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许倬云《西周史》选载(
许倬云《西周史》选载(
许倬云《西周史》选载(
许倬云《西周史》选载(
最新热门    
 
许倬云《西周史》选载(五)——第七章“封建制度”第4、5、6节

时间:2009-7-24 13:53:48  来源:不详
以《左传》文句与此处二铭对比,都是受策(册)以后,“出入三觐”或“反入堇章”(白川静,1968C:l62—163)。琱生二件,第一件提到琱生向召氏进纳瑾圭,以报答大宗召氏所赠的大章。第二件中,琱生有典献,伯氏(召氏)则报之以壁(白川静,1971:851—853,872)。琱生两铭文,不易通读,以可知的部分言,两铭都有玉件的交换,也提到典册的纪录,而玉件的圭,曰大章,曰璧。 
  图30颂鼎

  由此类推,“反入堇章”也与受策(册)有关系。《尚书大传》所谓复圭留圭之说,如以各持玉件为瑞信的解释,“反入堇章”二例,颇可证其不为无据。玉瑞与典策合举,可能意味着对于受命者可以执策以考核其工作成绩。《诗经》“大雅•江汉”纪录召虎受策命的事,列数召虎平定江汉的功业,再说到文武受命时,召公的功劳,然后策命召虎,“厘尔圭瓒,秬鬯一卣,告于文人,锡山土田,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赐圭瓒的举动正是肯定召虎合于继承祖业的资格。周代礼仪,极为繁琐,其意义也极隐晦。惟以上述诸例梳爬,也可推知策命锡圭之礼,在其雍容进退的表象下,也有执左券以责成功的意义。如以为周代君臣只忙于一些空泛的仪式及套语,只是未作深考的误解。

  周金铭文中有蔑历一同,其意义不甚楚。自来解说甚多,大多在嘉奖勉励一义上做文章(于省吾,1956)。兰以为蔑作功伐,历作经历,二字合言,正如后世的伐阅。在彝铭里被蔑历或自我蔑历的人,都不是最上层的贵族,大致只是大夫一级(唐兰,1979)。唐说极有理,穆王时代的长由甶,即有穆王蔑长由及长由蔑历的语句,长由大约是穆王飨醴井伯时的陪侍大夫,也许还只是井的臣属,是以有此被夸奖之词(白川静,1967B:342—346)。《左传》襄公十九年:“夫铭,天子令德,诸侯言时计功,大夫称伐。”其末句正可解释蔑历的意义及其限于大夫阶层的情形。诸侯不称功伐,是以周代铜器铭文中没有蔑历诸侯的词句。铭文只记赏赐锡命,不记考核成绩,然典策与瑾圭的作用,正寓校课的意义。

第六节 结论

  彝铭内容王臣受命职司的个例较多,诸侯受疆土人民的个案较少。惟本文列举诸例,已显然可见两种策命在形式上并无二致。如此,则封建诸侯,也是分派特定的职司(李志庭,1981)。若以西欧中古封建的契约关系来讨论西周分封的封建制度,二者有可以相比处,也有不须相比处。西周诸侯以典策与瑞玉代表相约的任务,以礼物与荣宠申明其责任。这自然已是约定的关系了,诸侯的子孙必须朝觐以再受命,正表示约定的关系仍是存在于王与诸侯个人之间。策命必称扬祖先功烈及双方祖先的关系,则又不外重申列代旧约了。西周分封,以姬姜为主,其中已有血亲与婚姻的韧带,休戚相关,其来有自。天子与诸侯,诸侯与臣属,并不是新发展的投靠与依附。反之,西欧中古历史,异族一波一波的侵入,旧人与新人之间,及新来的异族彼此之间,原无君臣血亲姻娅诸种纠葛。在无秩序中,澄清混沌,建立新秩序,主从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必须明白规定,也必须在神前立誓许愿,以保证彼此信守不渝。这点是西周历史与西欧历史相异之处,也因此导致两种封建制度各有其特殊的形式。

  当然,西周的封建社会也有确立个人间主从关系的制度,是即委质为臣的约束。因此,西周的封建制度,一方面有个人的承诺与约定,另一方面又有血族姻亲关系加强其固定性。二者用合,遂有表现于彝器铭文的礼仪,礼仪背后,终究还是策名委质的个人关系。上对下有礼,下对上尽忠。史官读命书,受命者受策。加之以赏赐,信之以瑞玉,正是为了确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上一页  [1] [2] [3] [4] [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