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没有相关教案试题
最新热门    
 
相依为命的追忆

时间:2009-7-24 13:54:32  来源:不详
文化大革命等,因为是大面积揪斗,反而没有反胡风运动恐怖,故文革中,他能白天挨斗,晚上安然入睡,使得估计他身体挺不住的人,惊奇他竟能大难不死;反胡风运动之后,旋为反右派运动,因为父亲刚刚整过,所以躲得一线生路,否则一旦戴上“右派”帽子,便是漫漫长夜笼罩。
  反胡风运动之前,父亲主持厦大学报日常事务,担任工会工作,承担马列主义教育。运动后,便埋头于学术研究,从1957年到1965年,是他学术事业的第二个好时期。在这个时期,他先后发表了论文:《关于拓跋魏时期奴婢的几个问题》、《唐宪宗平定方镇之乱的经济条件》、《北朝的手工业和商业》、《唐五代的藩镇割据》、《从均田制到庄园经济的变化》、《吐蕃和唐的亲善关系》、《魏晋南北朝的芍陂屯和石鳖屯》、《略述科举制度》、《论柳宗的封建论》、《论唐太宗》、《论太宗的选用庶族地主》、《根据敦煌和吐鲁番发现的文件略谈有关唐代田制的几个问题》、《唐天宝时农民生活之一瞥——敦煌吐鲁番资料阅读札记之一》、《科举制和衣冠户》等大量论文,以及著作:《隋唐的均田制度》、《隋炀帝》、《北朝经济试探》、《隋唐五代史纲》、《南朝经济试探》等。他是我国早期运用敦煌和吐鲁番文书研究唐史的代表性学者,针对唐史研究详前略后的现状,他特别注意研究唐代藩镇问题,研究唐代由盛而衰的转变,指出其间政治、制度、经济的种种变化,拓展了唐史研究。他对于经济形态的变化尤为关注,对于南北朝经济史作了全面的探索,并计划撰写隋唐经济史,不幸由于政治运动的冲击,未能完成。
  父亲对于历史的考察是细致的,能够把握细小的变化,见微知著,如对科举制的研究,根据《房玄龄碑》考证进士科产生于隋朝开皇末年,提出科举形成“衣冠户”阶层等等,可见其研究风格之一斑。
父亲对于古文献用功甚勤,自我懂事以来,父亲的形象就是严肃的,每天在狭小的书桌读书写作,从不间断,高兴时,吟诗写字,有时也教我下围棋,但棋力不强,不久就被我打败了,他也并不在意。他最喜欢的娱乐就是写诗,颇得唐风。即使在文化大革命的间隙时刻,他也不时拿出古典诗文,吟唱得津津有味,还把我叫到跟前,亲自把教古文和诗词。父亲的另一个爱好,就是买书,厦门偏僻,没有古籍可购,他四处觅求,写作累了,就带我上街,他买书时,顺便也给我买几本连环画。
  1962年,郭化若将军到厦门视察休养,找厦大教师谈农民起义问题,王亚南校长推荐父亲出席,畅谈之后,郭老颇为意外,遂由历史谈到文学,以至诗词酬唱,成为知己。郭老是毛泽东同志的军事高参,解放军参谋事业的奠基人,长期在毛泽东、朱德和周恩来同志身边工作,诗文书法俱佳,被誉为“一代儒将”。将军与教授在古典诗文上意趣相投,爱才之心顿生,郭老见父亲年轻多病,亲自安排父亲到南京军队疗养院疗养一年,让他换了个身体,才能挺过文化大革命的疾风暴雨。
  1966年,文化大革命狂风突起,父亲作为厦大的“三家村”,和校长王亚南教授等首先被打倒,关进牛棚,家被抄了几次。他平时受学生尊重,所以,抄家倒是比较文的,红卫兵手下留情,仅拿走文学书籍,历史书基本留下,只在书橱上贴上封条而已。整个文革,父亲虽然多次进“牛棚”,但基本没有遭受武斗,和其他教授相比,他是幸运的。令他伤心的,是他的学生诬陷他,挑出他《论唐太宗》的文章,说他讲唐太宗前十年统治得好,后十年骄傲自满,统治走下坡,这是影射毛主席。大字报贴得铺天盖地,这可是杀头的罪名,让他胆战心惊。身体本来多病,顿时全身浮肿,母亲自从反胡风运动以后,就受牵连而失去工作。父亲的工资被扣,仅发生活费,母亲天天为父亲烧饭,让我去送饭。我家住在鼓浪屿,要乘船后转车,才能到厦大。当时我九岁,成了黑帮的儿子,出门经常遭到围打,但也不能不坚持每天送饭。后来,其他几位关“牛栏”的教授,如陈诗启、张立、傅衣凌等家属,也经常让我捎带饭食,或者传送东西,故我双手都提篮子,装满东西,不时惹得看管的红卫兵生气,免不了挨骂。
  不久,母亲也病倒了,她觉得自己可能活不了了。而市场的供应越来越坏,我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