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许倬云《西周史》选载(
许倬云《西周史》选载(
许倬云《西周史》选载(
许倬云《西周史》选载(
最新热门    
 
许倬云《西周史》选载(五)——第七章“封建制度”第4、5、6节

时间:2009-7-24 13:53:48  来源:不详
又如《左传》昭公十三年,子产争贡赋轻重:“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更明说周有班贡的制度。对于王廷的臣工,使命尤为明确,重要的职务,如毛公鼎铭文简直就是任毛公为当朝首辅的职务(白川静,1970A);次之则盠方尊,盖奉命职司六师与八师,以及司土司马司工三有司,俨然文武兼管的大臣(白川静,1967C:314—317);更次之,则奉命管理林牧及仆御臣妾诸项事务(白川静,1967C:311)。

  据文献资料,诸侯受王命发遣,有命圭为信物(图版17)。《诗经》“大雅•崧高”:“王遣申伯,路车乘马,我图尔居,莫如南土。锡尔介圭,以作尔宝,往近王舅,南土是保。”又如“大雅•韩奕”:“韩侯入觐,以其介圭。”据《周礼》“考工记•玉人”郑玄注:“命圭者,王所命之圭也,朝觐执焉,居则守之。”似非无因而发。《国语》“周语上”:“古者先王既有天下,……以教民事君,诸侯春秋受职于王,以临其民,大夫士日恪位著,以儆其官。……犹恐其有坠失也,故为车服旗章以旌之,为贽币瑞节以镇之,为班爵贵贱以列之,为令闻嘉誉以声之。”车服旗章,常见于金文;贽币为贽;瑞节,即命圭一类的信物。在命圭上,大约明白记载任务及官职的名称。《国语》“吴语”:“夫命圭有命,固曰吴伯,不曰吴王。”则命圭的内容也是众所周知的。诸侯的命圭,属于“国宝”,如《左传》文公十二年,“郕……大子以夫钟与郕圭来奔。”郕太子携郕国的信物出奔,正如后世官员必须印不离身。甚至卿大夫也有命圭,《左传》哀公十四年:“司马牛致其邑与珪焉而适齐。”杜预注:“珪,守邑信物。”征之上文策命也可行于诸侯与其臣属之间,卿大夫有命圭也就不足奇了(杨宽,1965:354—356)。

  夏鼐考察商代玉器,利用发掘得来的资料,作为分类、定名、和推测其用途的依据。据其研究结果,商代玉器之中,过去以为是圭的,大多数是一些工具和武器。有的圭形石刻,没有锋刃,不能作为武器或工具,但他认为仍可能和尖头直身的戈、边刃的刀、及上端斜刃的刀有关(夏鼐,1983)。如果夏氏之说成立,则文献中西周的圭,当系由实用的器物,转变为瑞玉。这种用途,或系与西周发展的封建制度,相伴而生?

  诸侯的任务是否完成,据说尚须时时考核。《尚书大传》:“古者圭必有冒……天子执冒以朝诸侯,见则覆之。故冒圭者,天子所与诸侯为瑞也。……无过行者得复其圭,以归其国。有过行者留其圭,能改过者复其圭;三年圭不复,少黜以爵;六年圭不复,少黜以地;九年圭不复而地削。此所谓诸侯之朝于天子也。”此处的制度,太过完备,倒像战国以后有了上计制度后的情形,西周未必如此。王国维考证《尚书》“顾命”有“周书顾命考”、“周书顾命后考”及“书顾命同瑁说”三篇(王国维,1959:50—67,69—70),以为“顾命”中:“太保承介圭,上宗奉同瑁”,其圭瑁即是王的信物。所谓同瑁,即古之圭瓒,用来和圭相合,以验其真伪,牝牡相合,便是真圭,其制可与战国汉的“符”相比。此说如为真,则周人的命圭即不是仅为了礼仪的目的了(杨宽,1965:358—359)。《白虎通》“崩薨篇”:“诸侯薨,使臣归瑞圭于天子何?诸侯以瑞圭为信。今死矣,嗣子谅闇三年之后,当乃更爵命,故归之,推让之义也。”《白虎通》以汉时的制度推测,古代未必如此。但诸侯世子嗣位,须再受命,殆是周室的常规,伯晨鼎:“佳王八月,辰在丙午,王命侯白曰,乃且考,侯于。易女秬鬯一卣,……用夙夜事,勿灋朕命。”(白川静,1968A:29)当即韩。《诗经》“大雅•韩奕”,也有一位再受命的韩侯:“韩侯受命,王亲命之,缵戎祖考,无废朕命,夙夜匪解,虔共尔位。”韩的先祖受命北国,并非这位来觐的韩侯。金文与《诗经》的记载互相比证,极为相像,都有策命,都追述祖德,都勉励受命者夙夜从事,都有衣服旗章车马之赐。是可互证周代有这种朝觐以俟命的制度。

  介圭是在王与诸侯间持以为信的玉件,信物却不限于圭。颂鼎与善夫山鼎两铭,都提到“反入堇章”的事。颂鼎(图30)大约是厉宣时代器,颂受命管理成周的仓储,在受命及奉颁若干服章之赐后,“受令册,佩以出,反入堇章”,然后称颂天子,作器以纪念“皇考龚叔,皇母龚姒”(白川静,1968C:159—164)。善夫山鼎是宣王时器,善夫山在接受管理人员仓储的命令及颁赐的服章后,也是“受册,佩以出,反入堇章”,作器以纪念“皇考叔硕夫”(白川静,1969A:357—361)。两铭的反入堇章,或同于《左传》僖公廿八年晋文公受策命后,“受策以出,出入三觐”。《左传》的三觐,杜注以为作三次见王解。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