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伪托望族与冒袭先祖:以
从考古发掘资料看唐宋时
北朝墓志丛札(一)
跋北齐《可朱浑孝裕墓志
新见北齐《丰洛墓志》考
以历史眼光剖析墓葬,藉
利用文献资料研究古代历
宋代湖北状元毕渐生平资
一组珍贵的元代社会经济
蒙古近代历史档案资料述
最新热门    
 
墓志资料中的河北藩镇形象新探

时间:2009-7-24 13:44:28  来源:不详
陇西李氏,所谓“族望清美,衣冠人物”,可能也是被重用的原因之一。杨瞻“出于幽冀”,这一家族是以武勇见长的土著“盛族”,瞻父杨孝直因王武俊“抚骑士如子,招绥有礼”,投其麾下,被“署以重职”,“受恩益重”。杨瞻自己则追随王武俊的孙子王承元出镇,担任重要的军职,“有名将之风”。张遵在宴会上与“王公”邂逅,深得王武俊欣赏,被目为“奇士”,当即授官,不次提拔。当贞元十七年(801)王武俊死、其子王士真“摄留后”的权力交接之际,成德镇受到来自朝廷的巨大压力,据张遵墓志,正是由于张遵的出色应对,巧妙斡旋于朝廷、成德之间,终于使危机得以化解。墓志对张遵的作用可能有所夸大,但他“出入成德二十余年,忘身立忠,事溢人听”,不可能全属子虚。史实表明,王武俊一方面举贤任能,一方面“颇禁衣冠,不出境界”,在与朝廷争夺人才、保留和储蓄人才方面确有过人之处,从而为成德镇以后长期维持稳定、独立,奠定了基础。
  3、崔氏合丰付墓志称建中年间河北藩镇叛乱后,“天下军威转雄,兵志难戢,薄之即不守封限,宠之即不循略度”,成德军遂“自为一秦”。而在此以前,即代宗大历年间(766—779)下至建中三年(782),仍是“仁人之谊,先浸于河朔”,“求名学宦之士”并不视河北为“匪人之土”(“如不失疆理矣”)。可见藩镇是“匪人之土”还是“王化”之区,关键取决于藩镇的政治态度,即是否承认长安朝廷为正朔,而非以该地区文化上是否“尊崇周孔文教”为依归。如前所述,就当时士人群体的心理,在文化上确实“目河朔间视犹夷狄”,避之去之惟恐不及;但另一方面,亦如上所述,河北藩镇仍对于士人具有相当强的吸引力,有一大批士人游仕并留居该地,这对于改变河北藩镇统治集团的阶层结构,改善当地的文化面貌,应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已往的实证研究表明,河北藩镇的上层将领及军队骨干,多出生于所谓胡族,当地胡风强劲,这是历史事实。但这并不意味着河北藩镇一律排斥“周孔文教”。如成德节帅王武俊,据《旧唐书》本传,出自契丹怒皆部落,每以“虏”自称,但他对儒生文士却十分尊重,已见上述。成德镇由此集聚了一大批士人,如郑潨的弟弟郑潢,即“以文畏佐以学,重慕于彼地之帅”。这批士人对于以后王武俊的孙子王承元以成德四州归朝,曾发挥重要作用。《唐代墓志汇编》开成050《……李公墓志铭》:
  公名潘,字藻夫,先世赵郡赞皇人,分继东祖之后。……始生六年,就学师训,明惠聪敏,有若生知,目睹必记,耳闻不忘。尝侍于伯兄,傍闻《左氏》,至于废兴理乱、褒贬善恶之深旨,发问必对,贯达无遗。家于常山,太守郑公潨性乐善,喜后进,因目之为奇童,荐于连帅,特表奏闻,策中有司别敕同孝廉登第,时才年八岁。其后讨览经籍,九流百家之语,靡不该通,著诗业文,名显当代。自幼居艰疚,号毁逾礼,有曾闵之行。闻于乡里。无何,长庆初,常山帅王承宗殁于镇,镇卒逼其弟承元主其军,且袭父兄之位,因而请焉。承元幼懦,辞进不决,公乃潜运音计,密择机宜,诱掖承元,敛身归国。朝廷果奖承元之节而授钺于滑台,始去常山。当是时也,自天宝末,两河之风未变者,唯渔阳一镇耳,因请承元,飞檄于范阳节度刘总,洞晓君臣之礼。大开逆顺之端。其明年,刘总尽室来觐,河朔之地,晏然削平,皆公之秘略也。承元以公有诚,尽推毂之力,遂奏口评为巡官,转掌书记。及王公移镇于歧,累授里行殿中侍御史职,历节度判官,以至加朱绶,为副停。久之,王公换青州,以公为检校都官员外郎副平卢军使。府幕十年,始终一贯,参尽勤尽,时论多之。李潘是成德当地成长的士人,其“就学师训”,“著诗业文”,恪守丧礼,与河北以外的士子并无不同。值得注意的是,他还在8岁时,就被“以文畏,佐以学”的郑潨之弟郑潢目为“奇童”,并将他推荐给成德镇节帅,经“奏闻”朝廷,被“有司别敕同孝廉登第”。正是这一位受到良好儒学教育、恪守儒家规范的李潘,在以后的王承元“敛身归国”事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潜运音计,密择机宜,诱掖承元”)。如果墓志所记属实,李潘还在王承元归朝不久发生的幽州节度使刘总“释兵柄入朝”事件中,有密谋筹划之功(“皆公之秘略也”)。而在王承元以后的出镇生涯中,李潘也始终是他最重要的谋士和助手。按王承元“敛身归国”时年仅18岁,如此重大的决策显然要倚赖谋士,而且不可能是李潘一人。这里再节录一方墓志。同上书大和070《唐故平卢讨击副使……刘府君墓志铭》:
  公讳逸。……父讳元宗,素蕴奇志,早践戎旃,亲卫爪牙,内外经历,终义武军兵马使。……公即第四子也。幼专诗礼,长艺弓裘,不坠门风,雅称宗祖。长庆初,以镇冀不轨,丑迹彰闻,元戎太原王公乃脱彼凶妖,束身诣阙。公乃亲为侍从,共拔海蠕,殊节即成,众望斯洽。主上以太原公勋绩超拔,乃授义成军节度使,公即行焉。俄又有除凤翔节制,公又亲从。……除平卢军节使,公又从至,复署前衔。刘逸虽长于河北藩镇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