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大历
初中中国古代史开卷开放
华师版中国历史第一单元
华师版中国历史第二单元
七年级《中国历史》上达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达
七年级中国历史期末创新
中国历史:七年级期末复
河北迁西二中初三历史模
中国古代史及世界史综合
最新热门    
 
高二中国近现代史寒假作业(三)

时间:2009-10-18 17:50:35  来源:未知
 

       高二中国近现代史综合测试(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90分)
1.对下列材料准确的理解是①鸦片战争前,正当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不利地位②鸦片走私日益严重③白银外流,银价上涨,影响了清政府的财政④英国通过走私鸦片,扭转了中英贸易的逆差
年 代 中国商品出口总额 英国商品入口总额 鸦片走私总额
1821年 14 757 132元 13 693 213元 225 780元
1833年 17 814 260元 10 119 655元 12 185 100元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两次鸦片战争本质的相似之处在于
A.都开始于侵略者对广东沿海的进攻    B.都直接威胁到清朝的统治中心京津地区
C.都是为了开辟、扩大中国市场        D.列强都以武力挫败了清政府的抵抗
3.太平天国发生天京变乱的根本原因是
A.洪秀全与杨秀清矛盾的激化    B.领导集团内部腐化导致争权夺利
C.清政府分化离间政策的影响    D.西征军与天国中央的矛盾
4.从时代发展的角度看,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不同的是①斗争矛头直指封建地主阶级②主张建立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③反封建同时反侵略④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主张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主要是
A.“欧风美雨” 的产物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C.“实业救国”思潮的实践   D.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
6.与两次鸦片战争相比较,甲午中日战争最大的特点在于
A.战争的性质和战争的烈度            B.清政府宣战的方式和战中的策略
C.战争结束的方式和缔约双方的立场    D.战争反映的时代和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7.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反映出①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②义和团运动的发展给予帝国主义沉重打击③西方列强基于共同的侵华权益可以结盟④清政府希望借助外力镇压义和团运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19世纪末的戊戌维新运动①是中国资产阶级参与国家政权的开始②以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为目标③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相结合④使中国现代化历程深入到政治领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主要是指
A.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帝国主义直接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C.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D.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0.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主要是由于它
A.结束了君主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B.使人们在政治思想上获得了一次空前的大解放
C.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D.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1.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的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中国现代化历程深入到思想文化领域。下列有关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使封建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批判
B.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存在一些矫枉过正、以偏概全的倾向
C.以民权、平等和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D.既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
12.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①中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民主共和与专制复辟的斗争②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是当时社会思潮的主流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④中国历史出现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趋势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1912-1919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一度迅速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
A.辛亥革命的推动作用  B.“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C.有利的国际环境    D.轻工业发展最为迅速
14.1923年2月初,京汉铁路工人举行总同盟罢工,其直接原因是
A.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决定          B.直系军阀吴佩孚破坏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
C.第一次直奉战争祸及京汉铁路工人    D.吴佩孚杀害共产党人林祥谦、施洋
15.促使孙中山由学习西方到联合苏俄从而完成思想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A.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一再破坏      B.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C.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直接帮助    D.陈炯明叛变的极大刺激

 
16.1924—1926年的中国国民党,实质上是
A.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以左派为主体的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为主体的革命联盟     D.工农与资产阶级联盟的革命统一战线组织
17.帝国主义破坏国民革命运动使用的手段有①制造一系列惨案②分化反帝统一战线③支持旧军阀进攻革命④策动国民党右派政变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8.大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突出表现为
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人民大众与北洋军阀及列强之间的矛盾
C.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D.革命统一战线中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
19.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最突出的成果是
A.建立了巩固的广东革命根据地        B.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工农运动
C.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一些侵略权益    D.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20.1924-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与近代前期的辛亥革命相比,最突出的新特点是
A.以国共合作为基础   B.采用武装斗争的形式
C.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群众基础的扩大
21.奠定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是
A.《抗日救国十纲领》        B.《论持久战》
C.《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D.《八一宣言》
22.1938年,国民党声明“此次抗战,为国家民族存亡所系,人人皆应献出生命,以争取国家民族之生存……然抗战之胜利惟望一个信仰,一个领袖、一个政府”此材料表明国民党
A.借抗战之机强化独裁      B.决心发动全民族的抗战
C.接受共产党统一线的方针   D.政策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
23.1945年春,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指出中国人民当前的革命任务包括①成立民主联合政府②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③争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④没收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4.人民解放战争第二年的基本任务是
A.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B.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C.举行全国范围的战略反攻   D.举行全国范围的战略决战
25.对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   B.确立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C.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D.为发展农村经济创造了条件
26.1952年,全国财政经济的形势是
A.开始由中央统一管理财政经济      B.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开始好转
C.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得到根本好转    D.结束了建国以来物价暴涨的局面
27.对三大改造实质的全面表述是
A.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B.集中发展社会生产力
C.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D.变革生产关系的革命运动
28.中共“八大”确定我国经济建设必须坚持的经济方针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C.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优先发展重工业
29.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其主要内容是关于
A.平反冤假错案的问题    B.“两个凡是”的问题
C.文化大革命的问题      D.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问题
30.新中国成立后到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的最主要的标志是
A.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    B.中美、中日邦交正常华
C.以五大国地位参加国际会议    D.成为第三世界的突出代表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用,用下列三种方法分配之:(1)分配农民个别耕种;(2)分配农民共同耕种;(3)由苏维埃政府组织模范农场耕种。……一切土地,经苏维埃政府没收分配后,禁止买卖。
——摘自中共1928年井冈山《土地法》
材料二  没收一切私人的或团体的——豪绅、地主、祠堂、庙宇、会社、富农——田地、山林、池塘、房屋,归苏维埃政府公有,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及其他需要的贫民使用。
——摘自中共1930年《苏维埃土地法》
材料三  一方面要规定地主应该普遍的减租减息,不得抗不实行。另一方面,又要规定农民有交租交息的义务,不得抗不交纳。
材料四  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 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使全村人民均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各人所有。… …承认其自由经营、买卖及在特定条件下出租的权利。
——摘自中共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请比较上述四则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先后有什么变化,并说明党制订土地政策的主要依据和特点。
要求:表述应当成文。限200字以内。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卢沟桥事件能否不扩大为中日战争,全系于日本政府的态度,和平希望绝续之关键,全系日本军队之行动。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和平的,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
——引自蒋介石《对日本一贯的方针和立场》
材料2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并立即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全国上下应该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和估计。
——引自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材料3  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引自《国民政府自卫宣言》
请回答:
①材料1和材料2对卢沟桥事变各持何种态度?(4分)
②结合材料1、3说明国民政府实行自卫抗战这一政策变化的客观原因。(4分)
③依据材料说明30年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什么1955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具有决定意义的一年呢?首先因为今年基本建设的工作量将远比过去任何一年为多……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骨干棗苏联政府帮助我国建设的141项重点工程,已经开工的今年将进入最紧张的施工阶段,未开的今年大部分要完成准备工作。同时,五年计划的最后两年还将完成基本建设的百分之五十左右的工作量。
——《人民日报》社论《迎接一九五五年的任务》(1955年)
材料二  人们的思想常常落后于实际,对于客观形势发展之快估计不足。回顾1957年,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发展,谁能不得出这个结论来呢?
——《人民日报》社论《乘风破浪棗迈开英雄的步伐踏进一九五八年》
材料三  尽管遭受了连年的天灾,尽管在大发展中碰到不少新问题,尽管国内外敌人给我们制造了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是,这一切都不能阻挡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按照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前进着。
——《人民日报》社论《巩固伟大成绩,争取新的胜利》(1963年)
材料四  知识青年、学生青年要下厂下乡,去和工农群众相结合,和他们变成一体,才能组织起几万万人的大军,攻破那些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盘踞的阵地,取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最后胜利。
——《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社论《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1967年)
材料五  打掉精神枷锁,真正解放思想。……我们要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那种拒绝和外国进行经济技术交流的做法,是作茧自缚,自我封锁,不是增强而是削弱自力更生的能力。我们不应该拒绝吸收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现代化大生产的经验。
——《人民日报》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1979年)
请回答:
①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对于客观形势发展之快估计不足”的依据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对此后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②据材料分析1953年以来我国政府的工作重心经历了哪几次转移? (4分)
③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经验教训。 (3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
34.19世纪与20世纪交汇的10年间,中国社会出现了怎样的急剧变化?这种变化是怎样引起的?在这10年间中国社会的各派政治力量作出了哪些努力?效果如何?指出其中最先进派别并据史实说明其先进性。

 

 

 

 

 

 

35.近现代史上,中国曾两次出兵朝鲜作战。结合中朝地理位置特点,概述中国两次出兵朝鲜的背景、结果及影响(意义),并分析比较中国两次赴朝作战不同结果的根本原因。

 

 

 

 

 

 

 

 

36.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都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的重大决策,扼要指出这两次决策的实践效果有何差异?并简要分析原因。从中应该总结出什么重要结论?


 

 

 


     高二中国近现代史综合测试(三)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CBBA  6-10.DADCA  11-15.CDCBC  16-20.DDBDA  21-25.CAACA  26-30.CDCBA
二、材料解析题
31.①材料一提到“没收一切土地”实施的是土地公有,材料二则没收地主阶级和实际上属于他们所有的“团体的”土地;前者具有社会主义土地革命的性质,后者完成的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土地革命的任务。②材料三有条件地保留了封建土地制度。③材料四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土地革命任务。
32.①从材料1可看出蒋介石仍然希望和平解决卢沟桥事变;(2分)从材料2可看出中国共产党呼吁国共合作,号召全民族抗战。(2分)②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直接侵犯蒋介石集团的利益,威胁美、英帝国主义的利益。(2分)③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华北事变”尤其是“七•七”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2分)
33.①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1分)说明开始出现盲目乐观的倾向。(1分)此后在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逐渐发展,忽视客观规律,急躁冒进,党中央轻率地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三年严重困难局面。 (1分)②1953年至1966年基本以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心,“文革”期间,人为地制造阶级斗争,偏离了经济建设这一中心;(2分)1976年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分) ③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2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处理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模和速度。(1分)
三、问答题
34.变化:198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社会急速向殖民地变化。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原因:这种变化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中国封建顽固势力的卖国投降造成的。(2分)
努力: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了戊戍变法,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百日维新被封建顽固势力扼杀。(2分)农民阶级发动了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中外反动势力绞杀了义和团运动。(2分)资产阶级革命派成立革命团体和政党,进行了武装反对清政府的斗争,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
资产阶级革命派是最先进。(1分)1895年,当维新派热衷于改良运动时,革命派已开始推翻清政府的斗争。资产阶级革命派有政党、有明确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有孙中山为领袖,是比较成熟的派别。(1分)
35.第一次,1894年,日本企图以朝鲜为跳板,占领中国东北,乘清政府派兵帮助朝鲜镇压人民起义之机,挑起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影响:加深了中国半殖 民地化的程度;刺激了列强瓜公中国的野心。
第二次,1950年,美国企图以朝鲜为跳板,扼杀新中国,出兵朝鲜,并将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为了保家卫国,中国出兵朝鲜。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影响:巩固了人民政权;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环境;遏制了美国的霸权野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根本原因:中日战争中,腐朽的封建王朝对凶残的资本帝国主义国家,是失败的根本原因;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政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是战胜敌人的根本原因。
36.实践结果:①“八大”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取得重大成就。但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和三年经济困难;“文革”开始后,经济建设的正常秩序被打断,国民经济损失严重。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成为新时期的突出特色。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原因:①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错误地认为在社会主义建成前阶级矛盾仍是国内主要矛盾;以阶级斗争为纲完全背离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决策。社会主义建设路线的提出,片面追求高速度,忽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左”倾错误的发展。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教训,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开创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结论:①必须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和基本国情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这是坚持和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的基础。②必须坚持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才能取得重大成就。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