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三国杀──苏联解体后的
苏联解体后的思考
了解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二战后苏联三“夫”改革
“苏联式”的绥靖政策
张希峰:“苏联式”的绥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初探专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挫折专
苏联社会主义发展专题单
苏联1980年版高中历史教
最新热门    
 
《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同步测试

时间:2014-10-15 11:22:45  来源:人教网(www.pep.com.cn)

一、选择题

1.苏联的计划经济建设开始于(  )

A1921           B1925           C1928           D1937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历史时间的识记能力。wWW.LsqN.cN1921年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注: 苏联在1921年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因俄文缩写字头读音而简称“耐普”,为别于国内战争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定名。]1925年联共(布)确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1928年开始苏联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1937年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答案:C。

2.俄国十月革命[注: 十月革命,也称为布尔什维克革命。因发生在俄历10月而得名。1917年4月16日,列宁回国参加俄国十月革命。 被宣传为俄国在列宁、]后,布尔什维克党[注: 在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一个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宣告诞生。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是俄国工人运动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设想不必先经过一个旧经济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时期就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这一设想下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注: 战时共产主义wartimecommunism苏俄在1918~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采取的经济政策。又称军事共产主义。内战爆发后,苏俄的粮食、煤炭、石油和钢铁的主要产地陷入敌手,苏维埃国家处境十分困难。]政策 B.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方针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俄国十月革命后实行的经济政策的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都是列宁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1925年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注: 斯大林(1879年12月21日-1953年3月5日),全名: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俄语: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的领导下确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方针。从时间上分析可以排除C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当时特定环境下的产物,由于残酷的战争环境使得苏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物资极其缺乏,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国的财力、物力、人力,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不必先经过一个旧经济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时期就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设想,从而为巩固苏维埃政权[注: 苏维埃由来 一词是俄文“Cobet”的汉语音译,意即“代表会议”或“会议”。苏维埃制度是苏联的政治基础,是俄国劳动人民在革命斗争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政权组织形式。]提供了物质条件。答案:A。

3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  )

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发展 ②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步骤 ③是利用市场和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的一种尝试 ④是苏维埃政权经济政策的一定程度的倒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新经济政策的分析、综合和理解能力。需要从实施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等方面综合考虑。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粉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进攻,保卫苏维埃政权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和平建设时期继续实行却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不同的情况下应及时地调整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列宁从实际出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成功探索,是对马克思[注: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早期在中国被译为麦喀士,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理论的重大发展。经过以上分析得知③④是正确的。答案:C。

4.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是在(  )

A.十月革命时期 B.苏俄内战时期C.国民经济[注: 国民经济国民经济是指一个现代国家范围内各社会生产部门、流通部门和其他经济部门所构成的互相联系的总体。工业、农业、建筑业、运输业、邮电业、商业、对外贸易、服务业、城市公用事业等,都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恢复时期 D.“二五”计划时期

思路解析:本题是一道识记基础上的理解题,有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的要求。首先,注意题干说的是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根据“苏联”这个限定语可以排除AB,因为1922年苏联才成立。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苏联把有限的财力、物力集中起来,加强重工业等方面的建设,在工业化建设的初期起过积极作用。但它没有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运行中的一系列[注: 一系列 拼音: 解释: 1.犹言一连串。-yixilie]根本问题,没有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答案:D。

5.关于苏联农业集体化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取消

B.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

C.为苏联工业化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D.农业集体化对农业的破坏说明农业集体化是错误的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应该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完成,保证和加速了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同时它使工业化有了粮食、原料的保障,促进了工业化的进程。它的成就是巨大的,不能以偏概全、彻底否定。答案:D。

6.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导致这一错误的根本原因是(  )

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

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

C.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帝国主义[注: 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级和最后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仇恨苏俄,对其实行经济封锁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引言的含意。“错误”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适合俄国的国情,即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答案:C。

7.实施新经济政策改变不了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  )

A.农民欢迎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国家大中小工业都收归国有

C.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

D.在流通领域实行自由贸易

思路解析:1921年春,俄共根据列宁的意见,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它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苏维埃政权。新经济政策将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改变不了社会主义性质。答案:C。

8下列关于苏联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的评述,正确的有(  )

①公有制经济占绝对支配地位 ②基本适合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③有严重的缺点和弊端,越来越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 ④适合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探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思维的一类题目。苏联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注: 政治体制是指政权结构的组织形式及相关法律和制度,简称政体。政体一般指一个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域,政治体制都不尽相同。]是在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形成的,在当时发挥过积极作用。斯大林以此把苏联建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但它没有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运行中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忽视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后来它愈发严重地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每个国家的国情各不相同,而且斯大林体制存在很大的弊端,所以并不适合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答案:A

8.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存在许多严重问题,其中不包括(  )

A.发展重工业 B.农轻重比例失调C.产品单调,质量低下 D.农民坚决反对工业化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中存在的严重问题的掌握。即片面发展重工业,产品单调,质量低下,农轻重比例失调等。解题时一定要注意题干给出的限定语“不包括”,所以选择D。答案:D。

10.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客观原因是(  )

①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 ②国内经济文化落后 ③集中发展重工业 ④斯大林个人独断专行 ⑤没有任何经验可资借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②④⑤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推理能力。斯大林模式就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它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当时帝国主义极端仇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国内经济文化十分落后,世界上又没有任何经验可资借鉴,是斯大林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推断①②⑤符合题意。答案:C。

二、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收割队和征粮队征集的一切粮食,应按下列基础进行分配:首先自然应分配必需数量的粮食,以满足当地居民最贫阶层对粮食的需求。所征集的粮食不应移走,而应留在原地。所有其余的粮食应立即无条件地送往粮食征集中心。

──列宁签署的《关于收割队和征粮队的法令》

材料二:为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用来改善自己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注: 手工业是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手工工具从事小规模生产劳动的工业。其特点是一家一户为单位,用私有生产资料分散经营。主要类型有:自产自销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允许在地方经济流通范围内实行交换。

──《前苏联共产党[注: 前身为1898年3月成立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12年起称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1918年改名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1925年称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1952年改为现称。]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规定各是什么经济政策?各是在什么背景下实施的?二者最主要的不同特征是什么?

2)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掌握论从史出的学习历史的方法。首先认真阅读史料,从中得出材料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然后回忆课本有关知识,思考二者的背景和内容,采用比较的方法找出它们不同的特征。

答案:(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前者是在苏俄刚成立后,面对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实施的。后者是在苏俄经济因长期的战争而濒于破产,许多地区农民因对余粮收集制不满而发生暴乱的情况下实施的。材料一实行余粮收集制,无代价地征收农民的剩余粮食。材料二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了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布尔什维克党从国情出发,放弃了利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说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

三、综合探究题

1929年,苏联举国上下庆祝斯大林50寿辰,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文章称颂斯大林是活着的列宁,甚至不惜歪曲事实夸大斯大林的功绩。……斯大林被奉为神明、真理的化身,当作偶像顶礼膜拜。

1)材料反映出的历史现象实质上是__________________

2)苏联歌颂斯大林主要是因为他_________。

3)试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

思路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苏联个人崇拜现象的理解和认识。解答第(3)问时,要注意思考问题的角度,既要从苏联的政治体制,又要从历史根源方面进行分析,同时还要考虑斯大林的个人因素。

答案:(1)个人崇拜之风盛行。

2)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重大成就。

3)这一现象的出现,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发展的结果。它的社会经济[注: 简介我们把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及其转化机制确定为社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含着前后相关的两个问题,一是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范畴是怎么来的;二是这样思考的依据是什么。]根源和认识根源,是在俄国长期占据优势地位的小生产经济和农民意识;另外还有斯大林的个人因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