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齐民要术》的林副产品
从《齐民要术》看少数民
有关《齐民要术》若干问
《齐民要术》的撰者、注
孔子何以赞美《齐风·猗
从《齐民要术》看古代农
由《齐物论》谈庄子
最新热门    
 
《齐民要术》成书背景小议

时间:2009-7-24 13:50:06  来源:不详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历史上四大综合性农书中的第一部,其余集资是代王桢《农书》,代徐光启《农政全书》及代《授时通考》。就其成书年代之早,内容之丰富而言,是最为突出的一部农书。尤其使后人感到迷惑的是,何以这么一部巨著,偏偏产生在中国历史的大分裂时期,而在它之前统一强大的汉代和之后的盛却没有产生像《齐民要术》这般的巨著?

北魏政权是继承着三国晋的分裂紊乱之后,北方游牧民族大量内迁,由鲜卑拓跋这个游牧射猎族统一了黄河流域而建立起来的。鲜卑拓跋之所以自北而南地迁移,主要是南方的新牧地牧草远较北方牧地为肥沃,这是求生存和发展的驱使,理所必然。为什么恰在这个期间南下,则不能不考虑气候条件的变迁。中国历史上的气候经历着颇有规律的冷暖交替变化,大体上约为三四百年为一个周期。汉统一的400年间,是中国气候变暖期,汉武帝改造“上林”苑,把南方的植物如:“卢橘夏熟,黄柑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朴,梬枣杨梅,樱桃葡萄……”(司马相如《上林赋》)等等都移植到长安来,为现在所不能想像。在这种条件下农耕完全可以向北扩充,但这种扩种不是在无人区垦辟,而是向牧区扩展,改牧场为农田,这当然引起农牧两族双方的争夺生存空间的战争,双方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汉族虽然取得胜利,在西北和北方建立起军事屯田的农耕地带。为了防止北方牧民的南下,一方面筑起长城,作为阻挡铁骑南下的障碍,另一方面从此背上了养马的负担。汉族的农业本来只需养牛不需养马,但为了与匈奴的对抗,不得不大规模养马,唐都不例外。汉族丰富的养马经验,严格地说是军事需要的结果而非农业的成果。所以一旦汉族和游牧族的融合完成,矛盾结束,养马业也就很快衰落。

三国以前,长期的并不稳定的农牧民族相处,带来内部的腐化分裂,招致了游牧民族的不断骚乱不侵,而导致这种冲突的客观自然条件原因,就是气候的变化。三国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分裂时期,这段时间恰也是中国气候由暖转冷的时候,不能认为只是巧合;在这段为期300多年的期间内,北方的年平均温度较现在下降了约摄氏1.5度,年平均温度每下降摄氏一度,北方的草原将向南推移几百里之多,鲜卑拓跋正是觊觎南边的水草肥美而侵占了广大的黄河流域土地。一旦建立起统一的北魏政权,便陷入了强大的汉族农耕文化包围,这使北魏政权认识到,要统治好汉族,必须发展农业,起用汉族士人作文官。定都平城以后,农业的重要性日益明显,鲜卑贵族也逐渐转化为地主,有意于兴农求利,不愿继续停留在畜牧业,这导致畜牧业退居成次于农耕的行业。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更是这种汉化的有意识的进一步措施。为了恢复和发展被战争破坏了的农业,除采取均田制等政策措施外,总结农业历史的经验,辅以农业技术的推广是非常必要而有效的。正是在这种条件的推动下,曾任高阳太守的贾思勰写成了不朽的《齐民要术》。

我们可以从《齐民要术》这部书的内容结构,看出农耕的汉族和畜牧族交融的痕迹。先看《齐民要术》的卷六;养牛马驴骡第五十六——相牛马及诸病方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