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肇庆一中七年级历史期末
兴化一中历史组:高三历
南海一中04学年度高一历
广东揭阳一中高一考试历
江苏南通一中06年高考历
沂水一中2006届高三历史
汕头潮阳一中高三历史期
云南昆明一中07届高三历
芜湖一中高三第三次历史
潍坊一中历史上重大改革
最新热门    
 
遂溪一中高三历史测试题

时间:2009-10-18 17:31:05  来源:洪功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75分)

1.《礼记·礼运》把禹作为“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的开端,以区别于禹以前“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其主要依据应是

A.禹死后启继位    B.建立武装   C.设置官职   D.制定刑法

1、A 夏建立后,禹把王位传给儿子启。王位的世袭取代了原始社会末期的禅让制,与题干中的信息“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相符,可判断其依据为A项。

2.一部反映明朝历史的电视剧中有以下几个镜头,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①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在南海遭到倭寇的袭击   ②葡萄牙殖民者占据中国的澳门

③军机大臣趁皇帝年幼无知,独揽朝纲  ④俺答汗被封为顺义王,明与鞑靼恢复封贡互市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③④

2.B。郑和下西洋是在明朝前期,是国力强盛时期;而倭寇产生于明朝中后期,故①不正确。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占据中国澳门,②符合题意。军机大臣设立于清朝雍正皇帝在位时期,故③不正确。④是明朝时期民族关系中的重大事件。因此,正确答案选B。

3.罗马法之《查士丁尼法典 》 规定“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 … … 。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担保人)代为清偿, … … 。”材料表明

A.罗马法只维护贵族的财产权益                 B.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C.《 查士丁尼法典》 协调了奴隶与平民间的关系

D.《 查士丁尼法典》 加强了奴隶主对平民的剥削

3.B  罗马法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4.假如你是古罗马的一位执政法官,当你遇到以下的案子时,你判为合法的是:

①一个奴隶为他的主人工作了20年后,要求主人给予他自由,他的主人却不答应

②某自由民要求他女儿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

③某平民擅自将他富裕的大儿子财产的一部分,分给了他的小儿子

④一个拥有100个奴隶的罗马贵族,在急需劳动力的收割季节,到市场上去卖了20个奴隶,赚取了一大笔钱

A.①②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4. C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属于中国儒家的“三从”,并不适用于罗马;

古罗马规定财产继承自由,他人不得干涉;②③错误。而奴隶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奴隶主可以随意处置,①④正确。故选C

5.英国“拥有下院多数事事可行,没有下院多数一事无成”。这反映了

A.内阁对议会负责        B.选举权扩大

C.两院制的完善          D.国王权力增强

5.A英国政治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责任内阁制,责任内阁由议会多数党组阁。

6.17~18世纪,欧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各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普遍具有的本质特征是   

A.结束君主统治制度B.彻底解决土地问题C.建立民主共和制D.向法制化国家过渡

6.D(解析: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掌握政权后,把立法权掌握在自己手中,通过法律来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具有普遍共性.A项不符合美国,B项不是实际情况,C项不符合英国情况.)

7.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宣称:“任何政府的正当权利,均由人民同意而产生”; 法国大革命初期,各地人民组织自治政府,政权落人国民会议手中。以上史实体现的政治主张是    A.主权在民    B.三权分立    C .议会制度    D.社会契约

7.A.二者的相同之处,都体现了人民的权利,即主权在民。

8.“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以2/3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是

A.中央集权原则  民主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  民主原则

C.自由平等原则  权力制衡原则          D.中央集权原则  分权原则

8.B  总统和国会相互制约,体现“分权制衡原则”; “国会可以以2/3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这一条文又体现了“民主原则”。

9.新制度的建立并非一帆风顺,获得“各种政体的实验场”称号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9.B  在新制度的建立过程中,英国先后实行过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美国只实行过共和制,德国只实行过君主立宪制,而法国则实行过各种政体,因此,获得“各种政体的实验场”称号。

10.统一后的德意志继承了普鲁士的许多旧制度和旧传统,此后对世界历史影响最大的是

A.封建制度             B.君主专制制度

C.军国主义传统         D.独裁统治传统

10.C军国主义传统使德国挑起了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11.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正常的发展历程,最主要体现在中国

A.革命任务发生变化       B.社会性质变化

C.开始学习西方           D.农民战争爆发

11.B四项都体现了中国的变化,但最根本的是社会性质的变化。

 

 

12.关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曾先后肩负起民主革命使命

B.划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依据是领导力量和指导思想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D.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民主革命任务彻底完成

12.D.新中国成立后还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13.某同学在网上查资料时发现如下一段民谣:“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那么此民谣应出自

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B.义和团运动期间   C.辛亥革命期间   D.北伐战争期间

13.B本题是一到材料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的有效信息是“皇上服了外”“杀洋人”,体现了义和团“灭洋”的口号。

14.戊戌变法期间,一位西方外交官来到中国。此时,他能够①到北京拜访中国外务部②在上海看到外国人租赁土地开设工厂③在南京去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堂祈祷④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发现外国军队驻守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14.B ①④是《辛丑条约》的内容。

15.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课毕后阅报纸,见志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

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

15.B解析:从叶圣陶日记中 “武昌”“革命党”“新军”“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等字眼都可以推断这次起义是武昌起义。

16.“君等四年以来之国耻纪念,至今仍有一线之良知、半腔热血存焉否乎?如有存也,请父告其子,姊告其妹……毋忘此国耻纪念日”。这集中体现了五四运动的什么精神

A.科学        B.自由      C.民主     D.爱国

16.D  由材料中“毋忘此国耻纪念日”,可以看出体现的是爱国主义精神。

17.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中,最基本的是

A.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弊端暴露      B.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与方法适当

C.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呼唤科学理论      D.空想社会主义为其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17.A  注意题干中关键词“最基本”。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欧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工人阶级生活悲惨。一方面引起工人运动高涨,另一方面也使一些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开始反思资本主义社会,提出改造社会的方案。

18.下列事件最能体现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的是

A.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        

B.普法战争失败

C.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共和制度

D.法国大革命爆发

18.C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政治制度正在逐步成熟。

19.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取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B.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19.C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是指巴黎公社革命。

20.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所颁布的一系列文件中最能满足俄国人民迫切愿望的是

A.《四月提纲》B.《和平法令》

C.《土地法令》D.《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20.B俄国人民最需要的是和平。

2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A.把革命火种播撒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

B.东北沦陷,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

C.“避其主力,打其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21.D  注意题干中“直接原因”这一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及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主力被迫撤离南方革命根据地,北上进行长征。

22.胡锦涛指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肯定了国民党军队的抗战         B.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C.抗日军队由中国共产党共同领导   D.国共两党是中国抗战的主要力量

22.C 注意本题是一道否定式选择题。分析四个题肢,C项明显不符合题目要求,也不符合史实,因为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双方各自领导自己的军队,而不是共同领导。

23.与甲午战争的结局相比,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制度发生巨变                   B.中国的抗战具有正义性

C.坚持全民族持久抗战                 D.得到世界进步力量支持

24.下列关于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评述,正确的是①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两个阶段 ②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领导阶级不同③两者指导思想和革命前途不同④革命的性质和根本任务始终没有变化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 

25.20世纪中叶毛泽东宣告“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结论相符的是:

A.抗战胜利洗雪中国百年国耻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C.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二.非选择题

26.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以下是三个历史片段,试透过现象发现过去时代的特性,从而解读发生在不同时空的文明。(14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

材料一  第5表   死者的遗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3、8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     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果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果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    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1)《十二铜表法》的出现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3分)

(2)你认为这些法律规定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请举例说明。(2分)

材料二 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摘编自美国1787年宪法

(3)美国的1787年宪法体现的政治原则是什么?(2分)

(4)该宪法起到什么作用?(3分)

材料三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1954年宪法是哪次会议上制定的?(1分)该宪法体现了什么原则?(2分)

(6)该宪法确定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1分)

(1)《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法律条文比较明晰,审判、量刑都有法可依,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3分)

(2)不能完全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如“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就是明显的不平等。(也可以举其他例证)(2分)

(3)分权与制衡的原则。(2分)

(4)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它保障了美国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分)

              (5)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2分)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分)

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到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

                                       ——摘自《日本大陆政策史》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此观点适用于对甲午战争的分析,请具体说明理由。(8分)

(2)甲午战争后,有人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4分)

(3)指出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3分)

(1)当时双方实力差距不大,但中国存在着根本性的弱点。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中国仍为君主专制,且政治腐败。日本由于国家推动工业化,国力增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国力增长迟缓。日本已建成近代化军队制定了详细的侵略计划,战争准备充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缓慢,军队素质低下,仓促应战。(8分)

(2)日本在战争期间能一致对外;清政府腐败无能,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动员全国力量抗击日本侵略。(4分)

(3)甲午战争战败使中国损失巨大,民族危机加深,引发维新运动。(3分)

28.(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3年12月17日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民意测验的部分结果

调查问题

调查结果

(1)下列各种方法,你认为那种可以救国(军阀宰割、外国共管、国民革命)

国民革命725票,外国共管19票,军阀宰割0票

(2)俄国与美国,谁是中国之友

俄国497票  美国107票

(3)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那几位

世界大人物:列宁227票,威尔逊51票

国内大人物:孙中山473票,陈独秀173票,蔡元培153票

材料二  一个美国记者眼中的延安: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

材料三  后来,……我的一位中国好友带给我中国西北出现了使人惊讶的政治局面的消息——这后来终于导致蒋介石总司令被扣的惊人事件,扭转了中国历史的潮流。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每项调查结果所体现的主流民意分别是什么?  (3分)

 

 

 

(2)材料一中第三项调查结果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3)材料二中“贫瘠的中国西北部”指的是哪里?  (2分)为什么具有“革命乐观情绪”的“千千万万青年人”会聚集到这里?  (2分)

 

 

 

(4)材料三中的“使人惊讶的政治局面”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分)如何理解它“扭转了中国历史的潮流”?  (2分)

 

28.(15分)

(1)主流民意:认为国民革命是重要的救国方案(1分):俄国对中国的积极影响已经超过美国(1分);列宁和孙中山在人民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1分)。

(2)列宁:领导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  国家(1分);五四前后,李大钊等宣传马列主义(1分)。

孙中山:他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分)

(3)陕甘宁革命根据地(2分):它是中国当时的革命中心(2分)。

(4)西安事变(2分);它为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日局面的最终形成打下了重要的基础(2分)。

 

 

29.(14分)近代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有力保障。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王仍然是国家的主人,但是已经不理国家大事了。”

材料二:人们把他弥留之际交给华盛顿夫人的遗嘱打开之后发现,那份遗嘱是他在七月份亲自仔细拟好的,在头几条中有一条规定,要在他的妻子去世以后解放他家中的奴隶。

——《华盛顿传》

材料三: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2,4,6

——N.佩弗《远东》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的何种政体形式?该形式是通过哪一个重要文献加以确立的?(2分)

 

 

 

 

   (2)根据材料二,华盛顿作为总统,为什么不能解放全国的奴隶?当时该国的政体形式如何?(4分)

 

 

 

 

   (3)以材料一、二所述两种政体为例,简述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4分)

 

 

 

 

   (4)美国政体在我国历史上留下过怎样的痕迹?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你是怎么理解的?(4分)

29.(1)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2分)

   (2)因为1787年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国会(2分);三权分立的联邦制政府(2分)

   (3)有利于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出现权力过分集中和滥用权力的现象。但也容易产生摩擦和推诿,影响决策效率。(4分)

   (4)辛亥革命后,中国模仿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政府。这种政体在美国获得成功,在中国革命成果落到袁世凯手中而失败。可见失败的不是政体本身,而是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真正可以救中国的道路。(4分)

 

 

30.(9分)19世纪下半期,俄国、日本、中国三国都进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些改革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各国的近代化进程。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指出,在当时,三国走向近代化的主要障碍分别是什么?(3分)

 

(2)三国的君主都参与了改革,分别指出他们在改革中的作用。(3分)

 

(3)三个国家的改革对这三个国家的君主统治,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工业文明冲击下俄国、中国、日本三国各自进行了何种应对措施,并产生的不同结果,考察内容主要是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和中国的1898年的戊戌变法。

答案:

(1)俄国:沙皇专制统治和农奴制度。(1分)

日本:幕府专制统治和民族危机。(1分)

中国: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和民族危亡。(1分)

(2)俄国:沙皇直接发动、领导了改革(领导)。(1分)

日本:天皇一直支持改革(支持)。(1分)

中国:前期光绪皇帝支持改革,后期慈禧太后破坏了改革(阻碍)。(1分)

(3)俄国:巩固和加强了沙皇专制统治。(1分)

日本:由君主专制政体演变为君主立宪制。(1分)

中国:加深了君主专制统治的危机。(1分)

31.19世纪出现了一股社会主义思潮。

   请回答:

  (1)这股社会主义思潮主要包括哪两种思想理论?其产生的根本条件是什么?

    答: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根本条件: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弊端日益暴露。

  (2)19世纪中期出现的社会主义思潮的标志是什么?在当时有何影响?在法国、俄国、中国有哪些实践成果?

    答:《共产党宣言》发表。这一理论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工人运动蓬勃兴起。法国:成立了巴黎公社。俄国:取得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