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中国再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中国改革:历史与伦理的
50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
中国通史的一种读法——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顾颉刚与《当代中国史学
近百年来的中国哲学史研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中国艺术考古学初探
最新热门    
 
中国古代淮河、汉水流域的陂渠串联工程技术

时间:2009-7-24 13:54:07  来源:不详

   编者按:顷闻张芳教授去世,十分震惊。张芳教授专攻水利史,治学勤勉,成绩显著,已渐臻炉火纯青之境,正值大有可为之时,造物如何忍心就这样夺走她宝贵的生命?呜呼哀哉!仅录制上传张芳教授旧作一篇,以寄托我们的哀思。(2005年9月21日零时)
 
 
我国陂渠串联水利工程技术约起源于春秋中期,战国至汉代已在淮河、汉水上中游的丘陵盆地和高平原有相当的发展。本文阐述了陂渠串联工程的优点,举例分析了古代单首制引渠与陂塘串联、一河取水多首制引渠与陂塘串联、多河取水多首制引渠与陂塘串联水利系统的规划、布置和作用。最后简述陂塘串联工程技术向国外传播和当今的应用,说我国人民创造的这项出色水利工程技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我国的地形和气候,南北有明显的差异。华北地区平原广袤,降水量较少,年降水量为500—700毫米,河流分布密度小,自古以来多兴建长距离的渠道引水工程灌溉农田;南方丘陵山地起伏崎岖,但降水量颇丰,年降雨量在1200—1600毫米以上,多修筑塘堰蓄积当地径流;淮河、汉水流域处于南北过渡之区,上中游分布有丘陵盆地和微起伏的高平原,年降水量为800—1000毫米,水利工程类型多发展陂塘与渠道相结合的灌溉系统。我国陂渠串联水利工程技术约起源于春秋中期,楚国孙叔敖所创的雩娄灌区,应是这类工程的滥觞。战国至汉代工程已有相当的发展,类型多样,有名的如战国时建的襄阳地区的白起渠,汉代建的南阳六门——钳卢陂灌区.汝南的水库群等。
    陂渠串联的灌溉系统其优点在于解决陂塘水源不足和引水渠道缺乏蓄水容积的缺点,将蓄、引结合起来。组成完整的水利灌溉系统。
    山丘区的陂塘受集水面积和降雨量的限制,其所蓄的水量往往不能满足农田灌溉的需要。而陂渠串联后,因为有河流径流的补给,不会因集水面积小和降雨量不足发生陂塘干枯的现象,不仅陂渠之间可以互相调节,陂塘及陂塘之间也能进行调节,这就能在较大的范围内对水资源进行调节,能解决集水面积、陂塘容积和灌溉面积之间不能协调的问题。
    一般引水灌渠,只能在用水季节内进行灌溉,在非灌溉季节水量往往白白流失,因此灌溉面积受到限制。陂渠串联后,就能够把非灌溉期间的河流径流通过渠道引到陂塘存蓄起来,以供灌溉季节所用,扩大了灌溉面积,这就使水源在季节上得到调节,不仅有利于灌溉,汛期陂塘还能存蓄部分洪水,提高了河流的防洪能力。
    总之,陂渠串联的水利工程系统,能对水资源在地区分布和时间分配上很好地加以调节。增大了水资源的利用程度,起到增加灌溉面积和提高灌溉保证率的作用。这一水工技术我国创建早,春秋中期已经萌芽;发展快。汉代淮河、汉水流域的丘陵和高平地区已较为普遍分布。可见,这是适应于丘陵地区的自然条件,由我国人民创造的一项出色的水利工程技术。
    古代陂渠串联的灌溉工程系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单首制引渠与陂塘串联的水利系统
    这种类型的引渠渠首可以有坝也可无坝,古代一般建有坝渠首,这样可以抬高水位,地形合适还能形成库区,对水资源的调节作用更大。战国末年,在湖北襄阳地区建成的白起渠,就是属于这种类型的陂渠串联水利系统。
前227年,国大将白起攻楚,在鄢城(今湖北宜城西南)西北百里许的汉水支流夷水(今蛮河)上立竭,引水以灌鄢城,后人改建此工程用来灌溉,人称白起渠。《水经注.沔水》记载:夷水,“昔白起攻楚,引西山长谷水,即是水也。旧竭去城(鄢城)百许里,水从城西灌城东,人注为渊,今熨斗陂是也。水溃城东北角,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