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研究 >> 正文
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大历
初中中国古代史开卷开放
华师版中国历史第一单元
华师版中国历史第二单元
七年级《中国历史》上达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达
七年级中国历史期末创新
中国历史:七年级期末复
中国古代史及世界史综合
中国古代史及世界史综合
最新热门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专题设计

时间:2009-10-18 17:55:59  来源:佚名
 

             3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劝学:标准要求执子之手——名师伴你同行

知识能力目标:识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诞生之日起便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了生存和发展与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进行斗争等史实。理解民族资产阶级的双重性。认识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之一。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帝国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压迫的史实,学会史论结合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民族资产阶级的双重性,培养学生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了解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对民族工业的压迫以及民族资产阶级为了本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所进行的斗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合作:学习要点提炼我思我在——合作从沟通、探究、发现开始
1. 关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压迫的途径:
(1) 采用限制中国机器进口的方法力图阻止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 外国侵略者利用在华攫取的种种特权,通过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对外贸易等手段,大量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3) 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直接摧残了中国的民族工业;
(4) 国民政府同美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减免大量美国货的进口税,导致美货充斥中国市场。
2. 封建势力对民族资本发展束缚的表现:
(1)甲午战争前, 民族工业企业始终没有获得清政府的正式承认,处于听任地方封建势力摆布的地位;
(2)各级政府用苛捐杂税勒索民族工业,其中以厘金的危害为最大;
(3)军阀官僚政府大举内债和滥发纸币也严重地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4)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还以直接投资、加入官股或收买、敲诈甚至没收等方式公开吞噬民族工业。
3、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在斗争中求发展:
斗争原因: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严重阻碍民族工业的发展;
   为了民族资产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利益。
斗争事例:
   济南惨案后,全国反日会通过了抵制日货的决议;
   九一八事变后,上海银行、钱业两公会致电国民政府,要求团结御侮;
   一二八事变后,民族资产阶级捐款捐物,支持十九路军抗战;
  长城抗战爆发后,各地工商界人士开展捐款购机运动。

 


 训练:基础与巩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一、 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从一开始就受到下列哪些势力的压迫?()
①外国资本主义                  ②本国封建势力
③官僚资本主义                ④垄断资本主义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①④
2. 外国资本主义压迫中国民族工业的手段不包括()
A.限制中国进口机器
B.发动侵华战争
C.控制中国海关
D.征收厘金
3.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最大阻力是()
 A.自然经济的抵制           
 B.封建统治的阻碍
C.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D.官僚资本的压迫
4.关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历史地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中国走向近代化
B、导致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产生
C、壮大了无产阶级队伍
D、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5、李福明办有一个机器面粉厂,因不满北京官府衙门的勒索而到官府讲理,结果被以“私设磨房”、“哄闹官署”等罪名“刑部照例治罪”,他的机器面粉厂也被迫停业。这件事表明()
A. 清政府是一个没有法律的政权
B.外国资本主义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封建势力反对一切外来事物
D. 封建势力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6.一位英国人说过,中国多织一匹布,英国就会少销一匹,因而“机器不宜进中国”,这段话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中英纺织品贸易矛盾
B. 中英机器进口矛盾
C. 中英争夺商品销售市场
D. 中英贸易入超激化矛盾
7.帝国主义列强直接摧残中国民族工业的手段是()
A. 限制中国进口机器
B. 控制中国海关
C. 发动侵略战争
D.  进行商品输出
8.抗日战争胜利后,一度充斥中国市场各个角落的是()
A、美国货            B、日本货           
C、 德国货           D、 英国货
9.清政府各级政府对民族工业进行勒索的手段中,危害最大的是()
  A.大举内债    
B.厘金
C.滥发纸币
D.收买
10.近代史上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A.外国资本主义
B.本国封建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上海总商会的成立

 


 探究:提高与超越谁能极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二、材料解析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1912年至1919年八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近一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万以上,八年相当于过去全部投资总额。
                                         ——严中平《中国近代统计资料选编》
 材料二 欧战期间,日本人在山东及津沪等地,增设的厂矿甚多,青岛德人之工厂为日人所占有。单就青岛及山东之日人工厂而论,为数已139家,资本皆积雄厚。
                                       ——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一现象产生了什么社会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3)材料一和材料三对比说明了什么情况?造成材料三这一情况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三,分析帝国主义在华经济势力的消长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三、问答题
12. 结合有关社会背景,概述1949年以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衰过程。简要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地位。

 

 

13、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前提下,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是如何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与哪些势力进行斗争?

 

 

 

 

 答案详说
一、选择题
 1.C  2.D  3.C  4.B  5.D  6.C  7.C  8.A  9.B  10.D
二、材料解析题
11、(1)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了发展高峰,厂矿增多,投资增加,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无产阶级的壮大,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提供了阶级基础。
(2)说明日本趁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机,扩大了对我国的经济侵略,增加了对我国的资本输出。
(3)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只是短暂的时期,犹如昙花一现。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就能得到发展,反之便迅速萧条。这表明,帝国主义的侵略, 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三、问答题
12.兴衰过程:
鸦片战争前,中国已有资本主义萌芽。战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运动刺激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兴起。
   甲午战争后,列强争相对华输出资本,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被迫放松了对华经济扩张,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度迅速发展。
   20世纪30—40年代,官僚资本主义逐渐垄断社会经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抗战结束后美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困境。
   历史地位:
   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它是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的重要经济前提,也是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的前提之一。
  民族资本主义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信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13.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压迫的途径:
(1) 采用限制中国机器进口的方法力图阻止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 外国侵略者利用在华攫取的种种特权,通过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对外贸易等手段,大量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3) 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直接摧残了中国的民族工业;
(4) 国民政府同美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减免大量美国货的进口税,导致美货充斥中国市场。
封建势力对民族资本发展束缚的表现:
(1)甲午战争前, 民族工业企业始终没有获得清政府的正式承认,处于听任地方封建势力摆布的地位;
(2)各级政府用苛捐杂税勒索民族工业,其中以厘金的危害为最大;
(3)军阀官僚政府大举内债和滥发纸币也严重地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4)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还以直接投资、加入官股或收买、敲诈甚至没收等方式公开吞噬民族工业。
斗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与外国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以及官僚资本主义进行不懈的斗争。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