,冯玉祥班师回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北京政变”,并通电全国,希望“全国贤达,急起直追,商补救之方,开更新之局。”[16]299同时又发专电给孙中山:“今幸携友军,勘定首都,此役即平,一切建国方略,尚赖指挥,望速命驾北来,俾亲教诲”[1]18。这都深受孙中山的影响。
  第二,段祺瑞、张作霖对冯的拉拢和欺骗
  《冯氏推翻政府之内幕》一文中,指出冯在战前已经与张段达成协议。“在此期间,冯玉祥与其同志屡开会议,同时张作霖又与段祺瑞有所磋商,或于军队离京前,双方(指冯与张段)已具大体协定,虽未决其必然,但一大部之军队,未赴热河,逗留后路一事,确为事实。军队落后,名为筑路,实未前进,以便离京相近也。”[17]可以说,协议的签订,使得冯发动政变有了相对轻松的环境。
  张作霖知道冯和吴的矛盾不可调和,便和段祺瑞共同策划,拉拢冯玉祥。1923年冯和李德全结婚时,张作霖授意张学良派人前往祝贺,与冯玉祥搭上关系。以后,因冯部困难,张作霖又暗中给予接济。此外,张作霖还通过段祺瑞策动冯玉祥脱离直系独立。一番努力没有白费,张作霖与冯玉祥达成约定,一旦直奉交战,冯军与奉军相遇时,“均向天空鸣枪”,互不攻击[11]230。
  为了促使冯早日发动政变,张作霖对冯采取了欺骗的方式。张的代表马炳南在会见冯时说:“只要推翻了曹吴,奉方的目的便已达到,决不再向关内进兵。”[10]372于是,冯坦白地对马表示:“我已经和北京方面几位将领有所接洽,只要你们的队伍不进关,我们的计划必能顺利进行,推翻曹吴,是不成问题的!”[10]372并提议说:“将来我们事成之后,拟请孙中山先生北来主持大计。”马答曰:“这完全不成问题,一切悉听你的主张,我们无有不赞成的。”[10]372但是事后张食言,不但将大批的奉军调入关内,而且将冯玉祥步步进逼,将京津的大部分地区据为己有,联合段来排挤冯。为此冯后悔莫及,冯玉祥多年后回顾当时的情况说:“局面急转直下,演变至此,糊糊涂涂混下去,岂不是为强盗、马贼当伙计,如此一想,不由得我对新局面万分消极。”[11]248
  段祺瑞自从直皖战争失败下台后,就一直寓居在天津。他是一个不甘蛰伏的政治野心家,遇到时局动荡的时候,就会寻求机会,以图东山再起。段深知冯与吴素有芥蒂,于是派贾德耀来来拉拢冯:“将军若能顶起大梁,合肥(段祺瑞)定可鼎力相助。到那时,大局自然会归老兄掌握。”[18]159这使得冯玉祥极为高兴,“请转告合肥,果然大局属我,我一定请合肥等有德望的人来主持大局。”[18]159
  曹锟贿选总统后,段祺瑞在反对曹吴的传檄通电中,斥责“曹锟、吴佩孚、曹锳等目无政府,兵胁元首,围困京畿……严修战备,拆桥毁路……有岌焉将坠之惧。”[19]177同时对自己大肆吹捧,“本上将军,束发从戎,与国同其休戚。为国家统兵大员,义难坐视……由祺瑞躬亲统率,护卫京师,分路进剿,以安政府而保邦交。铲除奸凶而定国是。”[19]177文中,段祺瑞还“慷慨激昂”地呼吁:“其擒斩曹锟等献之军前者,立予重赏。各地将帅,爱国家、重风义,遘此急难,必有履及剑及兴起不遑者,祺瑞愿从其后,檄到如律令。”[19]178可以说段祺瑞的态度也影响了冯玉祥。
  第三,孙、张、卢三角反直同盟的作用
  第一次直奉战争失败后的张作霖,锐意整军经武,想着卷土重来;皖系残余的浙卢,处于重重包围之中,亟谋找一条出路,以图自存;而国民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先生,也正在奋力迈进,进行着倒直的运动[10]359-360。于是,1923年孙中山与张作霖、卢永祥取得联系,倒直吴的三角同盟形成。在孙中山给张作霖的信中,便提到此事,“雨亭总司令(张作霖)大鉴,自去年陈炯明听吴佩孚嗾使叛乱于后方,致我北伐之师中道挫折,因而致奉天师旅亦不克扫荡燕云,擒斩国贼……一年以来,屡蒙我公资助,得以收拾余烬。由闽回师,又得滇军赴义,川民逐吴,遂将国贼在西南之势力陆续扑灭,而广州根本之地,得以复还,此皆公之大力所玉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