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2006年湖北黄石中考历史
湖北黄冈中学初三中考模
湖北宜昌龚杰老师优秀习
06年湖北黄冈高三历史模
湖北荆州06年初中升学考
06年湖北黄冈课改实验区
湖北宜昌07年高三历史调
湖北武汉高三四月文综调
湖北黄冈07届高三高考文
2007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
最新热门    
 
湖北汉川二中高三历史期中试题

时间:2009-10-18 17:46:24  来源:湖北汉川
 

湖北省汉川市第二中学20062007学年度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命题人:魏开方  2006.9.

   选择题(共9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9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据此回答1~6题。

1、春秋时期下列著水利工程芍陂位于图中的(     )

                                                  

 

A ①     B ②      C③      D ④

 

 

 2、要了解有关欧洲先进水利技术、工具等方面的情况,应查找(    )

A《氾胜之书》    B《齐民要术》   C《四民月令》   D《农政全书》

3、按照下列三项事物所反映史实的先后顺序摆列,正确的应该是(     )

                            

①                     ②                             ③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③①②

4、下列哪些是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    )

①封建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性质       ②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

③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 ④诸侯国出于政治、军事因素的考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A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          B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C保证政府稳定的财政收入      D稳定封建统治次序

6、明清时期,我国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方式有    (    )

    ①扩大垦荒面积           ②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③从国外引进高产作物     ④改变生产方式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赋税是我国古代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据此回答7~10题:

7、下列对两税法的阐述中,不对的是(    )

  A保留了地税和户税 B重地轻人,征收财产税 C否定了土地兼并 D官僚地主也要纳税

8、下列制度或措施,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的是(   )

①均田制  ②两税法 ③募役法 ④一条鞭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明朝推行一条鞭法中体现但是有利于社会经济新现象产生的内容是(   )

  A将田赋、徭役、杂税合并为一条     B将丁税平均摊入田赋

  C赋役增收白银                     D要根据当时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10、乾隆年间的税种有(    )

  A地丁银和商品税    B田赋和辽饷  C丁税和田租      D地丁银和免役钱

 

 

 我国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是经济发展的主流。据此回答11~14题。

11、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经有南移的趋势,其表现不包括(    )

   A整个长江流域得到开发           B耕作技术提高  

   C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趋向平衡     D洞庭、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是重要的产粮区

12、隋唐时期,中国经济的重心开始向南方转移。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①江南地区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   ②江南粮食产量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③政府迁移大量的人口去开发江南     ④安史之乱客观上推动了南方地区的开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我国经济重心实现向南方转移是在南宋时期。其原因主要是(    )

    ①南宋政治中心南移的推动      ②北方经济遭到战乱的破坏

    ③边疆少数民族大量向江南迁移  ④北方汉族人口和技术的南移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14、明清时期,我国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以下对这一历史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统治阶级把政治中心由北方迁移到南方     B江南地区的商品经济水平超越了北方

  C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南方出现并得到扩展   D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根本的政治制度。回答15~21题。

15、秦朝的“皇帝”与西周的“王”相比,最本质的不同点是(    )

  A具有神话君权的特点  B代表国家最高权力 C国家形成的产物 D集权制确立的表现

16、秦朝郡县制适应了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的依据是(    )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官吏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的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任命,官吏不能世袭

17、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    )

  A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B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政治清明

C加强了皇权                 D中央机构分工明确,相互制约,效率提高

18、唐朝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这主要体现为(    )

  ①使封建官僚机构的体系更加完备   ②扩大了统治基础   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④削弱了宰相的权力   ⑤削弱了地方的财权和军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③④

19、下列关于元朝的中书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始创于元世祖 B为最高行政机关C统管宗教和军事 D管理今河北、山西、山东等地

20、募兵制是对唐初府兵制的一个发展,但也有消极作用。这主要体现在(    )

  A士兵的来源     B士兵的待遇     C士兵的战斗力    D兵将之间的关系

21、具有兵农合一特点的制度有(    )

①府兵制    ②均田制      ③猛安谋克制   ④八旗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选官制度在中国封建时代几经演变。据此回答22~25题:

22、下列关于两汉时期选官制度的各项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察举是两汉选用官吏的主要途径       B征召是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

  C汉武帝建立起了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   D西汉的选官制度包括察举和征召

23、东汉时期,选官制度逐渐发生变化,逐渐以门第望族为主要依据,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宦官外戚交替把持选官大权     B地方豪强势力强大

  C地方官吏回避本籍任职制度     D儒家思想强调门第

24、隋唐实行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扩大了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      B对皇帝的专权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C促进了科技文化的进步          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

25、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有(     )

①首创武举和殿试           ②只从四书五经中命题  

    ③对答卷文体有严格的规定   ④ 开始任用高官主持考试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崇尚文化、尊师重教、教育为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据此回答26~29题:

26、我国最早的私立学校出现于(   )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朝时期

27、唐朝时期,统治者非常重视教育,其具体表现在(   )

①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   ②建立起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制度

③初步建立起中央和地方两级官学的教育系统   ④以儒为师,大办学校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8、王安石变法期间,曾经对教育进行改革。其主要错是(   )

①废除明经科,专靠经义和时务策   ②整顿太学,重新编教科书

  ③以佛学为经典,大造佛学舆论     ④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9、明清时期,中国教育越来越落后于西方国家,主要原因是(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日益强化   B八股取士制度被统治者及百姓推崇

C推行文化专制,取消知识分子著书立说的自由和权利 

  D“文字狱”使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的好坏影响国家政治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回答30~35题:

30、秦汉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是(    )

A各民族之间的矛盾日益减少              B出现民族大融合的高潮

C民族之间的和平交往构成民族关系的主流  D民族之间的战争具有侵略和反侵略性质

31、西汉时期的新疆地区(    )

  A掌握了铸铁技术、井渠法,修筑了坎儿井  B处于丝绸之路的起点,商贸发达

C始终处于中央的管理下                  D民族众多,大多处在封建社会时期

32、唐朝统治者一改前代统治阶级“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实行“扶九族以仁”。这一政策的转变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

  A统治阶级的民族政策相对比较开明      B唐朝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一直比较和睦

  C中原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大规模扩展    D统治阶级放弃对少数民族用兵的极端政策

33、唐朝被唐玄宗册封为“怀仁可汗”的少数民族是(    )

A突厥     B回纥     C南诏      D土蕃

34、2002年9月,我国新疆境内的“东突厥”组织被国际上定性为恐怖势力。在我国古代史上,东突厥作为我国民族大家庭的一个组成部分归附中央政权是在(    )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35、蒙古族与满族是实现中国大一统的两个少数民族,其完成的同一的相同条件有(    )

①本民族的统一及民族政权的建立   ②军事实力相对强大

③国内其他政权的纷争及衰落       ④生产方式与文化的先进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有效地加强对边疆或地方的管辖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强盛。结合有关历史知识回答36-39题。

36下列各项于汉武帝大一统局面形成有关的是(      )

   ①汉初的休养生息   ②解决王国问题    ③设立西域都护   ④实行独尊儒术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7、下列官职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

①秦朝丞相   ②西汉刺史   ③北宋通判  ④明朝体刑按察使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8、唐朝先后设立了一些机构管理新疆地区,下列不属于唐朝设立的是(       )

  A都督府     B安西都护府    C伊犁将军   D北庭都护府

39、为进一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明朝政府(       )

  A创建行省制度    B实行三司分立     C设立郡县制度    D采取三省六部制

 

 

 

古代许多朝代推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但明清时期中国走向“闭关守国”。回答40~45题。

40、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出我国与外国交往史实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④

41、西汉与西亚、欧洲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主要条件不包括(     )

  A西汉丝织业的发展           B张骞沟通了与西域的联系

C西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     D甘英到达了波斯湾

42、推动唐朝对外友好关系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对外交通的发达   B统治者开明的政策  C唐朝国力的强盛  D对异域珍宝的追求

43、唐朝与朝鲜的交往同唐朝与印度的交往相比,其共同点主要是(     )

  A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影响      B经济贸易的往来日益频繁

  C文化艺术方面的相互吸引      D生活习俗方面的相互影响

44、 明清时期逐步推行的“闭关守国”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骚扰       B满族贵族的自卑心理影响

  C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天朝上国”迷梦的作用

45、以下有关清朝前期对外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与亚非国家的传统关系继续扩大    ②与西方国家关系的地位提高

   ③统治者采取排挤外来文化的政策    ④中国在对外交往中日益走向被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46.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制。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来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学生和乡贡都受吏部考试,……其中进士科尤为重要,……进士主要考诗赋,诗赋……思想较为自由,文士多愿应进士科,表现自己的才能,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出。

                        ―――《中国通史》

材料二:梦得(叶梦得,北宋时的大臣)言:“自古用人必先辨贤能。贤者有德之称,能者有才之称。故先王常使德胜才,不得才胜德,至今用人,以有德为先。”上(指宋徽宗)然之。

                       ―――《宋史纪闻本末》

材料三:(康有为)说:“今日之患,在吾民智未开,……而民智不开之故,皆在八股取士为之。学八股者,不读秦汉以后之书,更不考地球各国之事,然可以通籍,累至大官。”

                       ―――《科举吏治》

材料四:(被誉为“美国文官之父”的众议员)詹克斯在1866年、1868年两次向国会提出详细的文官改革方案,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通过公开的竞争考试,选择成绩优秀的人才担任政府官员,……他特别重视中国的科举制,在报告中特地用了一章的篇幅全面的介绍了中国的文官制度,引起了国会参众两院议员的广泛的关注。……1883年……美国文官制度正式形成。

回答:(1)唐、宋用人和选官的主要标准各是什么?分析其形成的原因。(4分)

(2)清时期科举制度的变化产生了哪些不利的影响?结合材料一、三,说明制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5分)

(3)对比材料三、四,结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说明科举在中美的不同境遇的原因,并据此分析如何面对传统文化。(6分)

 

 

 

 

47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于长安及五都 (即下面所说的五个重要城市)立五均官,更名长安东、西市令,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司市称师。东市称京,西市称畿,洛阳称中,余四都各用东西南北为称,皆置交丞五人,钱府丞一人。
                                                               ——摘自《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以(令狐)熙为汴州刺史。下车(到任)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杜绝)之。                                                  ——摘自《隋书/令狐熙传》
材料三    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辩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击钲三百而散。            
                                                  ——摘自《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四  太祖乾德三年(965年)四月十三日,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以来,不得禁止。
                                                  ——摘自《宋令要辑加稿》
材料五  (按:这是一则关于宋朝的记载。)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皆是,即无容虚之屋……客贩住东,……曾无虚日。                                      
                                                   ——摘自《东京梦梁录》
 材料六  明未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末,妄议抑之。夫工固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摘自《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① 隋唐时期,政府是怎样进行城市商业管理的?(4分)
② 汉朝时的城市商业管理是否与隋唐有相似之处?结合有关材料具体说明。(4分)
③ 根据有关材料说明,两宋的城市商业活动与隋唐相比,有什么变化?(2分)
④ 你如何认识这种变化?(2分)
⑤ 结合时代背景评述黄宗羲的观点?(4分)

⑥“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之间的关系?(4分)

 

48.13~19世纪是我国历史上元明清(前期)时期。元朝时期我国幅员辽阔,明清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清朝(前期)奠定了我国今天疆域的基础。据此回答:

(1)   分析元明清(前期)我国六百多年统一局面和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的历史必然原因有哪些?(5分)

(2)   元朝时,统一的实现促进了民族的融合,试举例说明其民族融合的表现。(4分)

(3)   清时期,统一的政权面临哪些方面的威胁?(2分)是如何解决的?(4分)

 

 

 

湖北省汉川市第二中学2006~2007学年度 

 

湖北省汉川市第二中学20062007学年度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1~5 DDCBA       6~10 ACDCA       11~15 CCDAD            

           16~20 DDDCD     21~25 CBBAB       26~30 BCBAC            

           31~35AABBB      36~40 DBCBC       41~45 DCCCD           

二、非选择题 :

46.(1)唐:主要标准――科举考试制,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1分)

原因――士族的腐已经显露,唐前期统治者能够励精图治,重用人才,完善科举制度。(1分)

宋:主要标准――主张在科考的基础上应“以有德为先”(1分)

     原因――宋时注重封建伦理,程朱理学盛行。(1分)

(2)不利影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才干,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不利于社会的进步。(3分)

    作用:用人制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发展。(2分)

(3)原因:中国――科举制度没有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变革。(2分)

美国――为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科举制度吸收并发展。(2分)

    认识:文化应与时俱进,弃糟粕,扬先进。(2分)

47.(1)禁止居民沿街开店;划定专门交易场所——市;设有官吏管理;有明显的时间限制。(4分)
(2)有相似之处;(1分)主要表现在:都设立有官职管理,汉设立五均官,隋唐设刺史等;都划有专门的交易场所。(3分)
(3)突破了市场的限制;突破了时间的限制。(2分)
(4)宋带比以前五代商品经济更发达,更有突破,城市经济繁荣。商品经济、农业、手工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出现,但受到封建专制阻碍,发展缓慢。(2分)
(5)黄宗羲认为“工商皆本”是顺应了历史潮流的,他的观点适应了当时经济的发展,代表了新兴市民阶层要求冲破封建束缚,发展商业经济的要求;他突破了我国古代传统“重农抑商”的观点,是杰出的民主启蒙思想家。(4分)

(6)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还要大力发展工商业。我们应该坚持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综合平衡按比例发展。(4分)

48.(1)必然原因:(5分)①我国境内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民族融合不断加强,中华民族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②我国封建经济得到不断发展,南北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③秦汉以来我国中央集权不断发展完善,有利巩固这一局面。

④各民族人民共同开发边疆地区,促进了这一局面的巩固和扩大。

⑤“大一统”的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等等。

 (2)表现:(4分)①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地区,汉族迁入边疆地区,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开发了边疆经济,加强了民族融合。

②辽金时期入居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和女真人,与汉族相融合,在元朝已被视为汉人。

③新的民族――回族形成。

④元朝时,还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如对西藏、琉球等)

(4)   威胁:(2分)内部的叛乱和外部的入侵。

解决:(4分)①促发展,增进民族的凝聚力。

②改革机构,加强对边疆的管理,如设理藩院、驻藏大臣等。

③坚决平定叛乱。如平定葛尔丹之乱、回部贵族大小和卓木叛乱等。

④粉碎外国入侵。如两次雅克萨之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