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06年安徽省课改区中考历
07年安徽省十校高三文综
2007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
安徽蚌埠五中高三历史复
安徽和县一中高一期中历
蚌埠二中高三年级8月份
李代贵:安徽省高中历史
安徽高中历史新课程课堂
安徽历史新课程教学大赛
安徽历史新课程教学大赛
最新热门    
 
安徽蚌埠二中高三历史10月月考

时间:2009-10-18 17:32:36  来源:佚名
 

煮酒论史老师的历史博客:
http://blog.cersp.com/userlog21/142170/archives/2007/588991.shtml

     安徽省蚌埠二中2008届高三10月份月考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分值:100分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对西周分封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顺利实行的前提是王权强大              B.存在的根本基础是井田制

C.齐、魏等都是分封形成的诸候国          D.开拓了疆域

    2、鼎在商周时期是地位和权势的象征,周礼记载“天子用九鼎”但考古人员在一个春秋时期的诸候墓中发现也有九鼎,这说明

A.诸候争霸,胜者为王                    B.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

C.尊王攘夷,号令诸候                    D.大国诸候饮马黄河,问鼎中原

    3、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时期,废井田,开阡陌,这直接反映了

A. 分制制的瓦解                 B. 社会性质的变化

C.王权的加强                  D.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4、图1信息对哪种税制的出现产生重大影响

A. 井田制               B.初税亩   

C.编户齐民              D.租庸调制

    5、商鞅变法中有利于培植封建小农经济的措施是

A.相地而衰征    B.奖励军功    C.废除分封制  D.奖励耕织

    6、“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7、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主要是因为他

A.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B. 颁布了通行全国的律法

C.实行了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

D.开辟了我国2000多年历史发展的新方向

    8、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9、西汉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史称“汉承秦制”但又有所损益,其中“益”表现在 

① 实行刺史制度     ② 实行封国制       ③ 推行郡县制       ④ 实行察举制

A. ①②③④         B. ①④             C. ①③④           D. ②③

    10、秦汉对匈奴的战争是正义的和进步的,主要原因是

A.先进对落后的战争   B.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反对掠夺的战争  C.单纯防御性战争      D.反对外族侵略的战争

    11、秦汉时期,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之路,中华文明都可以传播到的地区是

A.巴尔干半岛        B.印度半岛          C.地中海东岸        D.非洲沿岸

    12、下列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居世界第一的有

① 关于太阳是黑子的记录             ②《太阳历》            ③ 地动仪

④ 麻沸散                           ⑤ 纸的发明             ⑥《神农本草经》

A. ①③④⑤          B. ③④⑤⑥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⑥

    13、“建安文学”的显著特点是

A. 内容清新自然,风格朴实恬淡           B.内容充实、风格苍凉而又富有生气

C. 缠绵婉转,多描写爱情                 D. 词藻华丽,讲究排比

    14、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开发的主观原因是

A.北方人口南迁   B.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

C.统治者推行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

D.南方社会相对稳定

    15、魏晋南北朝时期手工业发展的成就包括

① 纺织业中心襄邑、洛阳等设有专门的织造机构     ② 北魏相州以制造军刀著称 

③ 发明了把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的灌钢法  ④ 白瓷产生   ⑤ 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④⑤

    16、南北朝时期,宗教广泛流行,在下列哪些文化领域得到直接反映

① 建筑             ② 雕刻             ③ 绘画             ④ 哲学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

    17、某电视剧组布置了一个三国初年曹植书房场景,根据史实判断其中搞错的道具是

① 书案上放置大量的纸张                 ② 书橱中整齐地排列着印制的书籍

③ 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           ④ 墙上挂有花木兰替父出征的画像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②③

    18、唐朝的两税法同以往的税制相比,最主要的变化在于  

A. 地租形态的变化    B.税收种类增多   C.征税标准的转变 D.征税手段的变化

    19、唐朝租庸调制中,“租”指谷物,当时农民不可能上缴的谷物是

A.水稻              B.玉米              C.小麦              D.粟

 

 

    20、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 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D. 皇权不断加强

    21、募兵制是隋唐时期的基本兵制,关于兵制的说法正确是

A.士兵来源          B.士兵待遇          C.农民的负担    D.兵将的隶属关系

    22、“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 


 

 

    23、唐太宗与汉武帝相比,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的不同点是

A.发动正义的反击战争   B.加强行政管理

C.注重经济交往         D.实行册封制度

    24、“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该诗中提到的秦朝的历史事件是 

A. 统一六国,焚书坑儒    B.政治改革,平定山东

C.焚书坑儒,农民起义     D.农民起义,刘项是文盲

    25、王安石变法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值得品评的话题。请看图2两幅漫画,从中你能得出的信息是

① 变法遭到大地主人官僚的反对

② 有些反对变法的人混入变法队伍,

出现了用人失误的问题

③ 新法的某些措施如保甲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④ 变法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6、唐代实施的“纳绢代役和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皆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共同原因是

A. 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        B.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C.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权         D.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27、宋朝把与契丹政权临界地区的一些地名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戒”改为“安肃”,“破虏”改为“永静”等,这种现象约出现于

A.澶渊之盟前        B.澶渊之盟后        C.宋金和议前        D.宋金和议后

    28、元史载:“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这里的“内”是指

A. 大都周围的河北,山西,山东           B.蒙古汗国初建时的斡难河源一带

C.女真部落活动的东北地区                D.淮水以南原南宋统治区

    29、我国10-13世纪的民族融合与公元前5-公元前3世纪的民族融合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A.为新的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事例范围广泛,形式多样

C.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D.在西南设郡县进行管理

    30、在唐朝和元朝中央机构的权力分配中,唐尚书省和元中书省同属

A.决策机关          B.审核机关          C.行政机关          D .监察机关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简答题(40分)

31、(14分)我国古代对外交通事业取得巨大成就,阅读图3,回答问题。

图3
 
请回答:

(1)西汉时期丝绸之路得以开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2)根据图一和图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汉代与唐代对外交通,对外交往和对外贸易的不同特征。

 

 

 

 

32、阅读下列贾思勰《齐民要术·序》中的摘录(12分)

《管子》曰:“一农不耕,民有饥者;一女不织,民有寒者。”“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圣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传曰:“人生不勤,勤则不匮。”古语曰:“力能胜贫,谨能胜祸。”盖言勤力可以不贫,谨身可以避祸,故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国以富强,秦孝公用商君,急耕战之赏,倾夺邻国而雄诸假。

夫财货之生,既难难矣,用之又无节。凡人之性,好懒惰矣,率之又不笃加以政令失所,水旱为灾,一谷不登,赀腐相继,古今同患,所不能正也,嗟乎!且饥者有过甚之愿,渴者有兼量之情。既饱而后轻食,既暖而后轻衣,或由年谷丰穰,而忽于蓄积或由布帛优赡,而轻于施与。穷窘之来,所以有渐……

今采摭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耕农,终于醯醅(手工制造),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其有五谷果瓜非中车所殖者,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阕而不录。花草之流,可以悦止,徒有春花,而无秋实,匹诸浮伪,盖不足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作者所谓“一谷不登,赀腐相继”的原因有哪些?为此,作者阐述了什么对策?但又忽视了什么根本性问题?

 

(2)根据上述材料,归纳材料中体现出作者的经济思想。

 

 

(3)简要评价材料所体现作者的经济思想。

 

 

 

 

33、(14分)

材料一:中国本土混乱,使沿边一带汉人大批流入安定的辽帝国国境……带给契丹人农业、手工业高级生产技术和更高级国家管理技术。契丹人所以能超越突厥,回纥,建立起一个现代化的帝国,全靠汉人的贡献,所以辽帝国把汉人当作智慧之源……它的政府组织,完全为迁就汉人而设。

——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后来兀术到中国,掠得中国士大夫,教之立制度,定分陛,昔金人草居野处,今者城郭宫室,政教号令,一切不异于中国。

——《宋史·陈亮传》

材料三:金帝国汉化太深现象之一是,政府中繁文缛节一切以失败在自己手下的宋朝帝国为蓝图,国家阶层唯一的工作是比赛谁更能敷衍。遇有事情,都希望由对方决定,以便失败时自己不负责任。……中国历代王朝将亡的各种亡征。一一具备。

——柏杨《中国人史纲》

回答:

(1)材料1中,汉人的迁入给契丹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2) 材料1和材料2中,两个民族的汉化政策都有什么相同之处?两则材料表明两宋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呈现什么趋势?有什么意义?

 

 

(3)材料3表明了怎样的观点?是否正确?说明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23456789101112131415
 
答案
 CBDBDBDDBBBABCB
 
题号
 16171819202122224252627282930
 
答案
 CCCBDDADCAABABC
 

 

二、简答题

31(14分)

答案 (1)历史条什:①西汉反击匈奴的战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②张骞通西域,使天山南北地区与内地联成一体;③西汉设西域都护保护商旅往来;④西汉丝织业发达。(4分)

(2)不同特征:①汉代虽有“海上丝绸之路”,但对外交通仍以陆路为主,唐代水陆并举。西汉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开通,唐朝“丝绸之路”仍然是中西重要商道,而且新开辟了登州、扬州东至今天的韩国、日本、广州至西亚、欧洲的海上商道。②汉代以商贸为主,唐朝使臣来往、商贸交往、文化交流全面展开。③汉代以丝和丝织品为主,唐代丝绸、瓷器、纸张、茶叶等商贸物品大为增多。④汉代商贸具有单向性,唐代中外交往具有有双向性,不仅传播了文化,而且广泛吸取各国经济文化成果,促进了唐朝的繁荣。(10分)

 

32、(12分)

(1)奢侈浪费,人性懒惰,政策法令不当,自然灾害。重视积蓄。忽视了残酷的封建剥削。(4分)

(2)只有农业生产发展了,国家才能富强;而国民富有,社会才能安定;主张勤能致富,反对懒惰、奢侈;主张积蓄,轻视商业。(4分)

(3)作者持这种思想明显地受传统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在当时的情况下,作者重视农业的基础作用是正确的。贾思勰赞同管仲“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的观点,具有唯物主义思想;主张勤奋、积蓄,反对奢侈等,是中华民族传统经济、文化思想的瑰宝;但他看不到农、工、商的关系,轻视商业的作用,这是历史的局限。(4分)

 

33、(14分)

(1)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政治制度,促进了契丹社会的发展,壮大了契丹的势力。(2分)

(2)①相同:任用汉人,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接受了先进文化。②趋势: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密切,民族融合加快。③意义: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8分)

(3)①观点:金朝汉化太深导致金的灭亡。②不完全正确。③理由:金实行汉化政策推动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但金盲目仿效汉族士大夫官场中的不良习气。也助长了金统治阶级的腐败,造成了金的灭亡。(4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