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反纳粹运动中的歌德勒团
历史哲学危机时代的史学
全球化时代世界历史的重
孔孟时代及对孔孟思想的
关于叶利钦时代的若干思
民国时代的外交
先秦华夷之辩杂论
河北境内的古地道遗迹与
先秦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
中国的国际化:民国时代
最新热门    
 
先秦时代的民本思潮

时间:2009-7-24 13:56:00  来源:不详
或是老庄基于悲天悯人而形成的淡化政府权力的深邃思辩,都显示出民本思潮的多角度展开和全方位推进。但直接把民本思潮推向巅峰的是以道德为本位、以教化为己任的儒学阵营中的孟荀两位主帅,尤其得力于孟子。孟子呼吁解民于“倒悬”及“水深火热”,强调从“恒产”即产权制度入手建立社会和谐。 孟子将 君与民放在政治天平上权衡,得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超越政治的结论,奏响了民本思潮的最强音。孟子还深入阐发了“忧民之忧”及“与民同乐”的思想,这种情怀及快乐追求使民本真正成为一种文化信念及精神境界,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影响极深。荀子此后也发出许多振聋发聩的警告。如说:“庶人安政,然 后 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荀子·王制》)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荀子·大略》)这在两千年来同样起着警钟长鸣作用。



    民本从字面讲是“以民为国之根本”,其立场是在君主方面,回答的是君主应该以何者为本的问题,因此是君主制的产物。但从深层次讲,它使用了“本”这个字,而“本”字在战国秦汉以后明确成为一种哲学的范畴,有超越现实的意向。这样,兼有政治与哲学双重意蕴的民本命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就是双向的。在政治上它倾向于对现实体制之肯定与建构,指导并推进了君主制的完善和巩固,在一定程度制约了统治者“陵民”行为,促进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在哲学上它倾向于对现实体制之解构。它深刻总结政治智慧,突破了一般意义的执政理念,具有更广泛理论价值,成为审视文明的一种制高点,成为推动文明创新的一种内在而持续的精神动力。“民本”作为价值判断包含人民性精华,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中的宝贵遗产。只要国家存在,“以民为本”的意识就有普适意义,只要国体合理,“民本”思想就可能发生质的飞跃,上升到“人民本位”的崭新哲学高度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