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宇文树平:让人物在历史
李应平:引发生命的感动
李应平:浅议对历史课堂
曹建平:中学历史人物教
林桂平:教学设计时应注
戴加平:历史调研手记 
戴加平:历史调研手记 
林桂平:古代中国政治制
林桂平:2007年中考模拟
李怀平:高考试题分章汇
最新热门    
 
谢国平:历史学科主体性教育 10

时间:2009-10-18 17:12:32  来源:谢国平
 

第五章   符合主体性教育的历史学习方式

 

学习是学生角色存在的主要形式,是学生生命存在的重要方式,是学生体验生命快乐的重要内容,是学生主体得到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进行主体性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只有在教学中倡导符合主体性教育的学习方式,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主体人格得到真正发展。伴随着新的课程改革,学习方式日益成为教学界所关注的问题。“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李建平,《普通高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载《中国教育报》,2001年5月31日

 

一、学习方式、历史学习方式

 

(一)关于学习方式的概念界定

 

要明确学习方式(Learning  approach 或 Learning  style),首先要弄清“方式”的概念。2002年修订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方式的解释为:“说话做事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学习方式”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由美国学者哈伯特.塞伦于1954年首次提出,至今还没有被广泛认同的概念。有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即学习者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有学者认为它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仅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且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是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纬度。

 

 

学习方式的特点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1)、学习方式是教学过程中的基本变量。

 

(2)、学习方式是一个组合概念,是行为参与、情感参与、认知参与及社会化参与的有机结合。其中,行为参与是载体,认知参与、情感参与是实质内涵。

 

(3)、学习方式反映了学生在完成认知任务时的思维水平。教学内容的认知任务和实际教学活动包括三类:即记忆操作类的学习、理解性的学习、探索性学习。

 

(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概念之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要求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钟启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为什么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如此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呢?为什么要把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问题提到一个至为关键的位置上呢?这与我国以往的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调查组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义务教育目前的教与学的方式,以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这种被动接受式学习严重的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具体表现为:

 

第一、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取知识并得到发展。

 

第二、依靠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

 

第三、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大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

 

第四、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说,课堂是学生生命涌动的主要场所,学生在校生活的绝大多数时间是通过课堂学习度过的,他们在课堂上存在的主要形式是通过一定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不但对学习结果具有决定性影响,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后续发展。比格斯在研究中指出:①学生课堂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重要的中介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不同学习方式。②学习方式是决定学习质量的重要一环。③学习具有多种层次的结果,如质化的和量化的结果。④影响学习过程中学习方式的有两个方面,即教学环境和学生本身的因素。

 

许多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学生只有存在出以下心理倾向时,他们才能表现出最好的学习状态,也才能学习得最好:

 

有兴趣时;

 

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

 

当教学内容能以多种形式来呈现时;

 

当学生遭遇到理智挑战时;

 

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

 

当学生能够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

 

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够做重要的事情时;

 

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

 

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

 

综合分析“学习方式”的内涵可以看出,学习方式不仅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行为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新的课程改革之所以把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作为重点目标之一,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着教师的职业生命质量,关系着学生在校的生活质量,也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对于这一内容的理解,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肖川教授作了以下回答: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和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健康和谐、生动活泼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他认为自主学习(意义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是指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质量学习;合作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与“竞争学习”;探究学习(发现学习)则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因此,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衡量看出改革实际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志。

 

(三)、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历史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明显的问题是,学生不喜欢上历史课,甚至出现了“历史课,遭人厌”的现象。据有关调查反映,不少学生认为历史学习就是听老师讲授,然后按老师的要求去死记硬背,最后在考试中得到一个高分。这种以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为基本特点的陈旧的历史学习方式,虽能够使学生学到一些历史知识,掌握一些历史学习方法,受到了一些教育。但是也消磨了广大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影响了历史学习的质量,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当前,虽然历史课堂教学正处于深化改革当中,但是传统的僵化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依然延续着。这不但制约了历史课堂教学改革,而且也极大地束缚了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发展。因此,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是历史课程改革的根本保证。

 

新的历史课程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问题,把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视为历史课程改革的一项核心任务。《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的“过程与方法”中明确提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引导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的“过程与方法”中进一步提出:“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体现出的一个主要理念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要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要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何给历史学习方式一个比较科学的定义呢?有学者说“历史学习方式是在一定的历史学习观指导下,在长期的历史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并稳定化的历史学习的程序、形式、方法、兴趣和习惯等的有机集合体,是人们学习历史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冯一下、李洁,《试论历史学习方式及其变革》,载《历史教学》,2003年2期)也有学者指出,历史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历史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学习行为和认知取向。转变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以往历史学习中单一的、被动接受历史知识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特别要提倡用参与式教学活动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历史学习中得到充分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能够逐渐参与到历史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究历史问题,使学生从枯燥、沉闷的认知、记忆中解脱出来,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与智慧,在历史学习的活动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在历史学习中既得到知识,也得到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和途径。这样的学习不但有助于学生获取课本中的历史知识,也有助于学生获取课本以外的历史知识,还有助于学习到获取各种历史知识的不同方法,对学生的终身学习极为有利。有些学者通过研究指出,同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学习方式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点:(冯一下、李洁,《试论历史学习方式及其变革》,载《历史教学》,2003年2期)

 

1、它是主动学习的方式。现代历史学习方式的运作以学习者的主动参与为先决条件。学习历史不再是负担而是享受。课堂学习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课外主动安排学习。

 

2、它是体验学习的方式。学习历史的过程就是体验历史的过程,体验人类过去的生活,体验生存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体验人民群众与历史人物的情感。学生在体验中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

 

3、它是探究学习的方式。走进历史,发现问题,运用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辨别、论证,得到答案,这是当前与今后学习历史的一般程序。

 

4、它是综合学习的方式。提倡把中外历史结合起来,把经济史、政治史、文化史和社会生活史结合起来学习,把历史与语文、政治、音乐、美术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学习,进行各种学习资源的整合。

 

5、它是合作学习的方式。历史学习者要组织和联合起来进行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彼此切磋、论争答辩。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益,而且有助于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

 

6、它是科学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更加符合学生认知和身心发展规律,更加符合历史教学规律。

 

 

 

在历史课程改革统领下的当代历史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具体地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呢?这不但是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个实践问题;不但要突出导向性,而且还要体现可操作性。对于这一问题的解释,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的张桂芳老师经过对许多成功的历史教学改革案例进行研究后撰文指出:实施新课程、进行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努力的方向应该坚持“兴趣”、“体验”、“探究”、“反思”。(张桂芳,《兴趣、体验、探究、反思——谈新课程实施中的中学历史教学改革》,载于《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第2期)在这篇文章中虽然没有明确地谈当前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问题,但其中透露出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变革学习方式的思路和方向,很值得我们借鉴。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体验式学习主要体现为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角色扮演、辩论或模拟法庭、模拟考古、历史小制作等形式;探究式学习主要体现为自由探究、分组探究、研究性学习等形式。但是,要实现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要在历史教学中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改革历史教育,促进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影响和制约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各种客观因素中,历史教育(包括历史课程的设置和内容的安排、历史教师的教学方式、历史学习的评价体系等)的影响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什么样的历史教育下产生什么样的历史学习方式。改革历史教育,就必须加快历史课程改革的步伐,就必须大力转变历史教学方式。

 

职业角色存在方式统一到“学习、实践、研究”三位一体的自我职业发展轨迹上来,要把认识与实践统一到历史课程改革和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上来,并且要把握好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之间的结合点。历史教师在学习和实践中要认识到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既要让学生了解、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历程和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又要让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为学生人格、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学习潜力发掘提供坚实的基础;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对知识的探究者、质疑者、运用者和普及者;要认识到自己只有抛弃陈旧的观念,才能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从而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第三,教师应该坚持“扬弃”的观点,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批判中继承,不可在教学方法的问题上有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倾向。要继承并发展一些优秀的教学方法,努力改变传统的“以讲为主”的教学方法,尽量运用参与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里所说的改变“以讲为主”的教学方法,并不是说要彻底抛弃“讲授式”,也不是说让学说放弃“接受式学习”,而是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接受。同时,要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动手、动脑,学会搜集、整理、运用各种历史资料,自己探究、置疑历史过程,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历史教育资源体验历史学习过程。教师在设计参与式教学活动时,应该坚持共同参与、多元交流、机会均等、积极体验、人人有份的原则,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

 

第四,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调整和转变自己的历史学习方式。作为历史教师,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明确,转变历史学习方式是自己的事情,过去采用的被动接受、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已经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了,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历史学习,将身心投入到历史学习过程中去,合理安排学习程序,采取适合自己特点的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方法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形成科学的历史学习方式,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二、自主学习

 

1、自主学习的内涵

 

自主,即自己做主,表现为主体的独立与自由。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主体的、能动的。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体。“学会发展”的教学思想也时刻提醒我们,21世纪是“终身学习”的世纪,人们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落实素质教育的当代课堂教学,在大力倡导师生的生命活力得到充分体现同时,应该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真正发挥,从而使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这种主体性是不可替代的自主行为,必须是学生亲自参与、直接体验的自主学习。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自主学习旨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过程,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怎样的学习才是自主的?西方有些学者指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我国学者庞维国认为: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作出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庞维国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柳海民主编  《现代教育原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版)

 

概括地说,自主学习就是自我指导、自我激励、自我监控、自我强化的学习。其中,自我监控,是指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所进行的一种观察、审视和评价;自我指导是指学生采取那些致使学习趋向学习结果的行为,包括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组织学习环境等;自我强化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结果对自己做出奖赏或惩罚,以利于积极的学习得以维持或促进的过程。

 

2、自主学习的特征

 

自主学习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1)、学习者参与确立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这与以往由教师单向制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进度,设计评价指标是有本质区别的。

 

(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进行有效学习。

 

(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这也就充分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地位。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

 

(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自我调适。这就实现了学生在学习中对自我认知的认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3、历史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历史教学中,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充分证明:只有在如下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会是真正有效的学习:

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

对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很好奇。

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

看到了成功的机会。

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

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

 

多年来,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存在着一个重要问题是很多学生对历史学科不感兴趣,普遍表现出厌学情绪。寻找问题出现的症结,主要是被动接受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所致。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对于被迫而学的知识不能内化为自己内在的知识结构,不能形成相应的思维能力,更不能促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那么,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呢?答案应该是自主学习。不管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是“记忆”、“理解”,还是“考察”、“体验”、“讨论”,只有学生是真正自主的,才可以说,学生的学习方式是真正转变了。从心理学角度说,只有当学生在认知、动机、行为三方面都在积极参与时,他的学习才是自主的。学生自主学习与否,是衡量学生学习方式是否转变的根本标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既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服务的。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在观念上建立起注重学生生命发展的教学价值观:“教学应该是一种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的教学,它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涵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是对生命的一种终极关怀。(冯长远、李明海主编,《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解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历史学科中的自主学习是在教师启发下,学生能够独立地运用自身拥有的知识和能力,正确地将所要研究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互相结合的一种学习活动,它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地、创造性的学习态度,提高知识掌握的效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