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上世纪初叶日本疑古史学
太昊伏羲考辨——兼及古
北朝的“市”:制度、行
中国古史分期讨论与中国
陈寅恪与中国中古史研究
古史的证据及其证明力—
北朝的“市”:制度、行
北朝的“市”:制度、行
北朝的“市”:制度、行
苏秉琦重建中国古史框架
最新热门    
 
开辟古史研究新天地的郭沫若

时间:2009-7-24 13:47:36  来源:不详
先生及时给他提供小屯发掘的最新信息。郭沫若对殷墟发掘的成果,给予极高的评价。“靠着殷墟的发现,我们得到一大批研究殷代的第一手资料,是我们现代考古的最幸福的一件事。就这一发现,中国古代的真面目才强半表露了出来。” ⒀

  对于以往从事古文字研究的先驱者,对于他们在探索中作出的贡献,郭沫若都给予充分肯定。他说:近五十年来研究这项学问的人才辈出,如吴大澂、孙诒让、王国维、罗振玉,都是很有贡献的。

  罗振玉的《殷墟书契前编》、《殷墟书契考释》和王国维的《观堂集林》是郭沫若研究古文字的启蒙读物。王国维运用二重证据法,即用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结合《史记》、《山海经》、《竹书纪年》、《楚辞》等书,有力地证明了《殷本纪》所载殷王朝的世系是可信的,并订正了先公先王的位次。郭沫若受王国维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他此时对殷周社会性质的认识了。王国维《殷周制度论》中关干“中国政治与文化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的论断,则成为郭沫若以“殷周之际当即所谓‘突变’之时期”的出发点和依据,从而认为殷代是原始社会末期,周代是奴隶社会的开始。郭沫若评论道:“王氏在卜辞研究之余有《殷周制度论》之作,认为‘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这是一篇轰动了全学术界的大论文,新旧史家至今都一样地奉为圭臬。”又说:“卜辞的研究要感谢王国维,是他首先由卜辞中把殷代的先公先王剔发了出来。”⒁

  此外,郭沫若对罗振玉(雪堂)、董作宾(彦堂)也都有很高的评价。

注释:

⑴ 乐山市文管所编:《郭沫若少年诗稿》,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⑵ 1929年9月19日致容庚信。《郭沫若书简--致容庚》,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⑶ 同上,1929年12月4日致容庚信。
⑷《金文丛考》重印弁言。
⑸《青铜时代·青铜器时代》。《沫若文集》第 16 卷。
⑹ 郭沫若:《卜辞中的古代社会》序说《卜辞出土之历史》。《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⑺ ⑻转引自《何干之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 200、218页。
⑼董作宾:《中国古代文化论的认识》,台湾大陆杂志社1960年版 ,第8页。
⑽ 此事过去只是听说,未敢深信。最近由台湾几位朋友提供可靠资料,确凿无疑,对台湾同行的帮助,表示由衷的感谢。
⑾ 郭沫若译(德)亚多尔夫·米梅里斯(A·Michaclis)著:《美术考古学发现史》,译者序第4页,上海湖风书局1931年再版。
⑿同②,《关于古文字研究给容庚的信》,第5页。又见,《学术研究》1978年第4期。
⒀⒁ 郭沫若:《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人民出版社1954 年版。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