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提高与超越谁能极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二、材料解析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到了20世纪50年代,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显示出其局限性。苏联的农业状况令人担忧,工业领域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1953年,斯大林逝世,为苏联体制改革提供了契机和可能。经历了一番动荡后上台的赫鲁晓夫感受到斯大林模式的种种弊病,并尝试医治,由此揭开了苏联改革的序幕。
——摘自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第二册125页
材料二:到这个时期,苏共二十大所激发的,而在随后的岁月中被保守主义的灭火队意图加以扑灭的那股新的热情也逐渐泯灭。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甚至不想去使国内政策恢复活力。经济方面的改革也是短命的,很快被俄国历史上最盛行的无所不在的处于行政命令和官僚主义的管理作风和管理方法所代替。
——俄罗斯专家格•阿•阿尔巴托夫对勃列日涅夫执政18年的评价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赫鲁晓夫采取了哪些措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改革?效果怎样?
(2) 据材料二,说说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成效怎样?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86年2月25日至3月6日,召开了苏共第二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集中讨论了苏联在1986—1990年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方针草案。戈尔巴乔夫提出要“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实行社会主义的人民自治”等政治体制问题,强调“管理民主化”和“决策民主化”。
——摘自《苏联国事风云录》
村料二:1986年,戈尔巴乔夫的指导思想基本上还是改进和完善苏联原先的政治经济体制,强调经济体制改革,强调“民主化”和“公开性”,11月,在他会见印度记者时说“改革不容易,最主要的障碍是思维,需要改革多年形成的心理”,而“整个改革应当从党开始”。
——摘自《苏联国事风云录》
请回答:(1)据材料,谈谈戈尔巴乔夫提出的“民主化”。
(2)据材料二,说说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心转向哪里?结果怎样?
3. 阅读下列材料:
1991年8月19日,苏联塔斯社发表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宣布,鉴于戈尔巴乔夫健康状况欠佳,即日起由他本人履行总统职务,同时宣布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实行紧急状态。委员会发表《告苏联人民书》,称戈尔巴乔夫所谓的改革已“进入死胡同”,国家面临“致命的危险”。……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世界近现代史》下册96年版118—119页
回答:(1)材料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它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说戈尔巴乔夫所谓的改革已“进入死胡同”,国家面临“致命的危险”?
(3)该事件的影响是什么?
三、问答题
4. 如何认识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
5. 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从苏联解体中,我们应吸取哪些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