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八王之乱”爆发原因试
后金八王共治国政制研究
八王之乱中的寒门人士
 八路军抗战史 陈列风格
三百年前的两道灵光——
反*斗争扩大化为什么会
明清皇帝的 八荣八耻
最新热门    
 
“八王之乱”与禁卫军权

时间:2009-7-24 13:55:17  来源:不详

杨骏太傅主簿朱振的建议中有“引东宫及外营兵拥皇太子入宫”,以便与打着惠帝招牌的贾后相抗衡。但是,贾后事先已作好安排,杨骏无法引宫城外之外营兵入宫。上引史料记载贾后使李肇邀荆州都督楚王玮及扬州都督淮南王允入朝,据《晋书》卷四《惠帝纪》,时楚王玮、淮南王允之军号分别为镇南、镇东将军。在贾后反骏时,楚王“玮屯司马门”,而淮南王允之国相刘颂则以三公尚书身份“屯卫殿中”。这表明楚王玮与淮南王允在贾后安排下,一个屯卫宫城门,一个屯卫殿中,对杨骏构成了内外夹击之势。此外,东安公繇“屯云龙门,兼统诸军”[2](卷三八《宣五王·东安王繇传》),据《资治通鉴》胡三省注:“云龙门,洛阳宫城正南门”[5](卷八二晋惠帝元康元年)。楚王玮所屯之司马门为宫城正门(北门),是扼守宫城之要冲。汉代卫尉下有公车司马令,专门负责把守宫门[6](卷一九上《百官公卿表·序》),西晋卫尉亦有公车令,守司马门亦应为其职责 [2](卷二四《职官志》)
  杨骏虽然图谋控制禁卫军权,但却由于未能争取到当时势力强大的宗室集团的支持,其举措效果不佳,他只能在宫城尤其在宫城外禁卫军中安插亲信任禁卫武官,而无法将殿中及后宫禁卫军权控制于己手。这一点与晋武帝临终前安插王佑为北军中候、东海王越为左卫将军等处置有关。在与贾后较量中,杨骏未能有效控制殿中禁卫军权,已输一着;在楚、淮南二王入朝时未作好防范措施,其所控制的外营兵无法利用,再输一着。在当时情况下,很难力挽狂澜,更何况杨骏政治谋略并不高明。皇帝愚痴无法亲政,杨骏虽为辅政大臣,但身为前朝外戚,与宗室之间仇隙甚深,惠帝皇后又是凶悍贪权之辈。政局如此,要想真正掌握统治大权,就必须有效地控制禁卫军权,而禁卫军权的控制,实际就是对各级禁卫武官的控制。杨骏意识到了这点,但却未能做到,贾后抓住殿中禁卫武官与杨骏的矛盾,也充分利用了宗室诸王与杨骏的仇隙,采取措施,徵调二王入朝,有力地控制了宫殿禁卫与宫城禁卫,对杨骏形成内外夹击之势,终使其走上穷途末路。

二、贾后专政与禁卫军权

  辅政大臣杨骏树亲党以典禁兵,但终究还是未能将禁卫军权完全控制在自己手中,特别是在晋惠帝及贾后身边侍卫并督摄殿内禁兵的殿中中郎孟观、李肇不为杨骏所礼,对骏心怀不满,贾后及时利用了这一矛盾而密谋诛骏。杨骏被诛后,李肇因功而升为积弩将军,此职设于武帝太康十年,领营兵二千五百人之多,当初贾、杨对抗时射骏之弩手当属于积弩将军统领[7]。宗室诸王为推翻杨骏立了大功,自然获得了极大好处。《晋书》卷四《惠帝纪》载杨骏被诛后的人事安排是:

  壬寅,徵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宰,与太保卫瓘辅政。 秦王柬为大将军,东平王楙为抚军大将军,镇南将军楚王玮为卫将军、领北军中候,下邳王晃为尚书令,东安公繇为尚书左仆射、进封东安王。督将侯者千八十一人。

在这些任命中,以楚王玮领北军中候最引人注目。楚王玮因引兵入朝助贾后诛骏而立下殊勋,被贾后任命为执掌禁卫大权的北军中候,由方镇长官一跃而成为禁卫军长官。《晋书》卷五九《楚王玮传》:“武帝第五子也。初封始平王,历屯骑校尉。太康末,徙封于楚,出之国,都督荆州诸军事、平南将军,转镇南将军。武帝崩,入为卫将军、领北军中候、加侍中、行太子少傅。”按此处“武帝崩,入为……”之记载不确,据上引,楚王玮入朝时距武帝去世已有十个月之久,而且其入朝后并未马上被任命为卫将军等职,而是在其助贾后诛灭杨骏之后。同上卷,《长沙王乂传》:“及武帝崩……会楚王玮奔丧,诸王皆近路迎之,乂独至陵所,号恸以俟玮。”可见楚王玮之入朝,是贾后借宗室以自重,企图利用宗室诸王之力与辅政大臣杨骏相抗衡,进而为其夺权创造条件。为免师出无名,遂以令其奔丧为由入朝。杨骏不察,同意楚王玮入朝,正中贾后下怀。楚王玮入朝,显然并非徵召其任职朝廷。另外,上述人事安排中,还有“督将侯者千八十一人”,此“督将”当即《中朝大驾卤簿》所见司马等三部督、命中督等五督与殿中都尉、司马以及金裤褶将、金颜督将一类中下级禁卫武官,因诛灭杨骏而封侯之督将多达一千余人,反映了禁卫武官及其所辖禁卫军参与此次政争之广度,也表明贾后对禁卫军权的控制程度之深。
  从诛灭杨骏之初的人事安排可以看出,贾后无疑是借助宗室诸王的力量来为自己专政开辟道路。晋武帝弥留之际,杨后与杨骏矫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