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中国再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中国改革:历史与伦理的
50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
中国通史的一种读法——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顾颉刚与《当代中国史学
近百年来的中国哲学史研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中国艺术考古学初探
最新热门    
 
古代中国“家天下”政体下的心态畸变

时间:2009-7-24 13:43:50  来源:不详
实是为皇帝草拟诏谕的秘书处,人阁被目为拜相、称辅臣,权限已是名不符实;清朝的内阁更加空了,军机处逐渐成为处理全国军政大事的常设机构,由皇帝选拔亲信充任军机大臣,不过是皇帝的办公厅而已。家天下的政制,至此更趋完善了。君权随着家天下政制的完善而更趋强劲,臣道便相应地趋卑。这在礼遇上反映得最为明显。
  汉制,“皇帝见丞相起。谒者赞称曰:“‘皇帝为丞相起’,起立乃坐。皇帝在道,丞相迎谒,谒者赞称曰:‘皇帝为丞相下舆’,立乃升车。”(《汉书·翟方进传》)丞相虽要跪拜皇帝,皇帝也要起立或下车以答礼,待丞相礼毕才就坐或登车,君主与臣僚尚存在相互尊重的礼数。家天下时代,君主是不可能允许臣僚与他平起平坐的,然而东晋元帝曾让王导共坐,成帝幼年时还拜过王导;唐高祖李渊登上帝位,还“多引贵臣同榻”(《1日唐书-刘文静传》);尽管王导、刘文静都认为这是“若太阳下同万物,苍生何由仰照?”(《晋书·王导传》)大大不妥,但是毕竟发生过这类为后世目为不可思议的事。
  宋朝起,君主对臣僚的礼遇就大不相同。《宋史·范质传》说:“先是宰相见天子,议大政事,必命坐而议之。从容赐茶而退,唐及五代,犹遵此制。及质等惮帝英睿,每事辄具割子进呈,具言日如此庶尽禀承之方,免妄庸之失。帝从之,由是奏御寝多,坐论之礼寝废。”这是说,礼遇的降低是臣子自己造成的。但是王定国《闻见近录》所记完全不同:“故事,执政奏事,坐论殿上。太祖皇帝即位之明日,执政登殿,上曰:“朕目昏,持文字近前。执政至榻前,密遣中使撤其座,执政立奏事,自此始也。”那是宋太祖有意要取消“坐论殿上”的礼遇,不过采取的方式几近儿戏,何者属实,只能存疑。不过相臣在殿上失去座位的事实是不容怀疑的,朱熹为此还发过一通议论:“古者三公坐而论道,方可仔细说得。如今莫说叫宰执坐,奏对之时,顷刻即退。文字怀于袖间,只说得几句,并将文字对上宣读过。且说无座位,也须有个案子,令开展在上,指画利害,上亦知得仔细。今顷刻便退,君臣间如何同心理事。”(《朱子语类》卷128)那不是同心理事的问题,而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要让臣僚明白,他不能享有与皇上平等的权利,在心理上要有低一等的认识。
  明清时代对臣僚的礼遇更是一落千丈。明代盛行廷杖,对官吏的礼遇可以说是荡然无剩了。清初著名学者黄宗羲在《明名臣言行录叙》中论断:“明之为治,未曾逊于汉唐也。其不及三代之英者,君亢臣卑,动以法制束缚之,盖有才而不能治也。”其实还不是法制的束缚,廷杖的滥施,如正德时百官谏南巡,触怒了皇帝,廷杖的一百三十七人,最多的受杖八十,其余的五十、四十、三十不等,有的立毙杖下。朝臣之动辄得咎,莫过于此,既然连进谏都要受杖,还谈得上什么有才而不能治?嘉靖三年(1524)胡世庸上了篇谏廷杖的疏,他说:“廷臣有罪,宜悉下司寇问理…。若乃廷辱之以箠楚,……传播天下,书之史册,鞭朴行于朝廷,刑辱上于大夫,非所以昭圣德之美焉。”(吴瑞登《两朝宪章录》)已经点出了廷杖实是对士大夫自尊心的侮辱。我国士大夫是讲究“士可杀而不可辱”的道德信条的,现在由皇帝亲自侮辱了,心灵上的摧残是难以估量的。这是家天下政制发展到最后的必然结果。
  宽容些说,家天下政体下的官吏,充其量也只是君主家中的奴仆而已,所以清朝满官对皇上便自称奴才,多么形象而入木三分。封建社会中的官僚士大夫,高踞小民头上作威作福,似乎是不可一世。但在天威难测的皇帝面前,却是毫无尊严的奴才,这是历经二千年的磨难,必须承认却又不想承认的畸变了的心态!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