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研究 >> 正文
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大历
琼山中学初中历史课程模
海南05年初中毕业考试试
绍兴市05年初中升学考试
初中三年级历史科期中达
初中二年级历史科学段达
初中一年级历史科学段达
初中毕业历史考点总复习
初中毕业历史考点总复习
初中毕业历史考点总复习
最新热门    
 
初中中国古代史开卷开放性试题

时间:2009-10-18 17:56:47  来源:於菟小向
 

初中中国古代史开卷开放性试题

感谢网友於菟小向提供稿件。

开卷 提前一个月公布

试卷一 五题中选择二题

1.汉代的造纸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伟大贡献,你能不能告诉大家是在造纸术发明之前人们使用什么载体来进行书写的么?造纸术的出现对文明的发展,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变,你今天能找到在造纸术出现后人们行为的新变化么?

2.司马迁是中国西汉汉武帝时期的著名史学家,由于履行史官直言不阿的精神触怒龙颜被痛下蚕室,出狱后被任命为职位更高的中书令,之后大约十年《史记》完成。

2.1“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违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对这段司马迁先生的表述你有什么感想呢?

2.2如果你认为汉武帝的惩罚代表着一种专制统治者的专横,那么对司马迁的提拔又意味着什么?这样的案例对你了解专制时代的权力运作有什么启发?你是否认为古代法律与现代法律相比更残酷呢?

3.东晋太尉郗鉴派一个门客到丞相王导家去选女婿,王导领着门客“就东厢遍观子弟”。门客回来复命,对郗鉴说:“王家的年青人都不错,各个端庄严肃, 只有一位在东边床上敞开衣襟坦腹吃饭的,若无其事。”郗鉴说:“这正是一位好女婿。”于是就把女儿嫁给了他。这位女婿就是王羲之。这就是“坦腹东床”代表择婿的典故, 遂用“东床”代指女婿。
 
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郗鉴要选择王羲之做女婿么,这和当时的文化氛围有什么联系呢?你觉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不应该学习王羲之的这种行为呢?

4.两汉统一时期,代表中国政治中心而兼文化中心的有两个:一个是长安,一个是洛阳。长安代表的东西部之结合;首都居在最前列,领导着全国国力向外发展的一种斗争形势。洛阳代表的是中国稳定状态,南北的融合;首都居在中央,全国自然舒展的一种和平形态。——钱穆《国史大纲》

能不能告诉大家中国历史上那几个王朝在长安建都, 那几个在洛阳建都,了解一下这些王朝的历史,你觉得有事实证据说明钱穆先生的见解可以作为定都长安与洛阳王朝的发展趋势么?

试卷二 四题中选择二题

1. 臣自正月离家北上,出境二十里,见道旁刮人肉者如屠猪狗,不少避人,人视之亦不为怪。于是毛骨懔檩。又行半日,见老妪持一死儿,且烹且哭。因问曰:“既欲食之,何必哭?”妪曰:“此吾儿,弃之且为人食,故宁自充腹耳。”臣因此数日饮食不能甘,此时苟有济于死亡,直不顾顶踵矣。乃入京之初,恶状犹横胸臆间。越二三日,朋俦相聚,杯酌相呼,前事若忆若忘。既而声歌诱耳,繁华夺目,昨日之痛心鼻酸者,竟默然不相关矣。呜呼,臣饥人也,饥之情,饥之味皆其习见而亲尝者,犹且以渐远渐隔而忘之。乃欲九天之上,万里之遥,以从来未见之情形,冀其不告而知、无因而痛,不其难呼?

  这里大家看到的是山东诸城县举人陈其猷于万历四十四年向皇帝的上书中的部分内容,在这个学期的历史学习中你能否向大家来解释为什么在中国历史上一而再再而三发生的如此悲惨的情况。

2.“ 航海是必要的,生命是其次的。”(北欧航海家的门侧题词)
  而在郑和去世后明王朝中止了远洋航海事业,甚至将郑和下西洋时期的资料文献付之一炬,有位明代大臣说这是为了:“旧案虽有,亦当毁之,以拔期根。”你能否告诉大家“郑和之后没有郑和”和“哥伦布之后有无数哥伦布”的原因呢?

3.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请问培根所说的三种东西指的是什么?你能找到证明培根所说巨大影响力的证据么

4.?“历史没有时间作出公证,作为无私的编年史,它的任务是记载成功的人,但很少鉴定他们的道德价值。历史的目光只盯着胜利者而置被征服者于不顾,……但事实上心地纯洁的人们所做的努力,不会被认为是无效或无结果的,道德上任何能量的花费,也不会在巨大的空间消失而不留下影响。那些生不逢辰的人们虽然被击败了,但在实现一个永恒的理想上,已经预见了它的重要意义。因为,理想是一种没有人看得到的概念,只能通过人们的设想、人们的努力,以及准备为理想而向着充满尘土的、通向死亡的道路行进的人们,才能在现实世界中加以实现。”(奥地利作家 茨威格)

  这个学期我们的中国古代史学习要结束了,你愿不愿在这段历史中找到一位你最敬佩的历史人物,在他(她)的身上你看到了人类理性的希望与真挚的情感,他(她)是谁?你能与大家一起分享他(她)的故事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