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伪托望族与冒袭先祖:以
从考古发掘资料看唐宋时
北朝墓志丛札(一)
跋北齐《可朱浑孝裕墓志
新见北齐《丰洛墓志》考
以历史眼光剖析墓葬,藉
利用文献资料研究古代历
宋代湖北状元毕渐生平资
一组珍贵的元代社会经济
蒙古近代历史档案资料述
最新热门    
 
墓志资料中的河北藩镇形象新探

时间:2009-7-24 13:44:28  来源:不详
,仍受到良好的儒学教育(“幼专诗礼”)。与李潘相同,刘逸也参与筹划王承元“束身诣阙”事件,其后跟随承元转镇各地。上引宝历017《弘农杨公墓志铭》志主杨瞻,亦如刘逸,在王承元“出常山之日”,“特献诚恳,誓从旌旗”,并追随承元转镇各地。上述王承元归朝事件的策划者、支持者杨赞、李潘、刘逸等人,一无例外都是儒家经典的修习者、实践者。
  综上所述,可知河北藩镇地区周孔之教并没有绝迹,除了外来的士子,当地有儒学传统的家族,仍自童蒙课书问学,“不坠门风”。如上引长庆008《李府君墓志》即称其虽“生长河朔”,却“早习诗书”。又《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大和038《唐故卫尉卿赠左散骑常侍柏公墓志铭》载,志主、魏郡人柏元封“七岁就学,达诗书之义理;十年能赋,得体物之玄微”。其祖父柏造死于安史之乱,其父柏良器遂“学剑从戎”,以军功封平原郡王,而柏元封则自称:“今吾父武功立,予不可不守吾世业而苟且于宦达也。”乃“下帷读书,不窥园林者,星周于天。业成名光,登太常第”。所谓“世业”,即家传儒学。新出魏博军将《米公(文辩)墓志》则载其“季(子)存实,幼(子)存贤,皆学习礼经,以期乡秀”;前引元和125墓志志主李弘亮,曾在宪宗元和年间出任“知瀛州束城县事”时,“敦学校之道,迓宾朋以礼”。柏元封、米文辩、李弘亮诸例表明,河北藩镇地区制度化的儒学教育及人才选拔机制并未完全停止运行。以上种种,充分显示了河北地区具有悠久传统的周孔之教的顽强性,它使得政治军事上似乎“自为一秦”的河北藩镇,仍在文化上与长安皇朝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二者之间的士人及官员交流也从未停止,这些因素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就可能转化为政治上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上述王承元、刘总归朝事件的出现,即为其例。前文谈到的范阳卢秀才,在听到镇州儒者黄建的一番说教后,“立悟其言,即阴约母弟云窃家骏马,日驰三百里”,向两京所在的南方飞奔,即是来自“先王儒学之道”的导向。
  打倒“四人帮”未久,著名唐史专家杨志玖先生即针对文革时有些学者“认为儒家路线支持分裂割据,是藩镇割据的根源”,著文考论“儒学和藩镇割据的对立关系”,指出:“在和唐中央对抗最烈的河北藩镇中,儒家学说曾经起到缓和甚至制止他们对抗中央的作用”。魏博节度使何进滔“居魏十余年,民安之”,其子弘敬、弘敬子全嗥亦有孝名,新出《何弘敬墓志》称弘敬以儒家学说教育子女:“学诗学礼,既孝且仁”;“皆付(子女)与先生,时自阅试,苟讽念生梗,必加棰挞。今虽儒流寒士,亦不能如此。未有知书而不知君臣父子之道。”志文所述弘敬课子事或有溢美,其中所谓“未有知书而不知君臣父子之道”,既是当时人的通念,亦是上揭杨先生所论“儒说和藩镇割据的对立关系”的最好注脚。
  本文就《崔氏合祔墓志铭》所反映的成德藩镇情况,利用墓志资料,在前人基础上作了一点新的探讨。陈寅恪先生所论大唐帝国自安史乱后实分为两部,河北藩镇被视为以战斗为职业的胡化戎区,乃如实反映了安史乱后唐代朝野特别是唐皇朝直接控制地区的普遍社会心理。但这并不意味着河北藩镇一律排斥“周孔文教”,除了外来的士子,当地有儒学传统的家族仍承习“世业”,使得政治军事上似乎“自为一秦”的河北藩镇,仍以文化为媒介与长安皇朝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这在文献及资料中有不少实证,墓志所见成德镇的情况亦为佳例。   

上一页  [1] [2] [3] [4] [5] [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