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中国再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中国改革:历史与伦理的
浅谈清末法律修订的政治
50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
中国通史的一种读法——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顾颉刚与《当代中国史学
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南方
近百年来的中国哲学史研
最新热门    
 
中国经济史学百年历程与走向

时间:2009-7-24 13:50:40  来源:不详
经济研究所严中平牵头,编辑出版一套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书;至1966年前,已出版了《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和工业、农业、手工业、外贸、铁路、外债、公债等专题资料。1960年,周恩来根据毛泽东同志“很有必要写出一部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的指示,组织以许涤新、吴承为首的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的专家,从编辑《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史料丛刊》着手,进行该项工作。这些扎实的资料工作不但极大地推动了有关专题研究,而且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骨干。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和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一时期中国近代经济史探讨的主要课题。与近代经济史相比,中国古代经济史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处在分散作战和和进行某些专题研究的阶段上;并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有关中国历史发展规律的重大问题(如古史分期、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资本主义萌芽等)的讨论。通过这些讨论,加深了人们对各代经济发展情况的了解,发掘和积累了有关经济史的资料,培养和锻炼了经济史研究的骨干,推动了中国经济史学科的发展。尤其是关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讨论,导致明经济史研究的长足发展,改变了解放前古代经济史研究主要集中在以前的局面。

这一时期的研究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历史过程中存在贴标签式的教条主义倾向,往往把复杂的历史简单化和公式化。而政治上的“左”倾路线加剧了这种倾向,在学术领域形成许多人为的“禁区”,并终于导致“文革”时期万马齐瘖的局面。“文革”中断了中国经济史学的正常发展,但一些学者仍在困难条件下坚持研究,潛积力量。

第三个高潮是“文革”结束至今。

“文革”结束后的新时期,中国经济史学迎来了又一个更大的高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研究队伍的扩大、阵地的增加和有关论著的大量涌现。文革以后,经济史被视为新时期历史学的突破口。“六五”“七五”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均把有关经济史的课题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人们研究经济史的积极性勃发出来了,许多原来从事其他领域研究(例如从事农民战争史研究)的学者转到了经济史领域上来,“文革”中遭到破坏的中国经济史研究机构和队伍在新时期迅速恢复和发展。在空前扩大的经济史研究队伍中,有三四十年代和五六十年代即从事研究工作的老年、中年学者,他们在新时期焕发了学术青春,在科学研究和培养人材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新时期恢复研究生培养制度以后培养的一批博士、硕士,八十年代后期以后也迅速成长为具有新的知识结构和开拓精神的、生气勃勃的研究骨干,现在他们已经挑起中国经济史学科的大梁。随着研究的开展,研究人员迫切要求加强交流和协作,各地(如东北、广东)纷纷成立经济史研究的学术团体,全国性的中国经济史学会(挂靠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于1986年正式成立。厦门大学历史系主办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主办的《中国经济史研究》分别于1982年和1986年创刋。新时期研究成果十分丰硕。迄今中国经济史学绝大多数成果出自文革后的二十年,尤其是最近的十年。1988年齐鲁书社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经济史组编的《中国社会经济史论著目录》,收录了1900—1984年上半年包括大陆和港台的中国经济史论著近二万种,数量以文革后出版者为多;《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编的1986—1995年中国经济史专著和论文索引(载《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1997年联合增刊),仅大陆的论著亦近二万种。这表明1986年以来发表的中国经济史论著,其数量约略相当以至超过前此85年有关论著的总和。在这些论著中,不乏有创意、有深度的里程碑式的成果。例如,早在文革以前即组织众多专家着手编撰的《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严中平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三卷本(许涤新、吴承明主编)在八十年代先后出版;八十年代中期组织的中国古代经济史断代研究的成果,亦以《中国经济通史》名义分卷出版,最近已经出齐。

二是经济史研究的资料基础更为广阔和雄厚。“文革”以前的经济史资料工作基本上是近代一枝独秀,新时期近代经济史资料的整理继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