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大历
初中中国古代史开卷开放
华师版中国历史第一单元
华师版中国历史第二单元
七年级《中国历史》上达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达
七年级中国历史期末创新
中国历史:七年级期末复
河北迁西二中初三历史模
中国古代史及世界史综合
最新热门    
 
高二中国近现代史寒假作业(二)

时间:2009-10-18 17:50:53  来源:佚名
 


       高二中国近现代史综合测试(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90分)
1.鸦片战争中,中国军队抗击英国侵略军的主要地点有下列的①定海②广州③南京④天津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马克思称英法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是“海盗式”的扩张,最能证明这点的史实是
A.以战争作为主要侵略手段      B.洗劫并焚毁皇家园林圆明园
C.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D.强割中国东北大片领土
3.太平军将领石达开的军事活动有①率兵西征,夺取安徽、湖北的重镇②率兵东征,夺取扬州,破江北大营③鄱阳湖湖口大败湘军,率军入江西④摧毁江南大营,解除天京之围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4.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最主要是因为
A.其规模和延续时间均属空前    B.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C.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D.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严重
5.黄遵宪诗“一夕狂驰三万里,敌军便渡鸭绿水”,他指责甲午中日战争中的
A.李鸿章消极抵抗的战略方针    B.叶志超平壤战役中弃城退守
C.黄海战役后李鸿章不许追敌    D.辽东之战中防守清军大溃逃
6.洋务运动欲“自强而不强”的结局,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没有坚决反对西方列强侵略        B.创办的近代企业生产技术落后
C.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生产关系    D.西方列强极力阻碍破坏
7.同盟会纲领中,反映出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核心内容的
A.恢复中华    B.驱除鞑虏    C.建立民国    D.平均地权
8.19世纪末,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维新派两个政治派别几乎同时形成,但是,维新变法运动却率先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主流,其主要原因是
A.民主共和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B.资产阶级上层的力量相对强大
C.由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
D.维新派组织在国内,民主派组织在海外,维新派影响大于民主派
9.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从根本上看是因为
A.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B.帝国主义列强对革命的破坏
C.立宪派和旧官僚势力的过大    D.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果实
10.1914年,袁世凯修改《大总统选举法》,这一事件表明
A.在此之前总统缺乏行政权力   B.内阁制已不适应时代需要
C.袁世凯已动摇了民主共和政体  D.大总统可以连选连任
11.从讨袁斗争的结局看“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的成败主要取决于
A.孙中山是否直接参与领导    B.帝国主义是否支持袁世凯
C.讨袁斗争的群众基础是否广泛  D.革命党人是否掌握武装
1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被读者称为青年界之“良师益友”并誉为“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的刊物是
A.《苏报》    B.《新青年》    C.《民报》    D.《每周评论》
13.1919年较之1913年,日本在中国纺织业的发展情况为:拥有纱锭33万多枚,增长3倍;拥有织布机1486台,增长约1.7倍,这说明①中国纺织市场需求量大民族资本难以独占②日本利用一战时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③袁世凯称帝心切不惜出卖国家主权给日本④段祺瑞为获取日本借款予日本更多的特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主要是因为
A.革命性质的变化    B.革命对象的变化
C.革命动力的变化    D.领导力量和指导思想的变化
15.鲁迅对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作出了突出贡献,主要表现在
A.首先提倡白话文                      B.对封建礼教攻击最猛烈
C.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    D.主张建立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16.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在中共“二大”的最低纲领中,“人民大众”应包括
A.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国民族资产主义        B.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
C.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D.工人、农民和进步的青年知识分子(学生)
17.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B.蒋介石、汪精卫背叛了革命
C.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    D.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18.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选择井冈山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直接原因是
A.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情所决定    B.中共八七会议的决策
C.井冈山的自然条件和地形特点            D.该地革命基础好,有良好的群众条件
19.1931——1936年,中国抗日民主运动的主要特点是
A.范围广,波及东北、华北、福建等地    B.参加者既有自发的群众也有国民党将领
C.抗日与反蒋斗争相结合                D.都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0.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的最大区别是
A.要抗日还是要投降 B.依靠哪些力量进行抗日
C.采取何种战略抗日    D.在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抗日
21.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为团结开明地主抗日而采取的政策有①“三三制”原则②减 租减息③整风运动④大生产运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局势经历了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的过渡。这一时期政治斗争的主题是
A.进行重庆谈判,商讨建国大计    B.召开政协会议,改组国民政府
C.揭露美蒋阴谋,避免全面内战    D.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23.毛泽东在1945年8月说:“中国的局面,联合政府的几种形式,现在是独裁加若干民主,将占相当长的时期,我们还是要钻进去给蒋介石洗脸(即改造),而不是要砍头。这个弯路使我们党在各方面达到成熟,中国人民更觉悟,然后实现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共产党应该加入联合政府    B.中国应该实现民主与和平
C.中国应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应该逐步废除国民党一党专制
24.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二次是指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建立
C.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25.下表为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政党状况,说明
姓名 毛泽东 朱  德 刘少奇 宋庆龄 李济深 张  澜 高  岗
政党 中共 中共 中共 民革 民革 民盟 中共
A.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
B.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民主联合政府
C.中国在政体上实行多党制
D.中国共产党在政府中并不居于领导地位
26.20世纪50年代,促使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标志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土地改革的彻底完成
27.下列各项,改变了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的是①人民公社化运动②土地改革③农业合作化运动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2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主要是因为
A.与当时农村生产力的状况相适应    B.与当时农民的思想水平相适应
C.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D.发挥了每位农民的特长
29.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B.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C.美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强大            D.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30.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①周恩来出席日内瓦国际会议②中苏正式建交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④万隆会议召开⑤中美建交⑥中日建交
A.③②①④⑤⑥    B.②③①④⑥⑤    C.②①④⑤⑥③    D.①②③④⑤⑥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3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中国代表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指出,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应直接归还中国;至于二十一条、1918年中日关于山东的换文,以及英法等国与日本之间关于山东的协约,均因欧战爆发所致,此次和会理应予以变更。中国代表团另提交了取消二十一条、直接收回山东权利的书面照会。
日本代表宣称:胶州湾自日本占领后,事实上已为日本领属,而且中日对于胶州租借地和铁路问题已有成约;如果山东问题不能园满解决,日本将不在和约上签字。美国代表提出:中日先于1915年就山东问题订约换文,1918年又有续约,且英法同日本也有协定承认日本在山东的权利,和会须维持各项条约的神圣性。英国代表则提出山东问题两项解决办法:或按照中日协定条件,或使日本继承德国权利。              ——据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材料2  (1919年)6月24日以后,北京外交部接连电告代表团:国内局势紧张,人民要求拒签,政府压力极大,签字一事请陆总长(注:外交总长陆征祥,中国代表团团长)自行决定。……当时国内公众团体以及某些省份的省长们甚为焦急,纷纷致电代表团,坚请拒签。
——《顾雏钧回忆录》第1分册
材料3  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办法之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于1919年5月4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正式抗议,并于5月6日声请保留。……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
——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
根据以上材料,评述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努力。(15分)
要求:内容应包括外交努力的主要目标、经过、结果及其评价。答题应成文,无需罗到材料,限180字以内。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它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1972年2月在上海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二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美双方一致同意)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 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1979年1月1日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三  美国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基于台湾的前途通过和平方式决定这样的期望;……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总统或美国政府的任何机构同台湾进行的计划、交易和其他往来,……通过美国在台湾协会……去办理和进行。
——1979年4月卡特签署的《与台湾关系法》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二,第二个公报比第一个公报在内容上有何重要发展?两个公报的意义何在? (3分)


②根据材料一、二、三,美国两党政府对华政策的基本立场是否一致?(3分)


③根据材料三,说明这三个公报对发展中美两国关系的作用。(3分)


④据上述材料,说明我们为什么坚决反对美国与《与台湾关系法》。(6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30分)
33.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基本形势,(4分)对此清政府采取了怎样的内外政策?(8分)形成了什么样的趋势?(3分)

 

 

 

 

 


34.简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5分)我国是如何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化的?(10分)

 

 

 

高二中国近现代史综合测试(二)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BBDCB  6-10.CCCAC  11-15.CBCDC  16-20.CACCB  21-25.ADCAB  26-30.ACABB
二、材料解析题
31.评述要点:(15分)①目标:直接收回山东权利。②经过:驳斥日本无理要求,顶住英美压力,以各种方式据理力争。③结果:交涉无效,拒签和约。④评价:坚持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正义立场,不畏强权,捍卫民族尊严,顺应民心,应充分肯定。
32.①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由不应谋求地区霸权发展为不应在世界任何区谋求霸权。两个公报的发表标志中美间的敌对关系的结束,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新阶段;它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是有力的约束,有利于反霸斗争。②是一致的。③提供了双方确认的原则基础。④材料四表明,《与台湾关系法》严重违背了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粗暴地干涉了中国的内政。该法是美国单方面制定的国内法,对中国没有约束力,而中美联合公报是以国际关系和两国关系准则为依据的。
三、问答题
33.基本形势: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分)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2分)
内外政策:对外妥协投降,出卖国家权益。如签订《中法新约》《马关条约》及《辛丑条约》等,丧权辱国;任凭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而无力抵御;与列强联合绞杀义和团,充当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等。(4分)对内镇压人民革命,加重压迫和剥削人民。如镇压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和革命派的一系列武装起义,推行“新政”大量增加捐税,施“预备立宪”骗局等,(4分)
趋势:清政府集两大矛盾于一身,倒行逆施,成为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对象,促成了革命形势的高涨,加速了自身灭亡。(3分)
34.中国革命在共产党领导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理论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必然转向社会主义革命。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5分)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要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的基本政策和总任务。会议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建国后,党和政府发动了土地改革运动;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肃清了反革命分子和各种旧势力;采取措施使国民经济得到迅速的恢复,完成了政权巩固和经济恢复任务,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条件。1953年,党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规定要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和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物质基础,一届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法律保障。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0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