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研究 >> 正文
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大历
初中中国古代史开卷开放
华师版中国历史第一单元
华师版中国历史第二单元
七年级《中国历史》上达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达
七年级中国历史期末创新
中国历史:七年级期末复
中国古代史及世界史综合
中国古代史及世界史综合
最新热门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专题设计

时间:2009-10-18 17:55:56  来源:佚名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劝学:标准要求执子之手——名师伴你同行

知识能力目标:利用教科书与相关的图片、影像等资料了解中国近代的服饰、饮食、居室建筑以及习俗风尚的变迁的基本史实。通过对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和文化娱乐等在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历史作一梳理。使高中学生掌握这一方面的基本知识,并通过对这一方面的历史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过程方法目标:

利用课余时间,查找、阅读相关资料并积极与同学合作交流,以拓展其历史学习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归纳、分析中国近现代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情况和发展特征,培养学生的历史归纳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认识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它的出现是不可逆转的。并能透过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认识到开放是社会进步的有力保障。中国人民的每一点进步都是进步与落后势力斗争的结果,从而得出历史的进步潮流是不可阻挡的。

 

合作:学习要点提炼我思我在——合作从沟通、探究、发现开始
    1、物质生活的变迁包括“变化中的男女服饰”、“并行于世的中西餐”、“居室建筑的演进”。社会习俗的变迁指的是“习俗风尚的变革”。
    2、变迁的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由原本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逐步过渡,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革,与此同时,与人民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它的影响下发生改变。鸦片战争后,列强们蜂涌进入中国,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西方的商品和资本,同时也把西方的思想、文化带到了中国。
中国在这种被动的情况下,古老而保守的传统文化遭受着西方文明的冲击,一方面,传统文化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西方文明又来势汹涌,伴随着这一场拉锯战,在中国社会掀起了一场大的变革,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革显得尤为突出。
    3、影响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一是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西方国家资本的注入,把以工业文明、科学文化和生活方式为核心的近代文明移植到中国。二是维新思潮、革命思潮的推动。
    4、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习俗变迁的特点:在鸦片战争后直至民国时期经历了由盲目排外向学习西方、由过去的封建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趋进的过程,呈现出既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新旧并存、中西合璧的特征。建国后由于意识形态的支配,又重新趋于封闭化、独立化。改革开放以后,由于观念的转变,与世界联系愈加紧密,逐渐又跟上了国际的潮流。
    5、特别注意,社会生活的每一次大的变化,都是与特定的历史大背景相关联的:
①第一次变化: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民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②第二次变化:在1912年,由于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地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都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③第三次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政府的强制行动,一些社会丑恶现象被取缔了。物质生活上出现了平均主义,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但在城市里生活还是有保障的。
④第四次变化: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蒸蒸日上,政治环境也越来越宽松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

 

 


    6、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又有一定的稳定性,虽然时代变了,但是有些东西却根深蒂固,很难一下子完全根除,比如说风俗习惯方面,有些落后的风俗虽然经过了中华民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改革开放的涤荡,但还顽固地存在,特别是在偏僻的地区和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群。另外,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不平衡性依然存在,东部和西部、沿海和内地、城市和农村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7、服饰领域出现了中式与西式、传统与现代的共同流行;饮食文化中,西餐的传入,极大地丰富了国人的餐桌;居室建筑方面,在中式住宅的发展过程中,西方的建筑理念逐步融入其中。
    8、服饰的作用:服饰除了防寒保暖的作用外,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还与阶级、身份紧密相连,有着繁复的制度和规定,是身份的标志。
    9、服饰变化三阶段:
①第一个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这一阶段的阶段特征为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具体表现在长袍马褂、上衣下裙依然流行,西装、中山装、旗袍更成为这一时期的典型服饰。
②第二个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时期由于政治上的影响,阶段特征为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具体表现在列宁装、制服装、绿军装成为社会的流行。
③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阶段特征为与世界接轨,多彩呈现;具体表现在,服饰由最基本的防寒保暖向美观大方转变,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
    10、中国四大菜系及形成的原因
①中国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
②形成的原因: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商业活动的活跃为各地饮食文化交流融会提供了条件
    11、中国居室建筑的演进,利用下列图示掌握居室建筑演进的过程和特征。
  

传统                 中西合璧                  完全欧化
    12、习俗风尚变革的背景及特点。
①背景:近代的中国社会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不仅仅在政治上、经济上发生着巨大变革,连习俗与风尚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移风易俗成为时代的潮流。
②特点:既有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表现出新旧并存的特点。一批属于封建迷信、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被剔除,取而代之的是西方资本主义习俗改良后的新习俗,这种新习俗和中国传统习俗共同存在,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局面。
    13、将近现代社会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内容分为“衣、食、住、行、风俗”五部分进行比较,再将现代社会物质生活和习俗细分为“辛亥革命前和辛亥革命后”两部分内容进行比较。为此,可设计了以下表格:

 近代物质生活 现代物质生活
 辛亥革命前 辛亥革命后 
衣   
食   
住   
行   
风俗   

 


训练:基础与巩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近代女子最具代表性的服饰是  (  )
A.旗袍   B. 连衣裙   C. 上衣下裙    D. 长袍
2. 文化大革命时期,被称为“干部服”的是下列哪种服饰  (  )
A. 西装  B. 列宁装   C. 制服装   D. 中山装
3. 下面不属于民国时期变化的风俗是  (  )
A. 剪辫  B. 火葬  C. 放足  D. 握手
4. “四合院”一般是哪一地区的典型民居  (  )
A. 上海地区  B. 北方地区  C. 西部地区   D. 两广地区
5. “恋爱自由”出现在  (   )
A. 鸦片战争后  B. 辛亥革命后  C. 新中国建立后  D.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6. 下列属于西餐传入对中国传统饮食产生的影响是  (  )
①对中国四大菜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西餐中常用的原料进入餐桌
③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出现
④中国传统的饮食习惯发生改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7. 下列情况,在民国时期,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男子流行中山装,女子则以旗袍为日常着装  
B. 中西餐并行于世
C. 京津地区出现了欧化住宅  
D. 男子普遍留长辫、女子大多缠足
8. 关于近代中国的剪辫子潮流,下列哪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
A.剪辫子的潮流归根结底是生产力、生产关系推动的结果
B.剪辫子问题生动地反映了在革命风潮的推动下社会风尚的剧烈震动
C.剪辫子潮流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D. 剪辫子等生活方式的变化又会推动社会关系的变化
9.丧礼趋于简化,并出现了带有强烈西方色彩的新式丧礼,是在(   )
A.鸦片战争后  B.19世纪末20世纪初 C.中华民国成立后 D.新中国成立后
10.下列社会风俗变化是发生在民国成立后的有(   )
① 剪辫易服、迫令放是足  ②破除种权,反对迷信 ③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 ④ 女子开始走出家庭,步入社会,并获得受教育的权利。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探究:提高与超越谁能极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二、 材料解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我7岁的时候,(一个妇女向普鲁伊特说),我的妈妈给我洗过脚后擦上些明矾,剪去脚指甲,然后把我的几个脚趾压到脚掌心,用一尺长二寸宽的布裹住,先裹右脚,后裹左脚。……过了几个月,除大拇趾外,几个趾头都压在脚心上了……妈妈打开裹脚布,擦干脚上流出的浓血。她说,只有把肉去掉,我的脚才能变得娇小可爱……每两个星期给我换双新鞋,每次新鞋都比前一双旧鞋小一两分。……四个脚趾弯得像死毛毛虫一样,过了两年才达到三寸的模式……我的小腿细了,两只脚背拱起,又难看又臭。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请回答 :
(1)  这段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哪一个风俗?这一风俗在什么时候被改变?


(2)  这项风俗给女性带来了哪些消极的影响?


(3)  为什么这一时期,这项风俗会发生改变?


(4)  除了这项风俗外,请你再举出几个与女性有关的风俗变化。(至少两项)


三、  问答题
12、简述一下近代以来,中国人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并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答案详说

一、选择题:

1、A  2、D   3、B  4、B  5、A  
6、C  7、D  8、C  9、B  10、D

二、材料解析题:
    11、(1)①女子缠足。②中华民国成立后。
(2)① 摧残肉体,限制了体力劳动  ②助长了男尊女卑,造成男女不平等③女子丧失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3)①西方民主进步思想的渗透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③南京临时政府移风易俗的相关政策。
(4)①旗袍等相关服饰的变化②女子同男子共享受教育的机会③恋爱自由渐成时尚④点头握手取代传统的跪拜作揖。
三、问答题
12、(1)变化:①服饰由长袍马褂到中西服并行②饮食形成中西餐并行且形成四大菜系③居室建筑中西合璧④新习俗和中国传统习俗共存。
(2)变化原因:①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②维新思潮、革命思潮的推动 ③改革开放 ④与世界联系紧密,逐渐跟上了国际的潮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