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从梁启超到白寿彝--中国
白寿彝先生和20世纪中国
最新热门    
 
白寿彝的治学经历及其史学史研究

时间:2009-7-24 13:57:58  来源:不详
出版以后,得到较高的评价。顾颉刚在《当代中国史学》中曾说到它,认为它是王云五、傅纬平主编的《中国文化史丛书》中的“精善的”一种。这本书虽然不是中国通史类的著作,但对白先生治通史却有相当大的影响。几十年后,白先生仍认为:“从我个人治学的进程上看,本书的写作,有它积极的意义。我对于通史的兴趣,对于划分历史时期的兴趣,对于寻找时代特点的兴趣,都是从写这本书开始的。”[1]《中国交通史》是一部交通通史,作者从夏写到最近(1936年),内分五期:先、秦汉、隋、元明、通商以后,并分别指出各期的特点,目的是把“这样长的历史写出个头绪来”。[1]通过这本书的撰写,作者既获得了治史的趣味,又在治史方法上进行了探讨和实践。紧接着,白先生在1938年开始进入教育界,先后在桂林成达师范学校、云南大学文史系、中央大学史学系任教。解放以后,调入北京师范大学工作。在五十多年的讲台生涯中,中国历史始终是他担任的重要课程之一,如1940年在云南大学,他讲授中国上古史;1942年,在重庆中央大学开设春秋战国史;1948年,在南京中央大学讲授中国通史,始用缪凤林的《中国史略》为教材,后改用自己编写的讲稿。[4](P469)在北京师范大学,从1950年到1966年间,他几乎讲遍中国各时期的断代史。五十年代,带领历史系中国史教研室,努力改进历史教学,为外系开设中国通史。[4](P470)在这个领域的长期耕耘,使得白先生在中国通史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1980年以后,他把精力集中到通史撰述上,决不是偶然的,是由几十年的教学和研究作基础的。

白先生研究中国史学史,始于20世纪40年代。四十年代初,他在云南大学讲学,在文史系主任楚图南的建议下,开设中国史学史课程。早在1928年,白先生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就是《整理国故介绍欧化的必要和应取的方向》,呼吁整理国故的学者们从事系统的工作,以创造新文化,并主张中西并用,取其所长。也就是说,这时他已有了创造新文化,必须善于总结传统文化,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思想。现在看来,他这篇论文,对他一生的治学,特别是以后走上研究史学史的道路,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四十年代初,他之所以鼓起勇气,敢于承担史学史这门新课,从这里可以得到一些解释。那时的史学史教学,没有专书,更没有教学大纲,教师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讲授,大都是一部史书一部史书地介绍,史部目录解题式的气味甚浓,“史”的特点不突出。白先生在讲这门课时,也没有摆脱这个局限。他一边学一边讲,第一次讲到唐,第二次就续到清。对一些重要史书,重点研读,详细讲述。他对这种史部目录式的讲法并不满意,认为就像许多珍珠,缺少将它们贯穿起来的线。1943年,他读到朱谦之在1934年发表的《中国史学阶段性的发展》,很感兴趣。朱氏将中国史学的发展分成三个大的时期,即故事式的历史时期,教训式的历史时期,发展的历史时期。每个时期又分几个阶段。白先生在讲课中,吸收了其中的观点,试图找到贯彻中国史学发展的线,但依然没有成功。白先生四十年代的讲义已无从见到,今天我们看到的只有1946年5月在昆明五华书院发表的学术演讲——“中国历史体裁的演变”。白先生将中国史书体裁的演变分为四个时期。[5]四个时期的划分,是从史书体裁本身在演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点得出的,突破了简单以朝代作划分标志的格局,是作者试图系统揭示中国史学发展的脉络和规律的反映。四十年代,有关中国史学史的专著已出版了几部,其中尤以金毓黻著《中国史学史》影响最大。白先生在佩服金氏博闻强记和驾驭材料能力强的同时,对金氏把精力过多地用在书目考据上也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表明白先生对史学史的作法,有着更高的要求。

 

二、民族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