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中国农业集体化以后,由于农村经济体制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徘徊不前。农民温饱问题的解决都有困难。
4、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民自发秘密的尝试和责任制的推广。
①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秘密地实行包产到户并取得空前的大丰收。消息传开,安徽、四川等省的一些地方推进实行联产到组等责任制,包产到组也开始试行。
②1980年,四川省广汉县的一个公社在全国第一个取消人民公社,挂出乡人民政府的牌子。
③1980年9月的中共中央文件,首次突破资本主义的观念。
④在中共中央的肯定和推动下,“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责任制迅速推广,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达93%。
5、农村改革的意义。这场改革,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6、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起步,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着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7、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标志: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及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会议的主要内容: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8、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施。根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国营企业扩大了生产经营自主权,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改革也迅速推进。之后,国有企业的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在发展中不断增强。
9、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些环节,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0、经济体制改革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使国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中国农村出现了奇迹般的朝高速增长,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使工业生产格局发生了战略性转变,重工业不再是政府主导的优先发展项目,轻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城乡生活必需品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基本得到满足,实行多年的凭票证购买的配给制度,逐渐被取消。中国国民经济走上持续发展的道路。改革也使城乡居民得到了实惠,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大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