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历史课“导入”设计十八
何成刚:民国历史教科书
专题六第2课“人性的复
专题六第3课“理性与自
“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
 悬念 设置在历史课教学
 悬念 设置在历史课教学
最新热门    
 
“巧”设兴奋点,掀起教学高潮

时间:2010-1-28 12:09:14  来源:人教网(www.pep.com.cn)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注意的对象是单调的、静止的,注意就难以稳定;如果注意的对象是复杂的、变化的、活动的,注意就容易稳定。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设置各种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处于兴奋状态,产生兴奋点,同时适时抓住兴奋点,吸引学生的注意,能使学生情绪高涨,心情愉悦,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从而使课堂教学获得最佳效果。那么怎样设置并抓住兴奋点,掀起课堂教学高潮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巧”字入手,设置兴奋点,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启学生的心智大门。

 

一、巧设悬念

 

悬念在心理学上是指人们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或者说是兴趣不断向前延伸和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要求。在课堂上设置悬念,将问题集中地演化为一个悬而未决的谜团,引起学生高度的注意和广泛的参与,激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我们知道,任何学习愿望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的。在创设情境时,悬念性的问题情境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更易使学生产生兴奋,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探索欲望。自觉形成学习的内驱力,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讲授“商鞅变法”时,我对法令内容先不做讲解,而是讲述商鞅最后被车裂的悲惨下场,学生一下子就兴奋起来,迷惑不解:商鞅变法不是使秦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了吗?紧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商鞅为什么会被杀害?这与其颁布的法令内容有何关系?这时,学生就会围绕问题主动去探索,去学习。此时,趁机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进行教学,掀起教学高潮。

 

二、巧设讨论

 

一个好的教师不应向学生奉送真理,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真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中的某个重点、难点或似是而非处各抒己见,展开讨论,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激发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调动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自始至终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巧设讨论,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激烈的讨论中,使学生的思维、语言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在讨论中思考,在思考中辩论,在辩论中探求真理,发现真理。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教师适时启发、诱导、赞美、激发使学生的思维进入最活跃阶段,情绪达到最兴奋状态,令师生都获得一种满足感。这种状态,既是学生的思维活跃、大脑兴奋期,也是课堂的教学高潮。

 

例如浙江版初中《社会》第四册“太平天国运动”一节的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时,设置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假如不发生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会不会爆发,为什么?学生一听到这个问题就马上兴奋起来,开始讨论,一方认为鸦片战争如果不发生,太平天国运动不会爆发;一方认为鸦片战争如果不发生,太平天国运动也会爆发。教师适时引导,让两方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理由,在相互研讨中畅所欲言,最后得出结论: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是18世纪后期以来中国自身严重的社会和政治问题发展的结果,而鸦片战争给中国造成的严重后果则起了催化剂的作用。

 

可见,课堂讨论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共振,学生在群体探究,相互研讨中畅所欲言,极易萌发灵感,处于最积极的学习状态,注意力也高度集中,这样既解决了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巧用角色扮演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到厌烦,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们的整个身心充满欢乐。角色扮演是教学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亲近历史,体验历史,为教学目的服务,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上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既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兴奋,又可通过表演,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表演,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满足学生的爱玩、好动的心理需求。在欢快、活跃、情绪高涨的氛围中,积极动脑、动手、动口,进而使课堂气氛生机勃勃,掀起课堂教学高潮。例如在教“鸦片战争”这一节的“虎门销烟”时,组织学生把课本上的内容改编为话剧,扮演角色。不出几分钟,人人争先恐后,个个跃跃欲试。表演中不仅表现出鸦片给中华民族造成的深重灾难,而且把林则徐的英雄气概表演得惟妙惟肖。在表演结束后,教师总结并提出:如何评价林则徐?用这种表演的方式教学使学生在新颖别致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产生了学习历史的愉悦感,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学生在表演中悟理,在快乐中求知,在活跃中创新。

 

四、巧妙布局

 

布局即是对教材内容的剪接和重组。一节课能否掀起教学高潮,能否让学生至始至终处于兴奋状态,除了大胆尝试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外,巧妙的课堂布局也是设置兴奋点,掀起教学高潮的重要保障。根据教材的内容、逻辑关系和学生思维的特点对教学内容重构,可以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以激活学生的大脑思维,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如在“古代埃及”一节的教学中,我完全打乱课本的思路,用几个问题来布局整节课:埃及最著名的建筑是什么?这种建筑建造于什么时候?对于这种建筑最新的观点是什么?它的神秘之处又是什么?学生一听到问题,就异口同声说是金字塔,而且精神振奋,一致推举班级一位课外知识最丰富的同学上台讲解有关金字塔的最新发现和最新观点。教师则适时用一些科学的数据说明金字塔建造的不易,体现了古代埃及劳动人民的智慧。最后布置了作业,写一篇小论文《埃及金字塔之我见》,让学生自己去收集一些关于金字塔方面的材料。这样布局不仅巧妙地设置了兴奋点,抓住了兴奋点,在学生思维最活跃时期解决了重点、难点,而且在课堂中也践行了研究性学习,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课堂上设置兴奋点,抓住兴奋点是掀起课堂教学高潮的关键,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只要我们不断积累,恰当运用,就一定能激活课堂,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愿学、好学和乐学,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