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2006年珠海中考历史模拟
河北迁西二中初三历史模
广东普宁二中高一历史期
鄂州二中06届高三历史综
海南澄迈二中政治文明历
高二中国近现代史寒假作
高二中国近现代史寒假作
高二中国近现代史寒假作
高二中国近现代史寒假作
湖北汉川二中高三历史期
最新热门    
 
珠海二中高二历史必修一试题

时间:2009-10-18 17:45:37  来源:杨国
 

  2006—2007珠海二中高二历史必修(1)学科检测试题

 

                             命题人  杨 国

 

一  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1夏商早期政治制度涉及到中央和地方,我们认为(       )

A它与王位世袭制无关

B地方不须向商王纳贡

C它们直接影响了宗法制

D它形成对商朝众星捧月之势

 

2 某位同学假期翻阅自家的族谱,他发现自己与刘氏皇族有着渊源关系,且为大宗,此事的依据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门阀制

 

3 苏洵在<< 六国论>> 中说:"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这一观点忽视了(     

统一的必然性             B秦国强大军事力量

秦朝统治的暴政           D仁义不施的后果   

 

4 汉朝、宋朝明朝官职的相似之处包括(      )

(1)以考试办法选举官吏       (2)推行监察制度

(3)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4)分散地方官职权

 A、(2)(4)     B、(1)(3)    C、(1)(2)      D、(2)(3)

 

5 唐后期地方节度使耀武扬威 ,但北宋时文官却荣耀显赫。一文一武的地位变化说明必须(    

A 必须改革官僚机构       B 解决无权人浮于事

C 消除地方割据势力       D 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6 隋唐与元朝在中央都设立了中书省,表述正确的是(     )

A 前者设六部管理财政,后者管理佛教事务

B 前者草拟和颁发诏令,后者则是行政机构

C 前者为加强皇权,后者为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控制

 D 前者标志集权制度成熟,后者标志集权制达到顶峰

 

回忆下列四幅图,其中最能反映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华民族危机加深的转折点是(    

A鸦片战争后签定《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圆明园残迹

C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字时情景

D八国联军侵华后统治者“结与国之欢心”

 

8 甲午中日战争引发的民族危机唤起了一部分先进分子的觉醒.最典型的是(     )

A.维新变法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革命党人集聚力量

D.留学国外浪潮兴起

 

9 太平天国运动既反封建又反侵略,其根源在于(       

A.中国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B.它代表了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水平

C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D.它属于当时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部分

 

10 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经受了两次严重失败的痛苦考验,这两次严重失败是(        )

A 二七惨案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B 大革命运动失败和红军长征   

C 二七惨案和红军的长征                D 大革命运动失败和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11 1942年春,罗斯福总统说"假如没有中国,··· ···有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它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印度,打败俄国"其主要意思是说(      

A美国要继续纵容日本        B日本正在扩大侵略活动

C美国要开始对日宣战        D中国抗战牵制了日本的侵略

 

12  1913年的一份历史问卷测试表明在一些中小学孔子、孟子、颜渊等人备受崇拜,但孙中山只受到少数人的关注,这说明当时(    

A袁世凯为复辟宣扬儒学     B 孙中山革命脱离了群众

C新旧思潮交替存在         D 中华民国名存实亡

               

13 "八七会议给了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这里“新的出路”是指(     

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C开展土地革命          D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

 

 

14  回忆下列地图图一 1929-1932农村革命根据地,图二 华北解放后抗日据地。你认为从图一活动地域转移到图二活动地域的主要原因是(    

A 北上抗日的需要     B左倾错误的影响

C土地改革的扩大      D振奋抗日精神或协助正面战场

 

15   2004年3月我国修改后的宪法增加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此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这一变化所体现的精神是(       )

A.个人利益服从公共利益     B.个人与公共利益相互作用

C.尊重和维护个人利益       D.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16 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中说:“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句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

A.渴望祖国统一       B.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C.反对外来势力       D.赞扬一国两制

 

17.相对清政府屈辱外交而言,民国时期外交的变化是(     )

拒绝和约签字  收回胶加湾  收回汉口英租界  收回台湾、开罗会议    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A.    B.  C.   D.

 

18  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是伯利克里的时代。”他作出如此判断的最主要依据是(    )

A 保证民主政治的开放性           B 奴隶制经济的新发展

C 文学艺术事业十分繁荣           D 女性公民能享受民主

 

19  西塞罗说:“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古罗马人提出的自然法则与下列哪一历史因素无关(    )

A 英国《权利法案》         B 美国《独立宣言》

C 法国《拿破仑民法典》      D 日本《1889宪法》

 

 

20  雅典为保护公民利益,制约官员,曾经实行“陶氏放逐法”,把多数人确认为损害公民利益的人流放国外但不得动其财产。其中渗透出的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是(    )

A 执政为民   B 民主集中   C 保护私产     D 加强监督

 

 

21  弥尔顿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诗人、政论家。1649年他曾被克伦威尔聘为共和国外语秘书。1667年他完成了《失乐园》(该诗体现了诗人追求自由的崇高精神)。当时的形势以及他的政治态度应该是(          

  A.克伦威尔时期他主张军事独裁   

  B.英国革命前夕他主张限制王权   

C.旧王朝复辟他反对封建专制   

D.“光荣革命”后主张君主立宪

 

 22  观察图片《美国1787年宪法的签署》,从中可以看出美国独立战争后面临的体制上的严重问题是(   )

        A.殖民者卷土重来

        B.南北经济制度的矛盾

        C.松散的联盟不能有效管理国家

        D.大小州之间的矛盾

 

23  巴黎公社没有敲响法国资本主义的丧钟,这是因为(      )

A法国资本主义处在上升时期    B普法战争失败是暂时的

C民族矛盾转化成了阶级矛盾    D临时政府腐败和卖国失败

 

24  十月革命直接推动了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不符合这一论断的是(         )

A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B中共提出民主革命纲领

C五四爱国运动发生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25  50年代,“四川金堂县农民在分配土地”和“各地农民拿着土地证申请入社”,这两种历史事件反映出(       )

A农村生产关系的不断变化       B全国性土地改革完成

C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D对私人工商业的改造

 

26  冷战建立在美苏两国均势基础上。下列表述不准确是(       )

A它避免了世界大战的再度发生

B它使世界格局形成了多极化局面

C它造成了一些国家分裂和领土纠纷

D它也加剧了东西方国家的对峙

 

27  二战后的西欧处在两极对峙的夹缝中,为此他们采取的最主要措施是(        )

A实行改革发展经济     B开始逐渐走向联合

C参加北约组织         D接受美国的经济援助

 

28  欧洲联合,日本的崛起,不结盟的发展,中国的振兴的最主要历史意义是(       )

A使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B 严重地冲击着两极格局

C发展中国家活跃于国际政治舞台    D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29  “八一九”事件事与愿违,它加速了苏共的权力丧失和苏联解体的进程。究其原因主要是(       )

A苏共已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B国内反对派和国外势力的压力

C苏联模式的僵化和阻拦

D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30 柏林墙的拆除所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是(      )

(1)促进东西德国人民自由往来    (2)德国再度完成统一

(3)东欧发生剧变          (4)冷战局面彻底结束

A(1)(2)(3)  B(2)(3)(4)  C(2)(3)   D(1)( 4 )

 

 

 

 

二 材料解析题(31题12分,32题13分,33题12分,共计37分)

             

31       古迹,图片和图表承载了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请你对下列三幅历史表格进行“图说历史”,“图说”内容包括表格所反映的时间,主要事实与历史意义(12分)。

 

 表格一   较为完备的秦朝中央官制

 

丞相

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三者相互牵制,军国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手中。

御史大夫

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理事物

太尉

负责国家军事事物

 

表格二   隋唐三省六部制建立和完善

 

                                吏部   任命和考核官吏

                 中书省         

 户部   掌管土地,户籍和赋税等

                                

礼部   主管礼仪,科举等

  皇帝           尚书省             

兵部   主管军政

                                

刑部    主管刑狱

                  门下省        

工部   主管国家工程建设

             

表格三    明朝初废除宰相制度

 

1380年,朱元璋下令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从此在中国长达1000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废除。

 

 

32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1)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2)《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定    (3)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缅甸。(4)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代表团    

材料二   A 毛泽东和尼克松亲切握手

         B  中日关系正常化

         C  邓小平访问美国

材料三   (1)1945年10月,中国代表在联合国成立签字仪式上。  (2)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26届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材料四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WTO。

回答 :

 ( 1 )对材料一中的历史事件进行先后时间顺序排列(1分),并概括出能反映出其成就的主题词(1分)。 材料一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和重大活动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A 出现的历史原因是什么?(1分)它与B 之间有什么关系?(1分)C的历史意义是什么(1分)?C等三位中国领导人向美国表明的处理中美关系的原则立场是什么?(1分)

(3)材料三中(1)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它说明了什么问题(1分)?

(4)此前的情况怎样?是什么原因又能取得胜利?(2分)

(5)材料四产生了什么影响?(1分)

 

33       阅读下列材料

主题一  1688年的威廉和玛丽

主题二  1787年美国宪法中的分权与制衡关系

主题三  1789年大革命后法国政体的艰难曲折历程

主题四  18世纪60-70年代的“铁血宰相”俾斯麦

回答:(1)主题一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其后英国政治体制发生了什么变化?工业革命后又出现了什么变化?(3分)

(2)主题二中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之间是怎样相互制约的?(2分)

(3)主题三,为什么法国的共和制确立会如此艰难?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4)主题四中,为什么说铁血政策具有必然性?当时俾斯麦究竟拥有哪些权利?与英国相比,两国的政治体制有什么不同?(5分)

 

 

 

 

三  问答题(34题13分,35题13分,36题12分,共计38分)

 

34  从汉至元,中国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屡经变化,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简述从汉到元中央官僚机构的演变及主要特点(3分)

 

(2)汉唐时期地方权力过大的原因各是什么?有何表现(4分)?

 

(3)宋代对地方限制措施有什么利弊(2分)?元朝时又是怎样吸取教训的(1分)?

 

(4)明清时期对中央集权的威胁来自哪几个方面(2分)?你认为最大的威胁又是什么(1分)?

 

 

 

 

 

35    辛亥革命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最后成为一纸空文,试指出其原因(3分)。近代中国民主政治丧失了哪三次机遇(2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各时期中共政权建设主张有哪些(4分)?与以往政权相比又有什么根本的不同(1分)?新中国成立后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行了那些制度(2分)?100多年的艰苦探索说明了什么(1分)?

 

 

 

 

 

36    回忆〈〈雅尔塔会议三巨头〉〉,“欧共体成立和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中国的振兴”和签定〈〈阿拉木图宣言〉〉的历史图片,你认为它们对国际关系发展演变各有什么历史意义(4分)?在这一过程中世界政治发展演变的基本轨迹是什么(2分)?原因何在(2分)?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演变的特点是什么(2分)?指出影响这一特点的主要因素(2分)。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2。5*30=7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B

A

A

D

B

C

A

C

D

D

B

C

B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A

A

D

C

C

C

A

D

A

B

B

A

A

C

 

 

材料解析题(12+13+12=37)

3 1  (1)秦始皇灭亡六国,统一全国,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他还建立起以皇权为中心的比较完备的中央官制,这套统治机构的确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影响我国历史长达2000多年(4分)。(2)隋唐时期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三省六部制分割了宰相的权力,保证了君权的独尊,集体决议朝政提高了行政效率,它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4分)。(3)明朝时封建社会渐趋衰落,明太祖废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使皇帝权力空前提高,丞相制度的废除,使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4分)。

 

3 2  (1)顺序排列(2)(4)(3)(1)(1分)。主题词(1)求同存异   (2)一边倒  (3)提出和平共处五原则  (4)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1分)。 反映出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外交政策成熟,步入世界外交舞台(2分)。

   (2)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美国竭制和孤立中国政策失败,与苏争霸处于守势(1分)。  A的改善直接促进了B的关系的改善(1分)。   1979年邓小平访美是中国领导人首次访问,它促进了两国关系的发展(1分)。   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分)。

(3)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贡献。中国国际地位不不断提高(2分)。

(4)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的阻挠,台湾当局一直占据联合国合法席位。  原因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美苏争霸和第三世界的崛起(2分),

(5)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必将推动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1分)。

 

3 3  (1)光荣革命。  英国确立起君主立宪制,形成责任制内阁。  工业革命后,工商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提高政治地位,从而出现了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政治制度日益完善(3分)。  (2)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大法官由总统任命。众议院可以弹劾总统。大法官可以宣布国会制定的法律或总统法令无效(2分),  (3)法国封建制度非常顽固,君主残余思想长期存在,法国共和派势力比较弱小,欧洲封建势力的干涉和破坏。   说明法国共和制与君主制之间斗争的激烈,也反映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2分)。   (4)因为德意志的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统一的内外阻力较大,普鲁士实力又相对强大。  宰相是内阁首脑,只对皇帝负责,不向议会负责。   君主的实际权力不同,议会与首相的关系也不同(5分)。

 

三  问答题(13+13+12=38)

34 (1)演变:西汉时实行中外朝制,东汉时扩大尚书台权力,隋唐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宋代实行二府制,元代以中书省为最高权力机构。特点是相权逐渐削弱,皇权日益加强(3分)。 (2)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诸侯王权力膨胀,引发叛乱。唐中后期节度使数目多,权力大,导致藩镇割据局面(4分)。  (3)消除了地方权重情况,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地方无权,影响了地方政权的工作效率(2分)。元朝时实行行省制度,使地方拥有较大的权力(1分)。(4)分裂活动和农民起义,反封建民主思想。民主思想威胁最大,因为它反映了新兴的市民阶级的利益和要求(3分)。

 

35   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独特的社会环境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3分)。 丧失:辛亥革命成功后,大革命基本胜利后,抗日战争胜利后(2分)。主张:工农苏维埃政权,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思想,提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主张(4分)。区别:共产党要建立多数人民主,而不是少数人的民主(1分)。   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分)。结论:民主政治要适合国情与社会发展的实际,不能盲目照搬外国政治模式但可以借鉴其优秀成果(1分)。

 

36    意义:  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不结盟运动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国的振兴使中国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阿拉木图协议签定表明冷战的结束,两极格局的解体(4分)。 

基本轨迹:  世界局势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2分)。  因素涉及到美苏的相对削弱,欧共体的成立,日本经济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2分)。

特点: 出现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趋势加强(2分)。  原因是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中国,欧盟,日本和俄罗斯等多个力量中心在逐渐形成(2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