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没有相关教案试题
最新热门    
 
刘基的病及对其诗文的影响

时间:2009-7-24 13:44:06  来源:不详
,三山地色如凝水。水妃骨冷不能眠,金簪素指敲冰弦。《神弦曲》青缸冷暗愁眠怯,楼外频移北斗杓。(《寒夜》)良夜悠悠,星河满天。风吹窗棂,声如管弦。无酒可饮,寒不能眠。枯肠饥鸣,百虑交煎。人生一世,不满百年。寤寐怀思,曷维其然!内省不疚,有愧圣贤。(《寒夜谣(二首)》)
  战事不能眠:三更悲风起,树上乌鹊鸣。枕戈不能眠,荷戈绕城行。(《从军五更转》)声音不能眠:蛙黾一何乐,喧呼聒宵眠。(《旅兴(五十首)》)松露滴阶星在天,草虫相吊响如弦。宝公塔上西风急,半夜林鸦不得眠。(《钟山作十二首》)征雁将愁,分付与寒螀。窗外声声啼到晓,人不寐,夜何长。(《江神子》)听尽残钟成不寐,那无飞羽入玄间。(《石末公再赋元夕见寄用韵酬之》)
  忧愁不能眠:黄昏雨,滴沥四檐声。陡为衾绸添宿润,都来肺腑作愁城。惟觉寐难成。(《望江南》)相思迢迢隔天河,长夜不眠愁柰何。(《长相思》)
  老病不能眠:细雨冥冥昼掩扉,更无芳草有垣衣。人生一世邯郸梦,老病无眠梦亦稀。(《春日杂兴(八首)》)
  刘基诗文中的失眠的描写应该是刘基生活的真实写照。尽管古今中外的不少诗人都描写过失眠,的确也有一些诗人只是将失眠的描写作为烘托自己心境的艺术手法而已,自己可能并不失眠,但如果没有真情实感的话,恐怕其作品是难有生命力的。刘基的诗自成一家,成绩之巨大,在明初只有高启可与之抗衡,如果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恐难以有如此成就。刘基还专门写了一首以《无寐》为题的诗,其诗云:“夜长无寐待鸣鸡,及至鸡鸣梦却迷。惊起朝阳斜照屋,一眉残月在天西。”倘不是因为经常失眠,却写出这样的命题作文,恐让人难以想象。
  几乎人人都有过偶尔失眠的经历,所以倘若一两次失眠的确也算不上抑郁症。从上面刘基诗文中大量的(当然仍然是不完全的)描写自己失眠的例子可以看出,刘基绝非偶尔失眠,而是经常性的失眠,即使有时很疲倦了,或者很想睡了,也仍然无法入睡。刘基也非常明白这一点,所以“欲眠深恐寐难成,强起看星影” 。失眠的程度也比较严重,常常是整夜无眠,正如其在《感兴》一诗中所说,“不寐坐听鸡唱尽”,或如《长相思》词中所说,“长夜不眠愁奈何”。又容易早醒,醒后就再也不能入睡,只得“起坐待天明”。所以这应该很明显是抑郁症的失眠表现。
  第二,抑郁症更表现为心情抑郁,消极避世,失去生活兴趣,对前途悲观失望,甚至有自杀的想法和行为。刘基心情抑郁与其所受压力有关,20岁患慢性肝炎,身体疲乏,懒言少动,不能劳作,再加上考取功名的压力(虽然其习举业和考取功名颇为顺利,但从其《春秋明经》准备了那么多的范文来看,可知其压力应该是很大的),刘基几乎心灰意冷,对生活失去了兴趣,这时就有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想归隐作道士,可能是家长阻止而最终未遂。后来多种疾病缠身,数次官场沉浮,心情孤寂落寞。作《薤露歌》:“人生无百岁,百岁复如何?谁能将两手,挽彼东逝波?古来英雄士,俱已归山阿。有酒且尽欢,听我薤露歌。”感叹人生短促。又羡慕起宋濂的隐士生活,作《送龙门子入仙华山辞(并序)》,想“亦从此往”,“他日道成为列仙”。又作《寄宋景濂(四首)》表露消极避世、归故隐居的心态。晚年在朱元璋身边,“伴君如伴虎”,小心谨慎、诚惶诚恐,只得嗟衰叹老,抒悲写愁。可以说刘基一生几乎都在忧郁中度过。
  刘基抑郁最严重的还有自杀的念头和行为。至正十三年十月,刘基因建议捕杀方国珍与朝廷相左,被羁管于绍兴,刘基有过轻生的念头,并且也付诸了行动,幸亏被门人密里沙紧紧抱住才自杀未遂。门人以孝道温言相劝,刘基因此打消了轻生念头。有意思的是,门人这些道理应该还是从刘基这里学到的,刘基肯定比门人懂得多,而且羁管绍兴也不是特别严重的挫折,羁管期间还颇为自由,甚至可以放浪山水,刘基为什么这次作出自杀的举动,如果不是抑郁症,恐很难解释刘基这次举动。
  这又让我们想起一个民间传说。传说刘基一日,陪太子游玩误说“杀猪”,朱元璋疑心刘基影射杀朱家王朝,欲除掉刘基,马皇后知后赠基以枣和桃,暗示刘基早逃,刘基逃回故里,吞金自杀而亡。这个传说固然荒诞不经,但却有病理基础。刘基自杀的举动或许还不止羁管绍兴这一次,所以人们才附会出刘基自杀而亡的故事来。
  值得注意的是,刘基的抑郁症似乎又是双向的,有时也表现出狂气。宋濂曾这样叙述过:
  濂之友御史中丞刘基伯温负气甚豪,恒不可一世士,常以屈强书生自命。一日,侍上於谨身殿,偶以文学之臣为问。伯温对曰:“当今文章第一,舆轮所属实在翰林学士臣濂,华夷无间言者;次即臣基,不敢他有所让;又次即太常丞臣孟兼。孟兼才甚俊而奇气烨然。”既退,往往以此语诸人,自以为确论。 (《宋学士文集·跋张孟兼文稿序后》)
   刘基把自己文学地位摆在宋濂之后,虽然不像现代学者李敖所说的“白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