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没有相关教案试题
最新热门    
 
从茶园到茶行——外销画中的大千世界(3)

时间:2009-7-24 13:50:10  来源:不详
个变化吧。

    茶叶行销欧洲,作为一种新的饮料,不仅因其巨大的商品价值让东印度公司及其他商人大发其财,而且还在社会文化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英国人心满意足地品尝下午茶,吃自家烘烤的糕点时,他们已经完全接受了茶叶这种“舶来品”。可是,当它刚刚在英伦露面时,英国人对这种饮料的可靠性众说纷纭。推崇者几乎把它说成是灵丹妙药,能治百病;排拒者则将它等同于慢性毒药,有百害而无一利。在中国这边,朝人看到欧洲人大量采购茶叶,也乐于探究这些“外夷”嗜茶的原因,据他们认为,夷人嗜茶,是因为他们吃肉太多,茶可以帮助消化,以至于夷人不可一日无茶。

    欧洲人在逐渐接受茶叶这种新的饮料的同时,对茶树的种植和茶叶的焙制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18世纪,已经有不少作品探讨茶叶的历史及功用的问题。通过绘画了解茶叶生产与销售过程,比起文字描述更为直观,因此以茶叶的栽培、加工和销售为题材的绘画,成为广州画室绘制的外销画的一个常见题材。

    与其他题材的绘画一样,18—19世纪有关中国茶叶生产销售的绘画,大多出于广州画匠的手笔。虽然当时从广州出口的茶叶大多来自武夷山和徽州等山区,但广州的画匠描绘茶叶生产过程时,恐怕更多是根据他们在本地茶园获得的知识和观感。当时,广州附近的主要产茶区在广州珠江南岸的“河南”一带。17世纪末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云:

    珠江之南有三十三村,谓之河南……其土沃而人勤,多业艺茶,春深时,大妇提籝,少妇持筐,于阳崖阴林之间,凌露细摘,绿芽紫笋,薰以珠兰,其芬馨绝胜松萝之荚。每晨茶估涉珠江以鬻于城,是曰河南茶。……其采摘亦多妇女、予诗:“春山三二月,红粉半茶人。” (2)

    屈大均描述广州河南地区种茶的景像,延续到19世纪后期。(3)本次展出的12幅画,大约就是广州的画匠根据他们在附近乡村获得的印象绘制的,与屈大均这段文字互为写照。

    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所藏的这套有关茶叶的绘画,在当时有很多种摹本,现藏于不同的地方。除了少数多达23幅外,每套绘画一般是从10幅到12幅不等,而它们的内容和构图几乎完全一样。(4)大概茶叶制作图在当时很受欧洲人欢迎,所以在广州被大量复制临摹售卖到欧洲。在1820年前后伦敦出版的一本关于茶叶种植历史的小册子中,也附了一套总数共13幅的铜版画,用来介绍中国茶叶种植和加工流程,内容和构图与维院所藏的这套水彩画几乎一模一样,很可能是出于同一摹本。下面我们以维院这套画的顺序为依据,参考若干中英文资料,对这套绘画反映的茶叶种植和加工流程作一简单的说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