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耶律楚材在蒙元时期
中国再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中国改革:历史与伦理的
文化专横与历史污秽——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1) ─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2) ─
美国史学界关于对日使用
关于国民党新军阀形成及
欧洲历史格局变迁和欧盟
最新热门    
 
关于历史认识论的几点思考

时间:2009-7-24 13:46:14  来源:不详
作为他们的认识客体。某一个历史事实一旦为主体的认识所指向,它就不再是自在之物了,而是为我之物了【列宁说:“每个人都千万次地看到过‘自在之物’向现象、“为我之物’的简单明白的转化。这种转化也就是认识。”《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118页,】。它就成了主体的认识能力、认识水平的标志,成了主体及其社会状况的表征。主客体的相关联性,反映了客体对主体的有用关系和为我关系,反映了客体与主体的内在需要的同—性。因此,不同于客观主义历史认识论,科学的历史认识论把“历史认识客体”界定为客观的、外在于认识主体并为主体的认识所指向的历史事实。在肯定它的客观性的同时,还从主体方面、从主体的认识活动中来理解历史认识窖体的含义。同时,也不同于主观唯心主义、相对主义历史认识论,科学的历史认识论在肯定客体与主体的相关联性时,严格地把它规定在认识论的层次和范围中,客体的客观性是主客体相关联性的前提和基础。

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赵文的论述。赵文说:“历史事实作为史学认识论概念,即历史文献中记载或史学家陈述的历史事实,它是进入史学家或历史认识者视野的历史认识客体。这个历史认识客体,并非一般自然意义的历史存在,而是依据史料复原起来的客观存在过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虽然它不能等同于自然意义的历史存在(贝克尔也看到了这一点),但是它来源于或取材于自然意义的历史存在。换句话说,历史学家视野中的历史事实,应该是由自然意义的历史存在转化而来,它是历史学家根据历史的记录对自然历史存在的描写与陈述。这便是史学认识论中的历史事实与自然历史或历史原型之间的关联”。在这段论述中,作者使用了好几个概念术语,如“陈述的历史事实”、“历史认识客体”、“自然意义的历史存在”、“自然历史”、“历史原型”等,这些都是历史认识论中的重要概念,有必要作一番仔细的分析。

(一)赵文泥:“历史文献中记载或史学家陈述的历史事实,它是进入史学家或历史认识者视野的历史认识客体”。说历史认识客体,“并非一般自然意义的历史存在,而是依据史料复原起来的客观存在过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这实际上还是把主体观念中的有关历史事实的认识称之为历史认识客体,还是把观念对客体的反映当作客体本身。史学家陈述的历史事实,史学家依据史料复原起来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都是历史认识活动的成果。而历史认叼客体是指与主体发生实际的认识关系、并与主体—起构成历史认识活动结构的两极中的一极【夏甄陶:《认识论引论》第4、6l页。】。如,当我们去观察桌子上的一只杯子时,客体是指桌子上的那只杯子,;而不是指我们头脑中的有关杯子的印象;同样,当我们在研究爱琴文明时,客体是指那数千年前的爱琴文明本身,而不是指我们依据史料在观念中复原起来的有关爱琴文明的认识。如果把历史认识的成果称之为历史认识客体【当然,在史学史等研究领域,历史认识的成果也就是我们的认识客体了。如司马迁在《史记》中的陈述,就是我们研究司马迁史学或司马迁史学思想的认识客体。但赵文显然不是在这种意义上称历史认识成果为历史认识客体。】,那么,那些在历史认识活动中,同主体一起构成认识活动结构的两极,并发生实际认识关系的那些外在的客观历史事实称什么呢?

(二)自然历史就是非对象的历史事实,即那些尚未被主体的历史认识所指向的客观历史事实。如果我们把已经为史学主体的认识所指向的历史认识客体称之为现实的认识客体,那么自然历史——即那些尚未被主体的认识所指·向的客观历史事实可以称之为潜在的认识客体。潜在的客体是相对于现实客体而言的,自在之物是相对于为我之物而言的。客观的历史事实一旦为主体的认识所指向,它就不再是自然历史了,不再是潜在的认识客体了。所以,赵文的“历史学家视野中的历史事实,应该是由自然意义的历史存在转化而来,它是历史学家根据历史的记录对自然历史存在的描写与陈述”的说法就不太妥当,把“自然历史存在”和“历史认识客体”当作同一概念来使用,那么真正的“自然历史”,即尚未被主体的认识所指向的那些客观的历史事实称之什么呢?

(三)赵文说:“这便是史学认识论中的历史事实与自然历史或历史原型之间的关联”。称“自然历史或历史原型”,那是将“自然历史”和“历史原型”作为同—概念来使用的。其实这也是不妥当的。“历史原型”这一概念,有时是相对于“历史认少”或“历史知识”而言的。如我们常把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比喻为“摹写”,历史认识也可以看作是历史学家对客观历史事实的“摹写”,客观的历史是临摹的原型,历史认识或历史知识是摹本,原型是相对于摹本而言的。有时,“历史原型”是相对于“历史遗存”而言。如,研究汉代的社会状况,汉代社会本身就是“原型客体”或“历史原型”,《史记》等史料,就是“历史遗存”,或称“遗存客体”。不管是那一种情况,“历史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