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提高与超越谁能极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二、材料解析题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面是为提交中共八大开会讨论,中央有关部门先后提出的三份“二五计划”粮、棉、钢产量1962年应达到的指标
先后提出的三个方案 粮产量 棉产量 钢产量
一(1955年夏) 4600亿斤 4300万担 1100万吨
二(1956年1月) 6400亿斤 7000万担 1500万吨
三(1956年8月) 5000亿斤 4800万担 1050—1200万吨
材料二:1956年2月周恩来在国务院会议上讲话:“现在有点急躁的苗头,这需要注意。社会主义积极性不可损害,但超过现实可能和没有根据的事,不要乱提,不要乱加快,否则很危险。”“绝不要提出早日完成工业化的口号,冷静地算一算,确实不能提。”
材料三:1956年7月17日周恩来在国务院会议上提出:“计划必须建立在平稳和可靠的基础上,计算生产能力,除了人力条件外,还必须考虑到物资与其他条件。”
——以上材料均引自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材料四:1957年4月30日,毛泽东与民主党派负责人谈话时说:“我的脑子开始有点好大喜功,去年三、四月间才开始变化,找了三十几个部门的同志谈话,以后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讲了十大关系。”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阅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粮、棉、钢产量的变化情况。
⑵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二五计划”酝酿过程中指标起落变化的原因。
⑶从“二五计划”酝酿到“十大关系”、中共八大经济建设方针的提出,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61年春,安徽在一些地区试行“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以后湖南、广西、广东等省农村作了试点工作。实行生产责任制要求做到“五统一”,即生产计划、大农活安排、抗旱用水和分配方面的统一。
材料二:1962年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在《关于农村问题的报告》中指出,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和经营管理中的混乱,是造成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要调动社员的积极性,克服平均主义,必须有严格的生产责任制。
材料三:1979年1月安徽凤阳梨园佛祖山岗队18户农民搞起了大包干,率先敲响了农村改革的鼓点。从此以后,农业生产责任制在全国普遍实行。当时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一类是包工包产,联产计酬(可包干到户)。后来全国主要采用把土地包干到户经营,不定额,不计酬,不统一分配,有人形象地称为“自负盈亏”。
请回答:
⑴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60年代实行农业责任制的原因。
⑵综合上述三段材料分析20世纪60年代的农业责任制与1979年以来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有何异同。
⑶20世纪60年代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刚刚实行即被批判为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尖锐斗争的表现”。1979年的农业生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有人说中国农村又回复到农业合作化以前的状况,中国农村必将两极分化,将再次出现剥削制度在农村复辟。请简要评述上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