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宇文树平:让人物在历史
李应平:引发生命的感动
李应平:浅议对历史课堂
曹建平:中学历史人物教
林桂平:教学设计时应注
戴加平:历史调研手记 
戴加平:历史调研手记 
林桂平:古代中国政治制
林桂平:2007年中考模拟
李怀平:高考试题分章汇
最新热门    
 
李应平:我看历史新课程

时间:2009-10-18 17:12:18  来源:李应平
 

我看历史新课程——

一场教育领域的“洋务运动”

 

李应平

 

新课程倡导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等教育教学理念,确实无可厚非,甚至可以说是一场及时的春雨,浇灌了中国教育久旱的大地。

新课程只要求操作层面(教材、课堂行为)的改革,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教育整体落后状况。宛如洋务运动,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却没有相应的“土壤”让其生根发芽。没有先进的、与之相适应的体制保障,新课程改革难免“雷声大、雨点小”甚至“光打雷,不下雨”,现在则逐渐“式微”。

所谓的新课程一开始就不是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缺乏群众基础。新课程的发起只是一些喝了洋墨水的“专家”引领极少数自觉的教师企图挽救中国教育落后状态的运动。这种自上而下的“一股风”式的不彻底的改革注定步履维艰。虽然说最初的方案是先在部分地区试验,然后逐步推广。但中国式的“试验”鲜有失败,向来只报喜不报忧,所有的“试验”都只是“成功”,掩盖了“矛盾与困难”,几年下来,“人困马乏”之际,也是课程改革“式微”之时。

作为教研员,我对许多改革成果持怀疑态度,我不想说新课程改革失败了,但触摸原生态课堂,我感受不到太大的变化,我们去听课,教师也会适当照顾我们“情绪”,我们去检查,学校也会送上一堆“新课程成果材料”。但你近距离和教师、校长交流,你会发现新课程似乎还停留在宣传、启动阶段。一些成果也只是一些学校部分教师的偶尔的“小试牛刀”,但就整体效果而言“假”字泛滥、“虚”太多。

但我们也应实事求是地看到,新课程确实让我们的思想更加开放,课堂更加民主、师生更加平等。但对于中国的落后教育体制来说只是增添“新的武器”而已,“骨子里”依然虚弱。

我们不可否认新课程对中国教育的洗礼,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我想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中国教育改革也必将经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一系列过程。历史的潮流不可阻挡,我们的改革也必将更加深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