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浅析汉代诸赋与军费
略析国家主义与重农抑商
浅析汉帝国政府的儒家化
最新热门    
 
略析汉晋时期皇帝宗庙四时祭、禘祫祭问题

时间:2009-7-24 13:55:14  来源:不详
大概也应与《周礼》记载相同。
  在有关史籍中的记载中,曹魏宗庙“四时祭”名称混淆不一。魏明帝景初元年(237),改太和历曰景初历,“至于郊祀、迎气、礿祠、蒸尝、巡狩……,皆以正岁斗建为历数之序。”[14]而沈约《书》载明帝诏则曰:“今推三统之次,魏得地统,……至于郊祀迎气,礿、祀、烝、尝,……皆以正岁斗建为节。”[15]“尝”为宗庙秋祭名,“烝”为冬祭名,由此可以断定,二书所载诸祭名并非是依据季节次序进行排列的,而有可能是对《诗经·小雅·天保》为求押韵而颠倒四时祭祀名称笔的仿照。[16] 另外,曹操于建安二十一年(216)春二月甲午曾颁布《春祠令》,[17] 其中,“祠”有可能是曹魏宗庙四时祭中春祭的名称。既如此,则曹魏宗庙四时祭制度沿用东汉之制应无疑义,只是在具体仪节方面或许会有所改易。从西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年间杜预奏称“故今礿祠烝尝于是行焉”[18] 一语来看,西晋皇帝宗庙四时祭祀制度与东汉、曹魏之制不会有很大的出入。
  综合上述可知,先秦时期宗庙祭祀种类繁多,文献记载的四时祭大致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的。西汉时期宗庙祭祀名称、时间与礼经记载皆不相符,东汉时皇帝宗庙已经按照《周礼》的记载确定四时祭之制。此后,曹魏、西晋皆沿而无改,只是在具体仪节上或许有所变易。

                     二

  宗庙禘、祫祭礼是中国经学史上争讼纷纭而迄无定论的一个疑难问题。根据孙希旦之说,以往在禘、祫祭问题上主要存在如下争议:“一曰二祭之大小,二曰所祭之多寡,三曰祭之年,四曰祭之月。”[19] 从文献有关记载来看,汉晋时期在皇帝宗庙禘、祫祭问题上存在的争议主要涉及禘、祫二祭名实是否相同,禘、祫祭举行时月是否因受三年丧礼等因素影响而有所变更两个问题。本文即拟以此为切入点,对汉晋时期皇帝宗庙禘、祫祭礼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形态以及演变的动态轨迹作一粗略的考察。
  商周时期已经出现祭祖先的宗庙禘祭礼。董莲池先生以为,禘祭是殷王一年中任何一个季节都可举行的一种祭典,用以祭祀先公、先王、先臣以及除上天之外的其它诸神祇。西周禘祭则是在夏、秋两季于宗庙内专以祖考为对象的一种祭典,以专祭为主。[20] 春秋、战国时期天子、诸侯宗庙有禘祭礼的实行,却并未记载实行祫祭礼。因此,西汉时刘歆、东汉时贾逵就认为禘、祫祭是“一祭二名,礼无差降。”[21] 唐代孔颖达承绪此说,进一步论证曰:“传无祫文,然则祫即禘也。取其序昭穆谓之禘,取其合集群祖谓之祫。”[22] 这种视禘、祫祭为名虽异而实相同祭祀在西汉时期还有所反映。
  虽然西汉元帝在位期间议宗庙礼制时,韦玄成曾奏言曰:“毁庙之主臧乎太祖,五年而再殷祭,言壹禘壹祫也。祫祭者,毁庙与未毁庙之主皆合食于太祖。”[23] 其说盖本于《春秋公羊传》“大祫者何?合祭也。其合祭奈何?毁庙之主陈于大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于大祖”的记载。[24] 但史书关于西汉皇室祭祖仅记载有“日祭”、“月祭”、“时祭”三种主要礼仪,并未言及韦玄成所说的禘、祫祭礼。《汉书》记载祫祭只有西汉平帝元始五年(5)春正月“祫祭明堂”[25] 一例。东汉初,张纯曾曰:“汉旧制三年一祫,毁庙主合食高庙,存庙主未尝合祭。”[26]由于张纯“在朝历世,明习故事。”[27] 娴习西汉有关礼制,故其所言应有所本,因此,西汉时期皇帝宗庙可能实行祫祭礼。由于西汉在元帝定宗庙礼制前并无毁庙之制,在此之前尚不存在韦玄成、张纯等人所说的“毁庙主”、“存庙主”问题。由此可以判断,西汉皇帝宗庙祫祭礼制度的确立当不早于元帝永光、建昭年间(前39—前38)。据后世史书记载,平帝元始五年还实行过禘祭礼,张纯曾曰:“元始五年,诸王公列侯庙会,始为禘祭。”[28] 西晋司马彪也记载曰:“元始五年,始行禘礼。”[29] 问题在于,这次实行的禘祭与《汉书》记载的上述春正月在明堂举行的祫祭是否是指同一次祭祀?唐代李贤认为是指同一次祭祀,因此折中史书记载异说曰:“盖禘、祫俱是大祭,名可通也。”[30] 即便如此,此次实行的禘祭也可能对以往宗庙祫祭礼制有所变革。据张纯所言,西汉皇帝宗庙实行的祫祭时,在高庙合祭毁庙主,而存庙主不与祭,而元始五年实行的宗庙禘祭礼就有可能采取毁庙与未毁庙帝主皆合祭于高庙的形式,否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