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内外”之际与“秩序”
内外”之际与“秩序”格
犹太人:坚硬的族裔
清代的“家人”
清代臺灣地權分配與客家
客家与晚清民间结社
“内外”之际与“秩序”
儒家人文精神与全球化
政府·社会·博物馆人携
政府·社会·博物馆人携
最新热门    
 
客家人: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

时间:2009-7-24 13:57:40  来源:不详
  [提  要] 本文就卖和买、祖宗田和祖宗言、传统和现代等问题上,从字形、字音、字义等方面,对客家人的历史和现状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认为在当今的世界潮流中,客家人应变被动迁徙为主动迁徙,其价值取向也应从坚持“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转变为“能卖祖宗田,能买祖宗田;不卖祖宗言,怎宝祖宗言?” 
    [关键词] 客家人 卖买 祖宗田 祖宗言

    一句“寜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反映出了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的多少无奈与辛酸,表达出了客家人在长期生活中崇拜祖先和坚守精神家园的意志与毅力,也体现出了客家人在落后困境中的艰辛与奋发。
    一、 怎两个“卖”字了得?
    好两个“卖”字!不是卖衣卖物卖房,也不是卖田里生产出来的粮食或其它产品,而是卖掉自己所赖于生存的生产数据—“命根子”田,这就是说,要离开家乡故土,迁至它方谋生。这块“田”是“祖宗田”,祖先们或披荆斩棘开垦出来的“田”,祖先们或因军功得到朝廷赏赐的“田”,祖先们或节衣缩食积聚金钱买来的“田”。贤孝子孙是祇会买田来为祖宗争光的,光前裕后是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祇有不肖子孙才会卖屋卖田,所谓“败家子”是也。背负着沉重的精神包袱,为了生存,也得卖田卖地。故土难离,何以要离乡背井?无非天灾人祸,无为生,必须迁移,可这时候卖田,又有多少人来买田,又能有多少卖价呢?无非战争兵燹,为了迅速逃生,命都頋不了还能頋田,还能卖田吗?
    真正的“卖”就是:一方“化货为贝”,另一方“贝化为货”,也就是“卖买”的统一。“卖”字由“士”和“买”字构成。“士” 《说文解字》解说“士”为:“事也。数始于一,终于十,从一从十。孔子曰:‘推十合一为士’。”实际上是善于将十归纳为一,又善于将一演绎为十,即善于归纳和演绎思维的人,这就是“士”。“士”字从一从十,这个“十”又可以说是空间坐标上代表着东西南北、上下左右,和时间坐标上一年的春夏秋冬、或一天的上下午上下夜,这个“一”就是一次唯一的选择。要卖得好价钱,就要有“士”那样从时空的坐标上选择最佳的卖点的思维。客家人在天灾人祸、战争兵燹之时去卖田,又有多少买家呢? “买”,即要从四面八方去搜罗到货贝,然后才能去买,这时又有多少人能买呢!与其说是“卖”,不如说是“送”,下了决心迁移的人是不能頋及得更多的了。迁徙到南方五岭南北山区的客家人,由于群山峻岭,交通不便,形成人们头脑中买卖的市场意识也比较淡薄。又岂止这些地方的客家人,逢山必有客,客家人也多住在山区,在山地劳动出汗多,需要补充盐份,所以也吃得比较咸。咸菜、咸鱼、盐焗鸡都是客家人的特殊招牌菜色,主要也是客家人住在山区,离市场较远,买卖不方便而形成的饮食习惯。历史的原因,客观的条件,使得客家人的买卖的市场意识比较淡薄,而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处以劣势的位置,不可不严肃地正视这一点。
    二、我的老祖宗呀!
    好两个“祖宗”,口口声声“祖宗”,祖宗不能丢,祖宗不能卖。客家人在千年的迁徙、万里的移居过程中,背上祖先的骸骨,一起辗转飘泊,找到了落脚的地方,再将骸骨擦洗干凈,装入“金罂坛”,选风水宝地,择吉日良辰,然后下葬,以祈祖先能福荫子孙后代。沿续至今天,客家人的“二次葬”的风俗习惯,和其它地方的“入土为安”的风俗,也有所不同。即人死后将棺材埋入浅土中,待三年或五年以后,挖开坟墓,检拾骸骨,再盛于特制的陶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