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从王夫之看“温柔敦厚”
王夫之天道观中的五行思
试论王夫之的人性论及其
王夫之的八股文观
王夫之语言哲学思想探究
王夫之学术思想的渊源与
最新热门    
 
王夫之的诗歌创作论

时间:2009-7-24 13:43:58  来源:不详
二、王夫之的诗歌创作情景之论
  
  情景论亦是我国古代文学创作论的基本论题之一,它从审美构成质素的角度探讨文学作品的创造,考察的是文学的构成与生发问题。
  王夫之从不同的视角反复阐说到诗歌创作的情景之论。其《姜斋诗话》云:“兴在有意无意之问,比亦不容雕刻;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天情物理,可哀而可乐,用之无穷。流而不滞,穷且滞者不知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乍读之若雄豪。然而适与‘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相为融浃。当知·倬彼云汉’”。颂作人者增其辉光,忧旱甚者益其炎赫,无适而无不适也。王夫之在前人情景交融之论的基础上,将对情景关系的论说往前推进了一步。他提出了情景相互生发的论断,认为情景虽有在主观与客观之分别,但两者是互渗互生的,外在景物可催生出情感。情感更可催化外在景物,两者是互为因承的。此论在汤显祖之论的基础上予以了深化。《姜斋诗话》又云:“僧敲月下门’只是妄想揣摩。如说他人梦,纵令形容酷似,何尝毫发关心?知然者。以其沉吟‘推敲’二字,就他作想也。若即景会心,则或·推’或‘敲’。必居其一,因景因情,自然灵妙,何劳拟议哉?‘长河落日圜’。初无定景;‘隔水问樵夫’,初非想得。则禅家所谓‘现量’也。”王夫之通过论说人们对“僧敲(推)月下门”诗句中“推”字和“敲”字的揣摩,明确道出诗歌写景育情责在当下即用的原则。他认为。一味凭艺术想象和推断去论说创作中字句的运用,这“如说他人梦”。终隔一层。王夫之极力主张写景言情要以“现量”为原则。亦即以即景会心为据依。此论将对情真景真的论说进一步予以了拓展和充实。其又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景中情者,如‘长安一片月’。自然是孤栖忆远之情;‘影静千官里’,自然是喜达行在之情。情中景尤难曲写,如‘诗成珠玉在挥毫’,写出才人翰墨淋漓、自心欣赏之景。凡此类,知者遇之;非然。亦鹘突看过,作等闲语耳。”王夫之进一步论说到情景的关系问题。他提出“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的论断。明确道出了诗歌的美妙圆成之境就产生于情景的“妙合无垠”中。情乃景中之情,而景亦必为情中之景。两者就象水乳交融一样,是难以分开的。王夫之还特别指出了相对而言“情中景”是较难描述的,对情景不同维面的构合予以了深入的探讨。其云:“近体中二联,一情一景,一法也。‘云霞出海曩。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云飞北阙轻阴散。雨歇南山积翠来。御柳已争梅信发,林花不待晓风开。’皆景也。何者为情?若四句俱情而无景语者,尤不可胜数,其得谓之非法乎?夫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初不相离,唯意所适。截分两撅,则情不足与,而景非其景。且如‘九月寒砧催木叶’。二句之中,情景作对:‘片石孤云窥色相’四句,情景双收:更从何处分析?陋人标陋格,乃谓‘吴楚东南坼’四句,上景下情。为律诗宪典,不顾杜陵九原大笑。愚不可瘳,亦孰与疗之?”王夫之通过论说近体诗创作情景构合之法。对机械地分割情与景的诗歌批评不以为然。他认为,诗歌创作对情景的运用并非如有些人所论断的那么界限分明,或前情后景,或前景后情,事实并非如此。很多诗作往往是连续多句写景。或连续多句言情,或将情景表现互相髹合。但都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相互问并没有绝然的界限与分野。王夫之强调诗歌创作应该在情景相合、互相生发中唯意所之。极尽兴会之意。此论将对传统情景构合的论题进一步予以了深化,对情景构合中的机械之论不失为一个有力的消解。在《唐诗评选》中,王夫之又提出:“诗之为道,必当立主御宾,顾写现景,若一情一景,彼疆此界,则宾主杂迟,皆不知作者为谁。意外设景。景外起意。抑如赘疣上生眼鼻,怪而不恒矣。”王夫之认为,诗歌创作情景构合在具体的艺术表现中应该是有主次之分的,或以写景为主,景中显情;或以传情为主,情中寓景,这样,彼此才能更好地互渗互发。他既反对情景两者彼此分疆划界,更反对宾主糅杂不分。认为这样是不利于诗歌审美表现的。《姜斋诗话》亦云:“有大景,有小景,有大景中小景。‘柳叶开时任好风’、‘花覆千官淑景移’及‘风正一帆悬’、‘青霭人看’,皆以小景传大景之神。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张皇使大。反令落拓不亲。宋人所喜,偏在此而不在彼。近唯文征伸《斋宿》等诗能解此妙。”王夫之又对诗歌写景的具体方式予以了探讨。他认为。诗歌写景有阔大的景象,也有细微的景致。他主张选择好切入点,以“小景”传“大景”。即通过对细微景致的描绘表现出与其相关的景象的变化、特征及其神味,而反对以“大景”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