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光绪初年俄商偷运砖茶倾
浅评斯坦因在西域的考古
汉魏六朝文学中所见的西
四川甘孜阿坝地区的“高
中原地区历史上的民族融
论西北地区诸长城的分布
论西北地区诸长城的分布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
五十年来中国大陆地区唐
最新热门    
 
西域地区细石器文化遗址发现概述

时间:2009-7-24 13:50:13  来源:不详
过程中,是斗争中求生存,生存中求发展。曾经历了一段相当漫长的历程。
现有的资料表明:我国西域地区的细石器遗存,多见于河岸阶地、湖岸及有泉水涌出的地方。它们有的在山区高寒地带,海拔位置很高,如阿什库勒遗址,海拔高度5040米,野牛泉遗址,海拔4530米。有的却处于海平面以下,如吐鲁番盆地的迪坎尔遗址海拔高度低于海平面10米,洋海阿斯喀勒买来遗址低于海平面37米,阿斯塔那遗址低于海平面25米等等。这些遗存无论分布在高山、平原、盆地或沙漠,虽然不少遗存地点远离现有河床或湖面,但大多数可以在它不远的地方找到水源。很明显,当时的人们一般都选择离水源较近的地方活动或安扎营地,这是新疆细石器遗存地点的地理环境特征。
从工艺技术和文化类型学上来看,以现有的资料分类,笔者采信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的研究结论,将新疆的细石器文化分为四类:
第一类:以柴窝堡遗址为代表,细石器不仅数量可观,而且散布面积较大,是以细石器文化遗存为主要特征。细石器具备传统特征,其中船底形石核具有细石器早期特征,圆锥形、楔形、圆柱形均为细石器中常见石核。石片的产生是用直接打击法和间接打击法来获得的。石片主要有长条形和不规则形,为直接打击法所产生,均有一个小台面,这里表现出石器打制的原始性。所见细石器是利用间接打击法和压剥法只是在石片的边缘进行第二步加工修整,有些细石器的加工可能是用直接打击法。细石器器类虽然较丰富,但在同一类标本中、则形制较为单调。石器以单面加工为主,个别采用了错向或两面加工的方法。除长身圆头刮削器、短身圆头刮削器、半月形刮削器(有人称指甲形刮削器)等石器类型较固定外,其它石器类型还不太固定,加工上远远不如下川文化细石器加工的精致。柴窝堡细石器中双尖尖状器、半月形刮削器表现了这个遗址的特色,这类石器在我国其它地区很少发现。大型石器加工粗糙,而且很少。从宏观角度观察分析:不论在细石器工艺技术和一些石器类型上,柴窝堡细石器都表现出较为原始的形态,说明其工艺技术还不完备。从石器的分类用途上分析,石器主人当时生活在山前地带的湖边,主要从事狩猎和采集活动,渔猎活动可能也是其生产活动中的一部分。类似柴窝堡遗址文化性质的还有三道岭遗址、野牛泉遗址、喀尔墩遗址、克拉玛依遗址。以克拉玛依遗址为例,应该说克拉玛依石器的主人其经济生活同遗存点周围的地理环境是协调的。该遗址处在玛纳斯河下游的枯河道岸边和不远的地方,周围地区都是风水作用的沙土和粘土沉积,河道有的地段宽达二、三十米,深约二、三米左右,有的河湾沉积中能见到不少淡水螺壳,河道的断壁上除沙土、粘土外,还有青灰色土层,说明这里有一个时期水草丰茂、林木丛生。据当地一位建设兵团的老团长介绍:解放前后(1949年前后)玛纳斯河流域,这里仍是林木茂密,人难穿行,野鸡多的象内地树上的乌鸦。野猪也多,有父子二人以狩猎为主,养二百多条狗,加长矛和火枪,一次狩猎就可获一卡车。鱼多,在玛纳斯河的引水渠旁,建设兵团的一些人不到一天仅用筐子就能捞到半卡车。黄羊多,兵团的货郎挑着担子到连队售货,常受黄羊骚挠,黄羊常在货郎担前嗅来嗅去,很讨厌,货郎经常回手一杖就打死一只黄羊。这充分说明,玛纳斯河流域以前的一些生态环境状况,可以说在五六十年以前这里还是一个狩猎、捕鱼、畜牧的好地方。克拉玛依细石器遗址,属玛纳斯河流域下游地带,这样的地理环境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石器主人的经济生活面貌。前面我们在介绍柴窝堡遗址时将它的年代初步推断为新石器时代,同时指出:“但也有人认为它可能早到中石器时代或晚到青铜器时代,时间跨度比较大。”还有学者指出:“柴窝堡的时代定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末向中石器时代过渡阶段比较合适,但下限不可能晚到中石器时代以后。”(56)在这里顺便声明:笔者是不同意“有中石器时代”说法的。1999年12月在我国广东省英德市举行的“中石器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共识是:“各地是否存在中石器时代以及中石器时限问题应视各地情况而定,不可能定出统一的时限”。(57)作为人类进化过程中标志性的产物,一个“文化时代”概念提出来,在世界范围内,甚至在一个国家范围内,都没有一个准确的“时限”概念,其存在的可能性就可想而知了。
第二类:以哈密七角井遗址为代表,该遗址不仅面积大,而且细石器相当丰富,除船底形石核、圆锥形石核、石片石器较多外,一般利用石片经二次加工成长刮削器、尖状器等。细石叶的发现数量也相当可观,其长度达7厘米,宽仅0.3—0.4厘米,以细石叶进一步加工的小石镞、石钻、尖状器、雕刻器占相当比重,两面压琢修整,加工精细,制作工艺十分成熟。该遗址发现的以石片为料加工的指甲形刮削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